“知识结构”检测方法探析
(2010-07-30 15:23:30)
标签:
知识结构研究教育 |
分类: 春之悟 |
——分析自己的知识结构,用以指导学习、择业、确定人生目标
你学到了多少知识,不同的知识分别有什么用途?对照下面的分类作个比较就知道你有几斤几两了。
一个人的知识,按照用途、性质通常可以分为六类:
一、工具性知识:用于指导生活、学习、思考活动开展等的方式、方法,比如查字典、时间管理、情感表达、思维方式(发散思维、宏观思维、逆向思维等)。其作用在于帮助你高效率地获取知识,表达情感、思想。如语言既是思维的工具又是表达的工具、思维方式指导思想活动的开展。
二、规范性知识:道德、法律、伦理、规定等用于规范、约束、指导个人和群体言行的知识。规范性知识让你能明辨可与不可、是于非,更好地适应环境、社会,不至于出差错、被排斥。
三、常识性知识:对事物感知、认知,如对花、鸟、虫、鱼;组织、团体、宗教、哲学、文学、历史等自然和社会事物的基本了解。这类知识是其他知识的起点、基础,是知识积累和扩展的起点、基石。
四、娱乐性知识:用来愉悦、消遣、游戏自己和他人的文艺、体育知识,如唱歌、打牌、下棋等等。其主要作用在于陶冶性情、愉悦身心、交朋结友,一般是开展社会交往的手段。
五、技能性知识:通过学习获得的某种工作技能、特长或职业能力,如会计师、驾驶员、教师、农艺师等等。这类知识是人类社会的共同价值取向决定的一个人的“安身立命”之本!谋取职业、衣食的基本手段。
六、智慧性知识:特指综合运用各类知识或走在某方面知识界的最前沿而创造、发明、发现新的事物、新规律的思维和实践成果。奇思妙想、科技进步、社会发展、人性升华都来自“智慧”的推动。
一个人的知识结构中“技能性知识”成为了主体,这个人就会成为有用之才,就可能事业有成;一个人的“智慧性知识”超常发展了,这个人就能出类拔萃,成名成家,加速人类文明的进程。其他知识则是这两类知识的基础,是为这两类知识的获得所作的准备。
如果把你所获得的知识总和定为100,六类知识各占多少呢?用下表自我测试一下,可以判断你的知识主导类型:
知识类型 |
自评比例值% |
类型鉴定 |
努力方向 |
工具性知识 |
|
|
|
规范性知识 |
|
||
常识性知识 |
|
||
娱乐性知识 |
|
||
技能性知识 |
|
||
智慧性知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