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领导多是“门外汉”

(2010-06-04 17:46:21)
标签:

杂谈

分类: 春之思

 

领导干部有几成学行政管理的?

曾经做过一个粗略的调查:目前的市、县两级行政机关的行政管理人员中初始学历是行政管理专业的不到1%、是法律专业的不到1%,即使是人文社科专业的也不到5%。有三支主力军:农科类毕业生、商财类毕业生、师范类毕业生,各占30%!这样的“行政人才结构”是历史造成的,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前,我们的人才培养方向倾向农科、商财、师范几个大类,在农村的招生计划集中在这几个专业,且广大农村学生也因为家庭经济条件等多方面原因,只要能摆脱“泥腿子”身份,对专业几乎是从不挑选的。计划经济时期,“吃公家饭的”教师、医生、农技员、售货员等等统统是“干部”,都具备当领导的身份,于是乎“领导干部何其多也,学行管的何其少也”的局面就这样历史地、客观地形成了。

固然可以积累管理经验、可以进修学习、可以终生学习,甚至“外行管内行,管起来更在行”但“经验型”和“理论型”还是有差距,脱产学和自己学还是有差距,“门外汉”和“专家”还是有差距!当然,“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可管理学上的“木桶定律”——短板原理好像在行政管理中一样会发生作用。

从知识结构分析:“领导多是门外汉”这一说法并不是耸人听闻!难怪行政管理的效率总是让民众失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