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关于《桥》的线索断想

(2009-05-07 22:32:56)
标签:

杂谈

昨日在母语网上与沈玉芬、薛发根等老师一席谈,受益匪浅,就昨天张勃网友的追问,我想做一阐释:

      张网友:《桥》课文如果不以“桥”为线索,那么以什么为线索呢?

      我的主张是这篇课文绝不是以“桥”为线索,桥只不过是一个引申意义,是作者的一个譬喻。作者以《桥》为题也正是采用本意。

      当然,一般小说都用文题为线索,贯穿全文,特别是作为教材,题目大都是线索,如《船长》以“船长”为线索,《项链》以项链为线索,但这不是绝对。

      《桥》就是例外,愚认为《桥》的线索有两条:

       一是洪水。课文开篇就是“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接着是“近一米高袋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啦。”接下是“水渐渐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袋腰。”第18段是“水,爬上了老汉袋胸膛。”最后是:“一片白茫茫袋世界”“五天以后,洪水退了。”

       从第一段到倒数第三段,全文一直以洪水的慢慢升级把故事推到高潮,直至水退了,人也没了。

       二是老汉。洪水来了,老汉出现了,人们你拥我挤,老汉冷冷地,秩序尽然,老汉仍然是冷冷的,直至离去,他还是那么冷冷的,但是老汉内心的情感却是千言万语也没办法表达的,当然也不需要表达。这也是一条贯穿全文的主线。

      所以全文用洪水老汉两条线或平行或交织,使环境、情节、人物融为一体。同时再用“桥”这一可视可触的常见物,来寄予深意。桥是洪水来到时,渡乡亲到安全地带袋通道。老汉是乡亲有难时,给乡亲最大帮助的人。此时人桥合一。把生活人艺术化。生活事文学化。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