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蜀道韧壁开扇窗

标签:
杂谈 |
http://s5/middle/5f2712fcxa42b35df6e84&690
那富丽的工部祠,那恢弘的大雅堂,完完全全是后人的“杰作”,是后人的一种心境的“补偿”,也正是这些“杰作”,这些“补偿”,或多或少掩盖了事实的真相,也就或多或少丢失了它原先的魅力和震撼力
□曹长金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往昔难于上青天的蜀道时代,已离我们远去。如今走蜀道,翻越秦岭,穿行峡谷,一路饱览秦岭秀丽风光,追寻三国足迹,我怀着虔敬和充满怀古之情,行走在蜀道……
剑门蜀道,北起西安,南至成都的沧桑古道,曾是中原通往西南的咽喉要道,如今从高速路的“剑门县”出口下来,走20多公里崎岖的山路,就到了剑门古镇。这里的山崖陡立如城墙,断崖天成如门,关口狭窄而险峻;李白“蜀道难”中“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说的就是这个地方,也才有了“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惊叹。杜甫也有诗描述剑门:“惟天有设险,剑门天下壮。”“一夫怒临关,百万未可傍。”如今,关口边上就是公路,“一夫开车”,就可以闯关了。
这里,曾是一方风云迭起的热土,一片硝烟弥漫的战场。这里有五丁打开蜀门的印痕,这里有孔明建关设尉的遗址,这里有李白的“蜀道难”,这里有陆游的“消魂诗”,这里有刘皇叔的开国志,这里有唐明皇的逃亡泪,这里有因贪金牛而失蜀土的耻辱,这里有保汉室而成石胄的荣耀。
剑门关隶属广元市剑阁县,特指广元至剑阁一带的山峰,因被流水浸蚀切割,形成了如刀削剑劈的险要地势,素有“天下雄关”的美称。剑门关自然风光壮丽而旖旎,具六大特色和两番神韵。六大特色为险、山势峥嵘崔嵬,积石阴云,莽崖峭壁,刀劈斧砍,素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称。
巍峨剑门,扼入蜀的咽喉,由于它地势险要,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相传战国时期,秦惠王欲吞蜀,苦于无路进蜀,谎称赠五金牛、五美女给蜀王,蜀王信以为真,派身边五丁力士,劈山开道,入秦迎美女,运金牛,才开通了这条蜀道,称为“金牛道”,又称剑门蜀道。
三国时期,蜀丞相诸葛亮率军伐魏,路经大剑山,见群峰雄伟,山势险峻,便令军士凿山岩,架飞梁,搭栈道。诸葛亮六出祁山,北伐曹魏,曾在此屯粮、驻军、练兵;又在大剑山断崖之间的峡谷隘口砌石为门,修筑关门,派兵把守。当年魏军镇西将军钟会率领10万精兵进取汉中,直逼剑门关欲夺取蜀国,蜀军大将姜维领3万兵马退守剑门关,抵挡钟会10万大军于剑门关外。真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原古关城楼是三层翘角式箭楼,阁楼正中悬一横匾,书“天下雄关”,顶楼正中的匾额题有“雄关天堑”。可惜,这座历经千余年的雄伟古关楼,在1935年修筑川陕公路时被全部拆毁,仅存一块长方形“剑门关”石碑。关楼1992年在原关楼旧址上重新修建的一座更为壮观的仿古式关楼。
剑门关集雄、险、幽、秀、奇于一体,它除山雄关险之外,还以峡谷的幽深、翠云廊的秀丽、岩石的怪异、山洞的奇特而闻名,这里风光名胜和文物古迹甚多。现已开发的有:大小剑山“七十二峰”、仙峰观、梁山寺、翠屏峰、经皇洞、照壁、雷公峡、仙女桥、玉女峰、大小穿洞、舍身崖、一线天、石笋峰、后关门、营盘嘴、姜维墓、干河坝等景点。
现在大剑山脚下有缆车可上石笋峰,然后攀登崖壁小径,顺环山天梯抵达山巅梁山寺和翠屏峰;或从后关门依山傍险的环山天梯抵达石笋峰,再从石笋峰攀崖壁小径抵达山巅。梁山寺,相传是南北朝时梁武帝来此修行而得名。翠屏山下的“经皇洞”,据传是唐明皇避”安史之乱”,经过该地,将金银珠宝、佛经藏在洞里面得名。
在关楼东侧扼剑门关险的山顶是当年姜维列营镇守的“营盘嘴”,也叫“姜维城”。这里还有清代炮台遗址,右侧石崖上还刻有康熙皇帝第十七子果亲王亲笔书写的“第一关”三个字。这些胜迹和传说,给秀丽的自然风景增添了风采和稚趣,更让游人流连忘返。
在剑门关游览,能充分领略唐朝大诗人李白《蜀道难》的诗句中所描写的:“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神韵。剑门关位于四川广元剑阁县境内,紧邻成(都)绵(阳)广(元)高速公路和宝(鸡)成(都)铁路,集雄、奇、幽、秀的自然风光于一体,汇汉、唐、宋、清的诗人于一地。剑门关是古蜀道上最险要的关隘,扼守着四川的北大门,被公认为“天下第一雄关”,李白叹其“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杜甫诗云“惟天有设险,剑门天下壮”。
自古以来,剑门关就是兵家必争之地,也是文人骚客神往之处。梁武帝曾在此出家修行;唐玄宗曾经过此地到四川避难;张载、李白、杜甫、白居易、岑参、骆宾王、陆游、杨锐等都到此游历,并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篇。
当我们驱车临近关口时,我是雄心勃勃准备把山爬完,可是到了剑门关,一下就傻眼了,“5·12”特大地震中也未能幸免,路震垮了,我大概走了2公里,这座有着“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称的雄关,坍塌了,令我大失所望,感到有几分遗憾,只能遥遥远眺关口周围巍峨的青山,想象着“雄关”的模样……
此时,偶遇剑阁县规划局局长获悉,关楼重建将按照历史记载,把关口收窄,并将关楼恢复到明代的位置,同时恢复原来剑门关旁的沟壑,再现它“天下第一险关”的风貌……
听后,似懂非懂在脑海盘旋,我突然明了,我在游览许多名胜以后,那富丽的工部祠,那恢弘的大雅堂,完完全全是后人的“杰作”,是后人的一种心境的“补偿”,也正是这些“杰作”,这些“补偿”,或多或少掩盖了事实的真相,也就或多或少丢失了它原先的魅力和震撼力。因为有的时候,我们的眼力很难透过历史的变易,还原生活的最初状态。关楼能否还原原始的历史状态,令人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