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难!做到5个“不”,让孩子从小爱音乐

http://s8/mw690/001K2eR4zy6LYJBE235b7&690
说出5 个“不”之前,我想先讲讲我小时候和音乐的故事。相信我,没跑题!
我爸爸是一个发烧友级的音乐爱好者。他是真真正正地从小爱音乐,有过人的音乐天赋和与生俱来、无法用语言描述的热爱。因为我爸爸的缘故,我们家一年有366天飘着音乐:贝多芬、莫扎特、施特劳斯……。在我的青春日子里,同龄人整天听着四大天王和小虎队,而《重归苏莲托》、《祝酒歌》、《我的太阳》是我家永恒的主旋律。
我爸的音乐细胞大约是传男不传女,而他只有我一个女儿。所以呢,吭吭……我一点都没遗传到。我唱歌,怎么说呢,很没面子的,五个音只缺四个半。手鼓是我唯一“演奏”过的乐器。要不是那种全体都得参与的合唱节目,估计我没有任何机会登台,做与音乐有关的事情。
实话实说,我根本不是“从小要音乐”,准确地说,是“从小就不爱”。我的高中时代,数理化作业都是在我爸的音乐“骚扰”下写完的,我烦死了!我在紧锣密鼓地配平化学方程式,绞尽脑汁至地思考哪种试剂滴进去,溶液产生沉淀然后又变透明,耳边还响着排山倒海的“当当当当……”,他认为这些美好的音乐不应影响我写作业,反而会促进我——真想拿头撞墙啊!为此跟我爸发生过冲突,好烦他的音乐。
结婚以后,我不再和他住在一起。我忽然发现,音乐像一位原本不招我待见的客人,离开了却悄悄地在我枕头下留了一份礼物……
http://s2/mw690/001K2eR4zy6LYJBzyox91&690
那些我无法抹去的成长背景乐,对我有深深的影响。我不知道这个影响是什么,我说不清楚,但我深知,它存在。在任何地方,只要听到那些熟悉的旋律,我就立刻有一种亲切感安全感,仿佛回家,昔日重现,时空交错,浮想联翩。我爸独自在客厅听音乐的时候,有时会做指挥乐队的动作,全情投入,如醉如痴,物我两忘,仿佛他根本不在我们那个简单的家里,而是在维也纳的金色大厅,面对世界第一流的爱乐团;仿佛他已经不是他自己,他就是拉卡杨。
http://s16/mw690/001K2eR4zy6LYJBuXU3bf&690
这就是我爸给我上的最好的一堂音乐课:有没有能力在人前献唱,会不会乐器特长,有没有考级证书,这些跟伟大的音乐本身相比,又有什么重要呢?音乐的目的是发现自我、愉悦自我。我开始重拾音乐。
这个经历让我很早就思考,怎么把我自己的故事“去粗取精”改编到我孩子身上,跟他分享那些我的成长背景乐。让他也得到那些,我说不清楚但确信存在的“音乐的礼物”。
我家“小柠檬”跟我一样,没什么音乐细胞,但他很喜欢听音乐,喜爱的程度,跟姥爷有一拼。我要得不多,这就足够了!就这个成果,也是我有组织、有预谋,精心设计、如此这般得来的,看似无心,实则有痕。
好了,现在我与你分享我的做法。
(1)不要求孩子好好听、认真听音乐
我说“小柠檬”喜欢音乐,你千万不要以为他会老老实实、一动不动地坐着听,更不要以为,他会陶醉地摇头晃脑、用手打着拍子。真要是他这样,我会被吓死。要知道,刚开始听时,他只有3岁!
很多同事朋友都认为,你家小孩这么小就喜欢这种高雅音乐,太厉害了!“高大上”啊!我告诉你吧,那个“高大上”的小孩听音乐的时候,没半刻斯文:要么满屋子跑来跑去,“吱吱”地尖叫;要么在沙发上撒欢儿打滚儿;要么手舞足蹈,跳着只有亲妈才不嫌难看的笨拙舞蹈,要么干脆自顾自地搭他的乐高,要么游手好闲、翻翻这个动动那个——那又怎么样?没事呀,很好呀!这样就行!因为我看得出来,他高兴,他兴奋,他喜欢——够了。
(2)不要求孩子讲“听后感”
《从小爱音乐》书上讲了很多诸如“这支曲子描写了什么,表现了什么”。我对此一向熟视无睹,从不要求孩子去听出这些。听音乐,不是做阅读理解,更没人考你“完形填空”。三四岁的小孩子,刚分清楚阿猫阿狗,知道雨天和晴天。我们无理由对他奢求太多。只要孩子觉得好听,听了高兴,不排斥音乐就行。
那书上写这些,不是多余吗?我的微信里,不也讲了很多吗?——那是给家长看的。如果一件东西,家长很喜欢,通常情况下,小孩子不太会讨厌它。有时,小柠檬说:我不想听这个歌。我就会说,那行啊,你可以不听。可妈妈想听,妈妈喜欢,我听行吗?事实证明,他不仅陪着我听完了,而且也都接受,甚至都喜欢了。
(3)孩子做了错事,不给听音乐
如果孩子做错了事,屡教不改,需要给予惩罚,那么不给听音乐和罚掉零食、不许出去玩一样,被作为惩罚项目之一。让他知道,听音乐是一种好事,是一种福利。
(4)家长介绍音乐,不要讲太长
尽管孩子听音乐的时候,鸡飞狗跳,甚至看起来完全心不在焉,但是我发现,他听呢,他都有吸收。他会记得《天鹅湖》第二幕场景的主旋律,不时哼哼;他会知道每首曲子的顺序,分毫不差;我偶然放过一次《爱江山更爱美人》,他就经常引吭高歌“人生短短几个秋,不醉不怕羞(罢休)”;只要刚奏响两个小节,他就大喊:“妈妈,你最爱的《今夜无人入睡》来啦!”
所以,我刻意不打扰他听音乐,尽量选在曲目间歇,才开口介绍一点,音乐的故事,让音乐自己去讲,尽量短,尽量简单,尽量通俗,比如:“下面这个很好听”,“下面这个节奏欢快,很高兴的”,“下面这段,狼该来了”——就听好歌不听话!
(5)尊重,但不听任孩子的偏好
一方面要小心的维护孩子的兴趣,一方面要给他成就感。我鼓励“小柠檬”有自己的心水曲目,尽管三岁的孩子没个准谱,今天说这个明天就变——甭管怎么着,那也是孩子的欣赏品位,要坚定不移地给予鼓励和肯定!
“——妈妈,我觉得《进行曲》是《胡桃夹子》里最好听最好听最好听的了。”
“——太棒了!孩子,你真有感觉!”
“——怎么《四小天鹅》那么好听啊?”
“——就是!妈妈也特别喜欢!”
孩子也会没完没了地要求老听一张盘,适当地反复是可以的,听太多了,就要引导他听别的。要多给孩子听不同乐器、不同风格、不同类型的音乐。西洋音乐要听,民族音乐、民歌也要听,流行音乐,甚至昆曲,我都放给孩子听。类型和流派,高雅和通俗,都是大人分的,孩子没有这些条条框框。只要你抱有平等的思想,主动引导,孩子就会来者不拒,兼收并包。各种各样的音乐听得越来越多,他就会发现越来越多种不同的精彩和美妙,兴趣自然就会越来越大。
就是这些。是不是很简单?没错,本来就不难。尹建莉老师的新书不是就叫《简单的教育最美吗》?也许,你还有更好的办法,总之,我们教孩子从小爱音乐,初衷就是:
不以取得成绩、证书为目的,追求孩子获得内心的快乐;
不以获取谋生手段为目的,试图让孩子建立一种生活方式。
所以,就这么简单,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