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班时间到了,你是到点就走呢,还是加加班、玩会儿电脑再走呢?在我们身边就有这样一群人,下班以后还泡在办公室。他们不一定是在加班,可能只是想消磨时间而已。他们有个名字,叫“赖班族”。

“赖班族”大概有三种类型:
第一种,孤独型。城市孤独症是当下在北、上、广等地,单身青年中最常见的问题。他们内心往往自卑,缺乏安全感,于是乎把注意力放在工作上,下班了还是在工作,唯有在工作中才能找到安全感,归属感。
第二种,压力型。担心出差错,干脆再呆一会儿,确保万无一失。他们往往具有明显的焦虑特质,但精神紧张,效率反而降低。
第三种,逃避型。比如避开下班高峰。在今天,交通成了最令上班族头疼的一件事了,特别是早晚高峰期,公交车或地铁上蜂拥而上的人挤人,以及马路上汽笛与尾气的嘈杂,都成了上班族们每天必须面对的头疼问题。
赖班从表面来看是因为孤独、寂寞等原因造成的,深入地看其实是个体归属感的问题。每个人都需要有自己的归属感,而且归属感需要丰富多样,比如家庭的温暖,朋友的友情、自己的爱好,只有这些都有,人才能够正常、快乐地生活。
我们经常在媒体上看到某某高层白领猝死或自杀的新闻,其实都是因为孤独,压力的原因造成的。在今天快节奏的工作生活频率下,人们往往都找不到自己的乐子,除了工作还是工作。看看我们周边的年轻人的生活百态,就明白了,为啥“赖班”:
声音一:宿舍里没空调,五六个人挤在一个房间,闷得快臭了,还不如在公司呆着……
声音二:下班点正堵着呢,过了高峰再走,与其把时间耽误在路上,不如在公司里看新闻……
声音三:现在的物价太高,工资那么少拿什么出去玩?在办公室上网是最经济的消遣……
……
在城市,赖班族业已形成一个新的族群,工作与生活的双重压力使得年轻人不敢奢望乐子,最寻常的家却因为窝居的无奈也没有了归属感,“赖班”似乎的确是打发工作之余最好的办法了。
短期的“赖班”可以暂时地缓解心理压力,但长期的“赖班”会对心理健康造成负面影响,还会破坏到人际关系的构建。治疗“赖班症”的最大良方是加强社交和提高生活质量,下班后就应该变着法儿让自己开心,哪怕约个朋友逛逛街,咱们“干逛不花钱”,也比长年累月地宅在办公室强!即然现实的工作、生活已经让我们苦累,为什么还要把自己往那个牛角尖里钻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