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清华为首的“华约”7校和以北大为首的“北约”13校自主招生考试在全国各省先后开考。上周末,以北京理工大学为首的“理工系”也粉墨登场。据了解,“北约”和“华约”的自主招生考试都是“从太阳升起考到太阳落山才宣告结束”。“华约”联考一天考6小时,“北约”联考一天考7个半小时。这两场被喻为马拉松式的联考,对考生的体力和脑力都是不小的挑战,其中很大一部分考生同时报考了“两约”的学校,这样一来更是辛苦了这些为上个好学校而奔波的考生们。
缘何名校联考能引英才热捧?
近几周,名校联考在全国轰轰烈烈地展开了,即便面对不合理的考试安排和奔波劳碌的赶考,还是在各大考场看到了精英聚集的一幕。近年来,由于各个拥有自主招生权的名校,把部分自主招生考试名额分配到各地的名高中,由于要尽可能地让更多的优秀学生都有机会,这些高中一般只给每个优秀学生一所高校的自主招生考试机会,这就是所谓的“校荐”。许多学生不满足只有一个“校荐”机会,往往通过自己向高校递交材料申请也得成功,也就是自荐,校荐加自荐,一名考生拥有三、四所甚至更多的名校自主招生考试机会也就有了可能。面对这一考取名校的成功率大幅上涨,许多成绩优秀的考生也积极地投身于这场华丽的联考“盛宴”,以至于一时间名校联考成为了学生家长的热捧对象。
据我了解,其实联考并不能一考定录取,但是许多参与联考的孩子都表示,他们都知道参加自主招生考试并不代表着一定能上所报考的大学,只是有可能得到几十分的加分,关键还得看高考时的成绩,但是为了能够在竞争激烈的情况下给自己多上一份保险,他们还是愿意花费时间和精力去加入联考大军。
考试堪比马拉松 战线太长不轻松
看来难能的就是可贵的,以至于引得无数英才来折腰。据考生反映,北大、复旦等13校组成的“北约”联考总共测试7门课程,各高校自行决定本校要求考查的科目及成绩使用方式,考生根据报考学校要求自行选择考试科目,如北大理科考语、数、英、物理和化学,文科考语、数、英、历史和政治,还有的高校只需要四科成绩。但报考复旦大学的考生,无论文理科,均需参加所有考试科目,这也意味着报考了复旦的考生需要从早上八点半考到晚上八点半,面对12个小时快节奏、高密度的考试。有些陪孩子前来应考的家长表示,我的孩子报考了“两约”的各两所大学,“昨天‘华约’是6个小时,今天的‘北约’12个小时,别说坐在考场里的孩子了,我们陪考的家长也非常疲惫!”
面对不合理考程安排 专家呼吁要放平心态
不少参加“华约”联考考生表示,联考上午考的科目是语文和数学,考试时间为9点至12点,然后休息两个半小时,下午考的科目是英语和自然科学(文科生考的是社会科学),考试时间为2点半至5点半。上午和下午两科的试卷和答题卡均一起发,但上午10点半要先收语文卷,12点钟再收数学卷;下午4点先收英语卷,5点半再收自然科学卷。两科考试中间没有间隔,要是有考生上一科试题做得快,马上可以接着做下一科。要是考生到中间收卷时还没做完,可以趁着监考老师还没收到自己的试卷时再抓紧答些题目,不停笔不算违规,不过到下一科收卷时就得统一停笔。另外,考生在考试过程中要上厕所的话可以举手申请,一次去一人,厕所门口会有两个老师在那监督。
对于如此紧张的考程安排,中国传媒大学影视动画双修班的教学主任表示,高校组织的自主招生考试由于执行不耽误正规高考的安排为原则,选择了利用正常的教学时间组织考试,所以在有限的时间里考试的密集程度可见一般了,考试的整个行程当然是存在着很多不合理的安排,但是其实考生应该在这场考试中放平心态,毕竟联考还不能最后确定考生的录取情况,联考的成绩也只能为高考成绩的加分项目,所以考生在结束了联考以后应该尽快回到正式的高考复习状态中,一切以高考为主要任务,避免出现捡了芝麻丢了西瓜这种得不偿失的局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