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台有多少名牌主持人出身科班?

标签:
李瑞英拿过区北京广播学院主持人播音主持西岸艺术教育张宇东杂谈 |
分类: 生活随笔 |
李瑞英
人有时候确实感慨命运的选择。在李瑞英高中毕业考大学的前夕,都没有任何报考播音员的想法,她最大的理想竟然是当售货员。和播音结缘是在高中的另一名同学的撺掇下,赶往当年的北京广播学院陪着报名,从此也改变了李瑞英的人生。
在北京广播学院的传达室,李瑞英在报名的间隙碰到了一位白发老人,天性爱玩闹的李瑞英主动请缨给老人读报纸。读完后还向这位老人讨教,老人的回答是“考北广八九不离十”,让李瑞英信心十足。
之后,李瑞英几乎是一路过关斩将,顺利考入北京广播学院。后来才知道,传达室那位老人便是北京广播学院播音系著名教授张颂。
播音与主持专业并非人们想象中的风光,学习和积累都是从最基础最琐碎的发音开始。一些声母、韵母每天都要反复地练习。李瑞英在北京广播学院的小树林里每天早晨六点半练声,或者朗读《人民日报》,从头版读到最后一版。
李瑞英曾坦言,一个播音员必须在政治方面、文化方面、专业技巧方面、心理素质方面不断磨练自己,经过多年的积累才有可能成为一名优秀的播音员。
周涛
然而,周涛成为主持人也就几分戏剧性。本打算学戏曲表演的她,在老师的鼓励下报名参加北京广播学院到安徽的招生考试,仅录取1人的名额却有近5000人报名。周涛在全省近5000名考生中,以专业课、文化课双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北京广播学院播音系,从此与播音主持结缘。
李咏
中学时的李咏喜欢画画,常常背着画板满街乱走,后来自认“天分”不足就放弃了;他还曾拿过区上的百米冠军,但父母认为“跑步太影响学习”,也放弃了;李咏的嗓子在中学时还没有“变声”,被音乐老师相中,要教他美声,用嗓过度一场大病后,才从细嗓子变成男中音。阴错阳差考入北京广播学院学的是播音,可是李咏却更愿意作编导和记者。但李咏毕竟是块作主持人的料子,绕了一圈后,他又回到了演播室,成为炙手可热的主持人。
鲁健
鲁健考上广院播音主持专业的研究生,也经过了三载挣扎、失利、彷徨的艰难奋斗,终于算是功夫不负有心人。
北京广播学院也就是现在的中国传媒大学,可以说是中国主持人、播音员的摇篮,是打造名嘴的“兵工厂”。多少人为之倾其全力、竭尽所能。但也有不少人担心,这种教学中对技巧近乎完美的雕琢,是否忽略了对文化素质的培养,最终培养出的科班主持人患上台上台下两张皮的通病,条条框框太多,缺少了主持人真正的灵魂。
其实,任何主持人或播音员如果抱着只靠基础和老本吃饭的想法,肯定是行不通的,最终都将被淘汰出局。主持人说到底是一门“人”的学问,对个人文化修养的要求非常高。因此在播音主持专业人才的培养上,不仅要重视基本功的训练,还要重视课程的包容性和实践性。将知识的趣味性和技能的实用性结合,将专业的讲授与实践训练相结合,西岸艺术教育培训中心在这方面就作出了有益的实践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