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教师品德岂容软件量化考核?

(2009-11-26 09:20:08)
标签:

教育

师德

绩效工资

品德

博爱

分类: 教育杂谈

 

    据媒体报道,继湖南省教育主管部门明确绩效考核和师德挂钩后,湖南部分中小学开始使用智能绩效考核管理软件,量化考核师德。而此前,湖南省教育厅刚刚通过“相关措施”明确了绩效考核将和师德挂钩。湖南规定师德考核主要是考核教师遵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情况,特别是为人师表、爱岗敬业、关爱学生的情况。(据新华网11月25日电)

 

    真是天下之大,无奇不有。如同师德这样完全出于主观范畴和伦理框架内的概念,居然可以通过软件来量化和考核。师德确实是可以评价的,但是评价的标准“自在人心”,就如同评价一个人是好人还是坏人一样,品德的衡量不能也没有必要通过某种客观的标准来做出判断,退一万步讲也不可能存在某种客观的标准据以评价品德。而湖南省的教育主管部门,居然可以通过制作软件来实现这样的目标,实在是让人称奇。

 

    师德是什么?“为人师表”是师德,“传到授业解惑”也是师德;“恪尽职守,忠于职业,讲求操守”更是师德。我们尚且不清楚软件的编写者是如何通过各种数据和逻辑的组合来达到考察上述行为如何符合师德,更不清楚达到何种标准才是完全符合师德,抑或50%符合时的扣分标准是什么。但是,从观念出发就不难理解,这完全是不可能实现的愿望。如果在现实中能够实现用软件考核师德并且完全符合客观的状况,那么软件的作者简直大材小用了,应该让他到法院或者检察院这样的司法机关去,让他为法官提供一个如同测试师德一样的软件,让他们从“三至七年”这样模糊的法条中完全解脱出来。

 

    话说回来,即使老师和学生乃至学校允许甚至赞同用软件来考核,实际的意义又能怎样?软件的考核项目是有限的,而师德的表述是无限的。可能老师收了家长100块把一个学生从第二排调到第一排,这种行为对于分数的影响与收了200把一个学生从第四排调到第二排的区别何在?老师收学生什么礼物、多少礼物算违背师德?收得多违背得就越多么?照理说收一分钱和一百万应该都没有区别,道德的问题,应当只有“有无”的判断,而不是“量”的判断。因为没有人会说“他是个59%的好人”,或者“他是个86%的坏人”,好与坏是相悖的,如同师德一样,有就是有,没有就是没有。而据说在这个软件当中,师德得分25分算是满分,那么评价24分的又差在哪里?能不能这回20分,师德不好;下回挣回25分,师德又优异了呢?

 

    况且,软件的测试项目是公开的,所谓的“为人师表,爱岗敬业,关爱学生”这些笼统的标准显然需要更为细致的划分。在媒体的报道中,也说“分为师德、综治安全、班级管理、常规教学等六大指标”。不出意外,师德的评价有这么些可以“量化”的标准,既然标准公开了,而师德的优劣可是和绩效工资挂钩的,那么老师当然会知道该怎么做——把僵化的评价标准执行下去,再不要想着为学生的成长策划些别出心裁的法子来。常规教学无非就是成绩,班级管理无非就是秩序,综治安全无非就是纪律,这些标准很容易单纯依靠老师的权威来实现。于是学生再也不是教育的内容,而是老师为了和师德挂钩的绩效工资得以实现的工具。在这样明显的交易关系面前,即使软件能测出来师德,也是伪装和虚假的师德,甚至可以完全脱离了“德”的性质,只不过是实现目标的交易手段而已。

 

    道德的要求,仅仅在于人的内在约束,如同孝顺和博爱一样,你不孝顺不博爱也不会有什么损失,顶多遭到大家的鄙视罢了。不过拥有这种内在要求和约束的人,会有更加崇高的精神地位和人文评价。崇高和纯粹,是道德的内容;而不崇高不纯粹,也不会损失所谓的“绩效工资”。把所谓的师德和工资挂钩,一方面是在培养伪道德和装腔作势的风气,逼迫人保持“崇高和纯粹”;另一方面,也是在变着法子对老师进行玷污和侮辱,因为到了需要测试道德的时候,就如同需要测谎一样,明摆着的不信任和猜忌。只是,当这个世界充满了被逼迫着保持师德的时候,当没有师德的老师为了“绩效工资”而戴上伪善面具的时候,真正的师德又在哪呢?

 

         =============================================

 

近期推荐博文:

 

大学生裸奔与权利意识的苏醒 教师品德岂容软件量化考核?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