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江中学倒饭事件”映射教育道德的沦丧
(2009-11-25 10:17:55)
标签:
教育桂江中学牌位火锅子女 |
分类: 教育杂谈 |
网络最近热炒一个主题为“桂江中学学生集体倒饭”的帖子,内容大致是说在位于佛山市的桂江中学给学生们准备的配餐质量不好,而老师的子女却可以再食堂吃火锅,引发了学生们的不满,于是学生便集体把餐盒倒扣在饭桌上,以示抗议。事件发生之后,赞同和反对的声音齐出,并且几乎各占半壁江山。赞同者认为,如今的学生需要个性,也需要发泄,面对不公平的事件应当做出行动表明态度和维护权利的勇气;而反对者认为,无论如何,倒饭也是种浪费的表现,不应该用这样的方式来表达权利或者泄愤。
笔者无意于在这种各执一词的争议中寻求中庸的解决途径,至少,从个人感情角度讲,倒饭事件应当是值得肯定的。而原因并不在于学生可以通过任何渠道表明个性或者寻求发泄,毕竟,个性和发泄这种青春期萌动的心灵都会沾染的习惯性的性格特征,并不需要用它来涵盖学生的所有行动。事实是,学生们倒饭,并不在于以此来宣扬个性,而是在对学校不公平的处遇提出抗议,或者用这种不能改变局面的方式发泄愤怒。
还是那句话,国人向来“不患寡而患不均”,一边是几颗肉丸和发黄的黄瓜,一边是大鱼大肉热气腾腾的火锅,而享用者的身份是同样的——学生,不同的是吃发黄黄瓜的是一般学生,吃火锅的是教师子女。学生们心理怎么会有平和的看法——毕竟在学校,衡量身份的唯一标准,就是“学生”这个标识,而仅仅套上教师子女,就能享受到不同于别人的待遇,这如何让众人咽得下这口气呢?
当然,吃饭的差异可能只是一个小片段,平时调换座位,高考保送,在学校参加竞赛,各种有荣誉的活动等等,哪一样不是教师子女或者有其他背景的人在占据呢?所谓的“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当是教师的崇高理想和终极目标,而现在“学高为师”了,就凭借手中的权力不断攫取各种利益,甚至是超出公平范围之外的利益,这如何能让人感觉“身正为范”的至高境界呢?
所以,事到如今,也难怪教师的社会评价如此低下。现实很可能是存在多数恪尽职守的老师,而他们的名声却早被这些已经从潜规则进化为显规则的教育行业中的所谓“行规”所淹没。而学校面对这些种种有违师德的现象,不是去挖掘和揭批,而是通过像“把火锅大大方方的摆上桌面”的鼓励来策动。也难怪,学校乃是利益既得者的机关,也是利益相关者的权柄,怎么能指望学校做出符合我们正常判断的举动呢?
一直都说“居其位谋其政”,而现在的教育行业,总是“居其位”而“谋私利”,完全忽视了作为教育应该从事的事业。这既是教育的悲哀,也是国家和国民的悲哀。曾几何时,老师的地位在家家过年敬神的神龛上都会有所体现,所谓的“天地君亲师”牌位,相信现在也还存留在人们的记忆里,而时过境迁,现在的“师”还在那里么?或者说,他们能对得起牌位上的字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