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又到了开学的时节,各地的中小学生又都开始忙碌起来,生活单调而平静。而在他们同龄人中,有那么一群学生,在简陋破败的临时学校,在教育部门时而忽略时而严厉的目光夹缝中生存。的确,这些来自城市外来务工人员的孩子,夹杂着对城市的胆怯,开始了自己的新学期。
在北京、上海、广州等经济发达城市,到处都充斥着来自西部或中部贫穷落后的农村打工者们。他们或出没于建筑工地,用钢筋水泥和巨大的机器为自己谋生;或到工厂打工,做一些技术含量低却最消耗体力的工作,用汗水换来微薄的收入。在他们身后,跟着那些大大小小的孩子,到了上学的年龄,却没有学校可去。于是,一些所谓的打工子弟学校应运而生,为他们的孩子提供最基础的教育。

在这些学校里,大多没有合格的师资和教学条件,缺乏基本的教育设施,环境也不能得到保障。没有教育行政部门的审批,他们算是黑学校,所以,只要有人来检查,就意味着学校的路子走到了尽头。然而,这却是孩子们唯一可依靠的学校,没有这些学校,他们只能成天在工棚里等待他们疲惫的父母。
曾几何时,中国的农民们都是安于在祖辈遗留下的土地上劳作,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为有一小块土地而满足于“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耕生活,甚至在解放战争中,为了一句“耕者有其田”的口号而参军,拼命保护来之不易的土地。可见,憨厚老实的农民并不情愿抛弃赖以生存的土地而背井离乡来到城市打拼。是不断扩大的贫富差距和在土地上所得的收益的微不足道,迫使他们走到城市里来。
虽然国家在不断关注三农问题,然而农民的生活状况并没有得到应有的改善。城市和农村的差距还在扩大,农民通过农业得到的利益实在太少。相反,他们到城市里从事简单的底层劳动,却能获得比在农村更大的收获。于是,传统的贫困农业省,都成了现在的人口输出大省。

我们暂且不谈国家在面对农民工进城的问题上有多少制度或者措施没有做好而伤害了农民工的利益,农民工进城了,他们的子女却成了另一个问题。一部分孩子成了留守儿童,家里人丁兴旺的,还能委托爷爷奶奶或者亲戚代为照管;家里人丁稀少的,干脆就成了没娘的孩子,任其发展。即使有亲戚照看的,效果显然没有父母好,再说亲戚的责任心和爷爷奶奶的精力也是有限的,更不用说那些没有人管的孩子。于是留守儿童沉迷于网络者有之,受黄赌毒侵染者有之,违法犯罪甚至杀人抢劫强奸者也时有发生。这其实是一个“二律背反”——去打工是为了子女将来拥有财富,一出门子女就变质;不去打工就会很贫困,但是子女就得不到财富。
当然,解决的方法还有一个,把孩子带在身边。然而,带着孩子在身边,总不能让他们跟着去工地去工厂,孩子大了总得读点书。然而因为户籍、学区的限制,他们去不了城市的学校。即使能去,又有几个城市孩子的家长希望在他们眼里衣着褴褛没有教养的孩子跟他们自己的后代坐在同一个教室,有几个农村孩子受得了同学们的眼神刺激和百般侮辱而愿意踏进那个本来无限向往的教室呢?

所以,大部分农民工子女进城了,但要在城市获得良好的教育很难,与其说教育部门对打工子弟学校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如说是拿不出更好解决方案的妥协。制度上的种种安排,本来是为了人们能过得更好,然而到了农民工子女这儿,却成了他们难以跨越的障碍。
困惑总是有的,在农民工孩子的记忆里,总会留下这样一段空白。无论是留守在家乡,还是在看似繁华无比的城市。
******************************************************************
近期推荐博文:
1、美国常春藤名校校徽大比拼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