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成都晚报》一则题为《暑假刚开始成都11岁娃报了四个奥数班》的新闻让有关奥数的争议又浮出水面。很快,昨天成都教育部门一声令下,颁布了四条铁令封杀“疯狂奥数”,做了一件看起来让学生和家长大快人心的事情。成都教育部门的决策速度让人欣慰,在这样一个奥数教育泛滥成社会公害的时机,有力地断绝了不良事态的发展,因此人们似乎没有理由再置疑教育部门的不闻不问、官商勾结以及教育机构的唯利是图了。万恶的奥数教育似乎在成都教育部门的一声令下之后就被毫无生还机会地打倒了,但奥数高考加分却仍是铮铮不变地事实,奥数仍是高考的一项重要加分指标。
而这四条看起来似乎面面俱到的奥数教育禁令,仍避免不了奥数在中国的妖魔化。四条禁令的对象分别是教师、升学考试出题组委会、学校人才选拔机制、以及奥数培训机构。在这个复杂而庞大的体系中,学生学奥数的直接原因是升学考试得高分,高考成绩加分,能获得更多优势进好学校。而禁令只是地方上规定,只在地方上适用,成都本地学生不学奥数,但成都考生如果与其他省份相比,是不是就少了一些竞争力呢?再硬的地方性法规都要在宪法面前低头。奥数的封杀似乎只是断了老师和相关培训机构的财路,对于受害者学生和家长的境况来说,似乎并不乐观。如果禁止公开办奥数班,为了获取高考优势,又会出现另一种局面,家长偷着给孩子找奥数老师,老师偷着给学生开小灶,以前的大张旗鼓变成今后的地下学习,难道这就是革命尚未成功前的那段长长的黑暗?
我们不得不考虑这样一个事实,奥林匹克竞赛本来是天真纯洁的,但是当它被嫁接到中国的教育制度中时,性质就发生了改变。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一种训练学生逻辑思维的有效方式,当然值得人重视,奥数产生的初衷也是为吸纳有兴致或者学有余力的学生,选拔有数学潜能的优秀专才而设。取得奥数优秀成绩的奖项一旦被纳入与升学、择校的范畴,荣誉就丧失了其本身的美好,它即将承担其更多不该它担负的东西。当奥数风暴席卷了中国整个的中小学教育场所,更多学生对其态度是苦不堪言,家长也只能在无奈和痛恨中选择妥协。如果奥数不跟升学成绩挂钩,奥数教育本身就应该是清白的。奥数教育如果不偏离选拔有数学潜能人才的初衷,奥数本身就应该是单纯的。
在我们的教育中,一切都是以分数为目标的,分数可以决定学生的命运和未来。因此,一切与分数有关,抑或能对分数产生影响的东西,都被这样的教育庸俗化了。即使我们昨天攻击了民族造假,今天声讨了奥数功利,明天还会有声乐、体尖等,只要与高考挂钩的东西都值得去抨击。所以,在当今的教育中,如何把特长教育与考试加分剥离,素质教育与功利主义剥离,显然是奥数之殇背后所必须正视的问题。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