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主题教研手册使用说明
(2013-06-06 10:38:06)
标签:
主题教研手册教育 |
分类: 教学管理 |
一、为什么设置《主题教研手册》
主题教研是将教研和科研结合到一起的一种新型教研模式,是传统的常规教研的提升,又是教育科研的基础。然而,在检查、调研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大多数学校由于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借鉴,具体操作起来感觉很棘手,有时甚至无从下手,更不知如何规范自己的行为。另外,由于部分学校、老师不理解主题教研的实质,为了建好主题教研档案,不得不临时“抱佛脚”,造假凑数,使自己疲惫不堪,更是对主题教研充满了误解和排斥。
为了简化主题教研工作的头绪,为教师搭建科学化的平台,使教师从被动完成繁琐的任务中解放出来,激活内在的动力,我们吸收引进了隆尧县主题教研管理的经验,印发了适合我县实际的《教研组(年级)主题教研过程手册》和《教师主题教研过程手册》。这样既减少了工作的盲目性,又增加了老师搞主题教研的弹性,便于操作,也便于检查。
《主题教研过程手册》是主题教研进入科学管理阶段的产物,是推进主题教研档案建设的有效途径,是规范、整合主题教研过程必要方法,减少了教师重复性的工作。“教研组手册”和“教师手册”以学期为时间段设计,内容互相印证、吻合,保证了主题教研的实效性,避免了弄虚作假的可能性。
二、《主题教研过程手册》的主要内容
★
★
★
★
★
图1是教师个人在主题教研中进行的三种研究行为的图示。“研”即教师个人的自主探索;“求”:当教师遇到个人难以解决的问题时,提交到教研组,寻求帮助;“帮”:在教研组的团队合作中,教师要主动参与,帮助其他教师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或途径。
图2是教研组活动中的三种研究行为的图解。教师在自主探索中将难以破解的问题提交到教研组,通过其他教师的主动参与,促进形成教研组的活动,对教师提供帮助。
三、教师个人《主题教研手册》的使用
1、手册的结构
手册按学期设置,共设计54页,分八个板块:教研主题之页(1—5),自主探索之页(期中前6—14,期中后23—31),团队合作之页(期中前15—20,期中后32—37),主动参与之页(46—52),检查评估之页(期中21,期末38—42),总结之页(期中22,期末53),成果介绍之页(43—45),放飞思想之页(54)。其中许多内容与《教研组主题教研过程手册》的内容相关联或对应,在使用时要注意相关内容的一致性。
2、填写要点的说明
① 教研主题之页
第1页
教研主题:填写自己的教研主题或分题。
学科组或年级组主题:填写本教研组的主题。
本人情况:教师根据个人实际情况填写。
第2页
预想效果:设想问题解决后,可以给课堂、教师、学生成绩、业务成长带来的效果。如教学有什么改进,学生学习有什么变化等,定了这样的目标,就有了努力的方向。如果说前面“教研主题提出的针对性”是对现实的分析,那么这部分就是对浪漫前景的展望,通过两部分的填写,实现了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完美结合。
研究计划:
第3页
教研主题变更情况:原来申报或确立的个人主题实施或实验过程中如果不合适,可更换或调整。“主题”一栏填写变更后的主题名称,然后阐明变更原因,由教研组讨论并批准。无变更,此页可空白。
第4—5页
“教研主题提炼记”此页让教师写一写自己提炼教研主题的主要过程,以及在这个过程中的所思、所感、所想、所获,写成随笔或散文的形式。要与“针对性”保持一致。(第5页上的团队合作之页系印刷错误)
② 自主探索之页:第6-14页、23-31页 “第*次探索”
以“第一次探索”(第6-8页)为例进行讲解。
第6页
题目和内容:不要填主题(分题)名称,也不要填课文的名称。要填在这节课上证明主题(分题)的某种方法,探索主题(分题)的某一方面(相当于分题之分题),内容要与主题是相对应。
解题学习:是针对这次探索的题目或内容进行的学习,填写的方法同2页的“教研主题提出前后学习的相关资料”。
预想方案:是教师在备课时,根据本次自主探索的内容,准备在本节课上尝试的方法或途径方案的构想,是备课的一部分,但不要写成教案。要写明探索的主要目的,预想探索的主要环节,采用怎样的方法及问题解决解决后的愿景。要写明为什么求证某方法,如何求证,如何验证结果。要有步骤引导,方法落实。本方案要与主题研讨课的教学设计吻合,教学设计涉及到方案可写“见手册”。
第8页
课内求证后的反思总结:课内求证之后,进行正反两方面总结。找出成绩或失误之处,并以此为依据,提出下次研究的问题,填到“下次探索的问题”一栏,下次“主动探索”或“团队合作”就以此问题为探索的内容,保持研究的连续性。是自己搞的,是总结反思后自己下一步研究的方向,不用同伴互助。
以第一次团队合作(第15-20页)为例讲解。
第15页
题目或内容:指教师在自主探索过程中难以解决,提交给教研组解决的问题。
解题学习:教师继续针对此问题查找资料,进行学习,填写形式同第5页的“解题学习”。
学习后的启发:填写形式同第5页的“学习后的启发”。
第16页
预想方案:教师通过学习,对解决问题的方案进行预设,并将预设的方案提交教研组。
第17页
团队研讨记录:指的是方案实施前的集体研讨,相当于集体备课。教师提出预想的方案后,提交教研组研讨方案的可行性,教师将主要过程填写在此栏中,注意填写的内容要提炼合作研讨点的,不能写成简单的研讨程序记录。
第18页
预想方案修改:教师总结大家在讨论中提出的意见或建议,对预设的方案进行修改,将修改的内容填入此页。
第19页
活动后集体评议纪要:活动结束后,参与人员对此次活动进行讨论评议,评议要围绕主题进行,填写的内容是群体评议要点的提炼,不是整个过程的记录。
第20页
感想与收获:填写教师个人参加此次团队合作后,自己在哪些方面有收获,哪些方面引起了自己的思考,对大家的帮助有什么感受等。
以后需要改进或研究的问题:填写通过参加团队的活动发现自己的不足及如何改进,或在主题突破方面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等内容。
④ 主动参与之页:第46-52页
填写自己观课、议课、研讨记录。如听课记录,记录参与组内外或学校主题教研活动的内容。要写上活动的主题,写上自己的启发和收获,写出自己的见解,重点记录与主题有关的内容。
⑤ 检查评估之页:第21页、38-42页
由教研组长填写。检查涉及五项内容,次数要累计记录。要将最后一次检查记录的次数与前面的研究计划中预设的次数相对照,检查其是否一致。同时,教研组也要将数据汇总,填写到教研组手册相应的位置(教研组手册27-28页、56-57页)。
⑥ 总结之页和成果介绍之页:第22页、53页、43-45页
由教师个人填写。教师要在期中、期末对在自己的主题教研工作进行总结,不断反思、提高。
⑦ 放飞思想之页:第54页
书写教师在主题教研实施过程中的感悟、收获等,写成随笔的形式,《手册》中只设计了一页,是要教师把最好的一篇写在手册上,并不是只写一篇就可以了。
四、教研组《主题教研手册》的使用
1、手册的结构
手册按学期设置,共设计72页,分五个板块:教研组教研主题之页(1-5),教研组活动之页(期中前6-56,期中后31-55),检查记录之页(期中前27-28,期中后56-57),检查总结之页(期中29-30,期末70-72),优秀教师、优秀成果之页(58-69)。
2、填写要点的说明
封面
应注意写明学年、学期(本册在各部分大多没有时间,应注意在记录时注明),主题要精心提炼,有针对性,本组教师的主题要与本主题有关联或是本主题的分题。
①
第1页
教研组概况:根据实际情况填写。
教研主题的分体概况:是对研究主题进行分析后,确立的相关研究题目,也是本组每个教师个人手册中研究主题的汇总。
第2页
研究方案中的“教研主题提出的针对性”:在分析本校学科教学现状中阐述教研主题提出的事实依据。要注重事实,不要摘抄别人的话。
第3页
“研究效果预设”:设想解决了问题之后教师的专业化水平能有哪些提高,课堂教学方面能有哪些改善或学生学习方式有哪些转变等。
第4——5页
“研究计划”:主要填写研究的时间安排,大体上分为几个阶段,每个阶段要解决哪些问题,要达到什么目的。应按课题研究实施方案的标准,制订的详实,可操作性强。
② 第二部分:教研组活动
“教研组活动之页”主要记录教研组围绕主题教研组织的各种活动,如主题研讨,集体学习,阶段性总结、汇报,研讨课,也包含教师个人间的“团队合作”。
手册共设计了10次教研组活动,以第一次为例讲解。
第6页
活动内容或研究的主题:填写此次活动的具体内容或教师所承担的分题。
预计解决的主要问题:填教师向教研组提出的研究问题,可以填写教师个人手册中小组合作之页的“题目或内容”。
活动的主要环节安排:
1.××教师承担活动;
2.
3.
4.
第7页
活动过程记录:如果是研讨课的形式,一般是指课堂记录,如同听课笔记。如果是其它方面的活动,记录活动的过程和环节。记录人可固定,也可轮流担当。
第8—9页
活动总结:按提示。
③ 第三部分:检查记录(27—28页,56—57页)
教师主题教研活动检查记录:按教师的工作实际,查阅教师的个人手册,如实填写即可。检查次数,每学期至少四次,检查记录中的次数要与前一次累计相加。
④第四部分:优秀教师、优秀成果之页:第58-69页
学期教研组主题教研活动优秀教师评议:主要评议教师在主题教研活动中的态度、行为、成果等,不纳入教研组的活动之中,并要在“评议结果”一栏填写评选出的优秀教师名字。
学期教研组主题教研优秀成果评议:是针对教师所承担分题的价值、作用等的评价。“评议结果”一栏要填写评出的优秀成果名称。
3、与个人手册的五个吻合点
① 第1页的主题名称、数量、参与教师应与个人手册中的内容相吻合。
②每一次活动的“活动主要环节安排”“活动过程记录”应与个人手册的“团队研讨记录”相吻合。
③“活动总结”应与个人手册的“活动后集体评议纪要”相吻合。
④ 两个手册的检查记录应吻合。
⑤ 两个手册的研究成果应吻合。
五、主题教研手册的管理与使用
学校可以根据这两本手册设计《学校主题教研管理手册》,对学校主题教研工作的开展进行统一规划和管理。
《学校主题教研管理手册》由学校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制定,校长应参与制定。内容可以包括以下内容:学校主题教研计划、方案,学校主题教研相关制度(如主题教研的领导制度;人力、物力、财力投入的制度和时间保障制度;检查、督促、奖惩制度;档案管理制度;评估机标准),学校主题教研主分题一览表,学校领导对主题教研的管理分工,学校对主题教研的检查记录,学校对主题教研的评价记录。其余各项参照教师和教研组手册制定。
《学校主题教研管理手册》在使用中必须与其它两个手册的相关内容相吻合。
鼓励各学校在制定中丰富内容,以突出学校的特色。教研室将对《主题教研手册》的使用情况进行跟踪调研,望大家多提宝贵意见,使之不断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