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与营养膳食

标签:
健康 |
分类: 疾病营养 |
1、肥胖的判定
1.1 肥胖症是一组常见的古老的代谢症群。当人体进食热量多于消耗热量时,多余热量以脂肪形式储存于体内其量超过正常生理需要量,且达一定值时遂演变为肥胖症,表现为体重增加。
1.2 肥胖的判断的方法很多,如标准体重法、体脂含量法、体脂分布法等,长用的体重指数。目前国际上广泛采用的是WHO推荐的体质指数BMI来判定,其公式为:
BMI=体重(Kg)÷身高的平方(M2)
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的体重指数
分 |
体重指数( kg/ m2) |
体重过低 |
<18.5 |
体重正常 |
18.5--23.9 |
超 |
24.0--27.9 |
肥 |
≥ 28 |
2.1能量摄入过多
2.2膳食结构失衡
2.2.1 脂肪摄入过多
2.2.2 碳水化合物含量影响
2.2.3 其他营养素
2.3 围产期营养失衡
2.4 不良饮食行为
3、肥胖的危害
3.1 对循环系统的影响
肥胖者血液中甘油三酯和胆固醇水平升高,血液的粘滞系数增大,动脉硬化与冠心病发生的危害性增高;肥胖者周围动脉阻力增加,血压升高,易患高血压病。
3.2 对呼吸系统的影响
胸壁、纵膈等脂肪增多,使胸腔的顺应性下降,引起呼吸运动障碍,表现为头晕、气短、少动嗜睡,稍一活动即感疲乏无力,称为呼吸窘迫综合症。
3.3对消化系统的影响
肥胖者易出现便秘、腹胀等症状。肥胖患者的胆汁过度饱和与胆囊活动减少是胆结石形成的原因,胆结石患者的胆囊感染率增加,肥胖患者中急性和慢性胆囊炎比正常人更常见,胆结石还容易引起胆绞痛和急性胰腺炎。
3.4手术风险性增高
肥胖者在进行手术时发生麻醉意外和术后感染的风险性增高。
3.5肥胖与糖尿病
腹部脂肪增多和体质量增加可加重糖尿病的危害性,随着体质量的下降,葡萄糖耐量改善,胰岛素分泌减少,胰岛素抵抗性减轻。
4、肥胖症预防及平衡营养膳食
合理控制和调整饮食,改变饮食习惯是防治单纯性肥胖的重要措施。如果能够认真、持久的节制饮食,既使不采取其他措施,也可收到一定的减肥之效。单纯性肥胖主要是由于摄入能量过多而消耗过少造成的,因此,减肥首先要限制能量的摄入,摄入的能量要低于人体的消耗量。当人体每日摄取的能量低于身体消耗的所需量,其缺少的那部分能量就可依靠体内的脂肪来补充。这样可以日渐消除业余堆积的多余的脂肪,达到减肥的目的。
4.1肥胖症患者在日常饮食中,应注意以下原则:
4.1.1
4.1.2
4.1.3
4.1.4
4.1.5
4.1.6
4.2肥胖症患者节食方案
以下的节食方案是根据肥胖者的不同情况制定的,各人的情况千差万别,方案仅供您参考。节食的程度大致可按肥胖的程度来决定的。
在原来的进食量基础上减少部分主食量,可用蔬菜或水果充饥,但不宜用其它食品来补充。
4.2.2 轻度或中度肥胖者
女性患者每天摄入热量在1200~1500Kcal;男性则摄入1500~2000 Kcal,提供这些热量所需的食物比例:蛋白质:10~15%,脂肪:25%,糖:50~60%。此外,需要一定量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同样,如果因节食而饥饿难忍,应以蔬菜或水果充饥。
4.2.3 重度肥胖者
每天热量的摄入量应在1200 Kcal以下。除了保证进食一定量的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水分等以外,尽可能减少主食量(米、面)。
4.3 提高对健康知识的认识。要破除传统上陈旧落后的思想观念,肥胖决不是健康,更不是福。加强健康教育。比如通过电视、报纸、广播、网络等渠道宣传,也可以通过举办学习班的形式对患病人群进行教育。
4.4 适当运动可以调节神经与内分泌功能,增加体内脂肪和糖的消耗。如果你每周安排踢足球、散步或游泳等适当有规律的运动,不但使你的形体健美,还可以预防肥胖的发生。
在生活中不管是肥胖或者是健康的人都应该做到合理的膳食营养搭配进餐,采取合理的饮食营养方法,尽量做到定时定量、少甜食厚味、多素食、少零食。养成良好的生活规律是很有必要的,每餐不要太饱,合理安排和调整好自己的睡眠时间。使吃进食物不仅能提供足够数量的热能和各种营养素,而且还能保证各种营养素之间的数量和质量,以利于它们的吸收和利用,又不致发胖或营养不良,保持身体的健康和健美,同时要生活规律、加强运动、心情舒畅。
参考文献:
(1)史轶蘩.肥胖症监床诊治手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2)李璞、赵理.糖尿病患者营养干预的对照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4
(3)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数据分析协作组.我国成人体重指数和腰围对相关疾病危险因素异常的预测价值:适宜体重指数和腰围切点的研究.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2
(4)邹大进.实用临床肥胖病学.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9.P86-108
(5)黄小民.肥胖的成因、危害及减肥手段.湖北体育科技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