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关注亚健康

(2009-05-19 08:51:21)
标签:

健康

分类: 疾病营养
    关注亚健康
“亚健康状态”这个词,近年来人们对于它已经不再陌生了,但是大多数人也就仅仅知道这个名词而已,而且从字面上理解就是不太健康的状态,具体什么是亚健康并不了解,也很少认为自己会处于这种状态之中。其实它并不遥远,它确确实实的存在,现在正有越来越多的人陷于这种状态中不能自拔,并在这种说不清、道不明的状态中饱受其苦。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宣告:亚健康与艾滋病是21世纪人类最大的健康敌人。世界卫生组织(WHO)认为:健康是一种身体、精神和交往上的完美状态,而不只是身体上的无疾病。经统计,人群中真正的健康者和真正的患病者不足2~3,也就是说有多于1/3的人处于健康和患病之间的过渡状态,世界卫生组织称之为“第三状态”(健康为第一状态,疾病为第二状态),国内常常称之为亚健康状态,也有人称为灰色状态。亚健康状态是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临界状态,各种仪器及检验结果为阴性,但人体有各种各样的不适感觉。这是新的医学理论、新概念,也是社会发展、科学与人类生活水平提高的产物,它与现代社会人们的不健康生活方式及所承受的社会压力不断增大有直接关系。

由此可见,由健康到疾病不是跳跃性的发展,而是经过了一个过程,是一种移行状态。这种状态是可逆性的,如任其自然发展则有可能成为疾病,如加以控制则有可能走向健康。

科学认识亚健康,有必要分清亚健康和与相关医学问题的区别:
  1、亚健康不同于亚临床:尽管亚健康与上游的健康状态和下游的疾病状态有部分重叠,但区分也是明显的。亚临床是有主观检查证据而没有明显临床表现,如当前常见的中老年人亚临床颈动脉硬化,颈动脉超声检查发现有较明显的颈动脉内中膜增厚,甚至有斑块形成,而无临床表现;而亚健康状态者具有头痛、头晕和胸闷不适主诉,但血管心脏超声及心电图检查都未发现异常。
  2、亚健康不等于慢性疲劳综合征(CFS)。首先CFS具有国际统一标准,亚健康至今没有;其次CFS在18岁以上成人发生率仅为0.004%,而亚健康则为70%,两者间悬殊甚大;再者国内描述的亚健康状态多数通过积极干预恢复健康,CFS则仅有30%可以恢复健康状态。
  3、界定亚健康还应注意同临床功能性疾病和精神心理障碍性疾病及某些疾病的早期诊断相区别。需要指出的是,目前亚健康还没有建立统一的判断标准,中、西医对亚健康的理解和界定范围也存在很大差异,这些均是今后有待研究解决的问题。

亚健康形成的原因

1、心理失衡 
       古人云:万事劳其行,百忧撼其心。高度激烈的竞争,错综复杂的各种关系,使人思虑过度,素不宁心,不仅会引起睡眠不良,甚至会影响人体的神经体液调节和内分泌调节,进而影响机体各系统的正常生理功能;  
    2、营养不全
       现代人饮食往往热量过高,营养素不全,加之食品中人工添加剂过多,人工饲养动物成熟期短、营养成分偏缺,造成很多人体重要的营养素缺乏和肥胖症增多,机体的代谢功能紊乱。 
    3、噪音、郁闷
       科技发展、工业进步、车辆增多、人口增加,使很多居住在城市的人群生存空间狭小,倍受噪音干扰,对人体的心血管系统和神经系统产生很多不良影响,使人烦躁、心情郁闷。  
    4、高楼、空调
       高层建筑林立,房间封闭,一年四季使用空调,长期处于这种环境当中,空气中的负氧离子浓度较低,使血液中氧浓度降低,组织细胞对氧的利用降低,影响组织细胞正常的生理功能。因此,住在高层楼的人们要经常到地面上走走,使用空调时,要及时换气。
    5、逆时而作
       人体在进化过程中形成了固有的生命运动规律----即"生物钟",她维持着生命运动过程气血运行和新陈代谢的规律。逆时而作,就会破坏这种规律,影响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  
    6、练体无章
      生命在于运动,生命也在于静养。人体在生命运动过程中有很多共性,但是也存在着个体差异。因此,练体强身应该是个体性很强的学问。每个人在不同时期,身体的客观情况都处在动态变化之中。如练体无章、练体不当,必然会损坏人体的健康。 
    7、乱用药品
       用药不当不仅会对机体产生一定的副作用,而且还会破坏机体的免疫系统。如稍有感冒,就大量服用抗菌素,不仅会破坏人体肠道的正常菌群,还会使机体产生耐药性;稍感疲劳,就大量服用温阳补品,本想补充营养,但实际是在抱薪救火。  
    8、内劳外伤
       外伤劳损、房事过度、琐繁穷思、生活无序最易引起各种疾病。人的精气如油,神如火,火太旺,则油易干;神太用,则精气易衰。只有一张一弛,动静结合,劳逸结合,才能避免内老外伤引发各种疾患。

亚健康如何界定
  亚健康内涵丰富,外延广泛。可以这么说,健康概念的范围有多大,亚健康的涵盖范围就有多大;疾病和病症谱涉及领域有多宽,亚健康谱的涉及范围就有多宽。概括我们中心近年来的研究成果和多数专家的研讨意见,亚健康的分类和主要内容可概括为如下几个方面。
  1.以WHO四位一体的健康新概念为依据,亚健康可划分为:(1)躯体亚健康。主要表现为不明原因或排除疾病原因的体力疲劳、虚弱、周身不适、性功能下降和月经周期紊乱等;(2)心理亚健康。主要表现为不明原因的脑力疲劳、情感障碍、思维紊乱、恐慌、焦虑、自卑以及神经质、冷漠、孤独、轻率,甚至产生自杀念头等;(3)社会适应性亚健康。突出表现为对工作、生活、学习等环境难以适应,对人际关系难以协调,即角色错位和不适应是社会适应性亚健康的集中表现;(4)道德方面的亚健康。主要表现为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上存在着明显的损人害己的偏差。
  2.按照亚健康概念的构成要素分类:(1)身心上有不适感觉,但又难以确诊的“不定陈述综合征”;(2)某些疾病的临床前期表现(疾病前状态);(3)一时难以明确其病理意义的“不明原因综合征”,如更年期综合征、神经衰弱综合征、疲劳综合征等;(4)某些病原携带状态:如乙肝病原携带者、结核菌携带者、某些病毒携带者等;(5)某些临床检查的高、低限值状态,如血脂、血压、心率等偏高状态和血钙、血钾、铁等偏低状态等;(6)高致病危险因子状态,如超重、吸烟、过度紧张、血脂异常、血糖、血压偏高等。
  3.按身体的组织结构和系统器官分为神经精神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骨关节系统、泌尿生殖系统、呼吸系统、特殊感官等亚健康状态。 
   亚健康状态自测

  由于亚健康状态是介于健康状态和疾病状态之间和一种游离状态,所以对于亚健康状态的诊断很难界定。比如疲劳、失眠,健康的人经过适当的休息与调理就可以得到纠正与克服,但若长期处于疲劳、失眠状态就可视为亚健康。
  对此,有人专门罗列出30种亚健康状态的症状提供给人们作自我检测。如果在以下30项现象中,您感觉自己存在6项或6项以上,则可视为进入亚健康状态。
  (1)精神焦虑,紧张不安;(2)忧郁孤独,自卑郁闷;
  (3)注意力分散,思维肤浅;(4)遇事激动,无事自烦;
  (5)健忘多疑,熟人忘名;(6)兴趣变淡,欲望骤减;
  (7)懒于交际,情绪低落;(8)常感疲劳,眼胀头昏;
  (9)精力下降,动作迟缓;(10)头晕脑胀,不易复原;
  (11)久站头晕,眼花目眩;(12)肢体酥软,力不从愿;
  (13)体重减轻,体虚力弱;(14)不易入眠,多梦易醒;
  (15)晨不愿起,昼常打盹;(16)局部麻木,手脚易冷;
  (17)掌腋多汗,舌燥口干;(18)自感低烧,夜常盗汗;
  (19)腰酸背痛,此起彼安;(20)舌生白苔,口臭自生;
  (21)口舌溃疡,反复发生;(22)味觉不灵,食欲不振;
  (23)反酸嗳气,消化不良;(24)便稀便秘,腹部饱胀;
  (25)易患感冒,唇起疱疹;(26)鼻塞流涕,咽喉疼痛;
  (27)憋气气急,呼吸紧迫;(28)胸痛胸闷,心区压感;
  (29)心悸心慌,心律不整;(30)耳鸣耳背,晕车晕船。
亚健康有五大危害:
  1.亚健康是大多数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疾病前状态,大多数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等均是从亚健康人群转入的。2.亚健康状态明显影响工作效能和生活、学习质量,甚至危及特殊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如高空作业人员和竞技体育人员等。3.心理亚健康极易导致精神心理疾患,甚至造成自杀和家庭伤害。4.多数亚健康状态与生物钟紊乱构成因果关系,直接影响睡眠质量,加重身心疲劳。5.严重亚健康可明显影响健康寿命,甚至造成英年早逝、早病和早残。
  针对亚健康的成因和危害,必须强化自我防护,牢记预防亚健康的“十字方针”:
  1.“平心”,即平衡心理、平静心态、平稳情绪;2.“减压”,即适时缓解过度紧张和压力;3.“顺钟”,即顺应好生物钟,调整好休息和睡眠;4.“增免”,通过有氧代谢运动等增强自身免疫力;5.“改良”,即通过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和习惯,从源头上堵住亚健康状态发生。
如何改变亚健康状态
1.均衡营养   没有任何一种食物能全面包含人体所需的营养。西方营养学家提倡每人每天要50种食品以上。既要吃山珍海味、牛奶,也要吃粗粮、杂粮、蔬菜、水果,这样才符合科学合理均衡营养观念。饮食合理,疾病就不易侵入。还要注意饮食方法,勿暴饮暴食,大饥大饱,一定做到定时定量,有针对性,均衡消化,保证营养。  
2.保障睡眠  伴随着社会的变革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睡眠不足也已成为当今最普遍的健康和社会问题。睡眠一应占据人类生活1/3左右的时间,它和每个人的身体健康密切相关。世界卫生组织确定“睡得香”为健康的重要客观标志之一。当感到情绪不佳或者身体不适时,美美地睡上一觉后,会觉得精神倍,身体的不适也会有所减轻,甚至恢复如常。  
3.动养兼顾  人的健康躯体也是一种神形的表现,之所谓要神形兼备。人的健康的精神状态来自于自身的思想意志,一方面人总是要有精神的,另一方面精神也要靠肢体,人体的各种力量的养护,使人的思维,内脏各器官功能都保持兴旺状态,人才能显得精神无比。  
4.培养兴趣  广泛的兴趣爱好,会使人受益无穷。它可以增加你的活力和情趣,使生活更加充实、生机勃勃,使娱乐活动更加丰富多彩。人们在娱乐活动中,应该发展多种兴趣。有益的活动不仅可以修身养性,陶冶情操,而且能够辅助治疗一些心理疾病。   
5、善待压力  心理学家认为,人之所以感到疲劳,首先是情绪使我们的身体紧张,因此要学会放松,让自我从紧张疲劳中解脱出来。善待压力,首先要树立正确的处世观,把压力看作是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作好抗压的心理准备。遇到突如其来的困难和压力,不要惊慌失措,要静下心来,审时度势,理顺思绪,从困境中找出解决问题、缓解压力的办法。其次,要确立切实可行的目标定向,切忌由于自我的期望过高,无法实现而导致心理压力,倘若目标经过积极努力有可能实现,无论出现何种艰难和困厄,都不要退缩和逃避,要借助压力的刺激,不断强化自己的意志,充分发挥全身的能量,达到目标。再者,要学会适度卸减压力。以保证健康、良好的心境。使体内的正气旺盛,去除致病的因素,早日回到第一状态,成为健康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