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左江之畔的小小说聚会

标签:
转载 |
左江之畔的小小说聚会
梅寒
1
2013年3月27日上午十点钟,我拉着行李箱从火车上走下来,站在了那个陌生的小站——崇左火车站。人潮涌动的站台,没有一张熟悉的脸孔,却没有丝毫的紧张,因为我知道那里有一群因着小小说走到一起来的师友们,他们也许早已等在那里。
拉着行李箱出站,按照张凯老师先前在网上发布的消息,出火车站向左拐,前行一百米,去找要报到的阳光大酒店。五十米,一百米,两百米……边向前走边细心地打量着路两边,却是越走越不对,路边是各色店铺,根本见不到阳光大酒店的影子。不再继续往前走,折身进路边一个小店,问他们阳光大酒店在哪。店里的两位年轻人很热心地告诉我:你走反方向了,应该是出火车站向右拐。这个糊涂的张老师,把方向弄反了。十分钟后,我已在阳光大酒店的一楼大厅里。他们都还没到,我居然是第一个前来报到的成员。
第一次去那个南国的边关小城,来之前对这个城市几乎一无所知。一个小小的插曲,却让我对那个初次邂逅的城市充满了一种莫名的喜欢——一个不很大却充满人情味的小城。那两位热心为我指路的年轻人成了崇左发给我的第一张城市名片。
入住的酒店——阳光大酒店,就座落在左江江畔,站在楼前的露天阳台上,可以俯瞰左江两岸美景。三月底的左江,已是绿意盎然。江面上三三两两的船只,静静地泊在岸边,江边绿树如荫,树上不时啾啾的无名小鸟儿更添一份清幽。抬头远望,黛青色的远山直扑眼帘。深吸一口气,满心满肺的清新与清爽。把开会地点选择在那样一个美丽的地方,由此可见会务安排方的热情与苦心。对那个城市的喜欢,便又多了一层。如果时间允许,真愿意在那样的地方多住上一段时间。
2
一直是一个不太喜欢热闹,甚至害怕热闹的人,这样的小小说聚会,我是第一次参加。在见到众位师友之前,隐隐有些担心,担心自己不能融入到那个圈子里去。中午时分,与会的师友们陆续到达。最先见到的是沈祖连老师,他喊我下楼去吃中午饭。楼梯上远远看到坐在那里与人闲聊的沈老师,轻轻打一声招呼,仿佛是多年的师友重逢。
小小说是一座神奇的桥梁,瞬间拉短了我与师友们的之间的距离。
他们都来了,热烈的,热情的,为着一种共同的爱好,从四面八方走向美丽的左江之畔。虽然一时还叫不上他们的名字,但彼此间温暖的笑容与问候已将先前笼罩心头的那份不安涤荡殆尽。
一直为大赛辛苦忙碌的沈老师,将半生心血交付小小说,个中滋味,唯他自知吧。这一次,他第一次将那个幕后的支持者带到大家面前。张女士,他事业与精神上的忠诚伴侣,一位和蔼可亲却能干的女强人,跟我们聊起沈老师和他的小小说,似有说不完的话题。没有半点的抱怨,只有深深的理解。我也终于明白,沈老师何以能在小小说这条路上一直坚持走下来了。
为这次大会跑前跑后的张凯副会长,先前在网上聊得并不多,见面,却也没有拘谨之感。我们是半个老乡,他乡遇见,分外亲热。
娇小热情的崇左本土作家孙如静,惭愧之前对她了解不多,她说她曾进过我的博客读过我的作品。三言两语聊过几句,便喜欢上这个热情又开朗的南国女子。
爱晚亭,常在小小说作家网上看到她的评论贴子,一个很热心的人。终于在现实中与真人对上号,竟是那般热情爽朗。会议期间,不时能听到她开心的笑,白皙的脸上,那对漂亮的小酒涡给人留下的印象最是深刻。
墨村,小小说作家网广西版的版主,一直敬佩于他的热心与敬业,看他发贴的时间常常是在深夜。那应该是在一天的忙碌之后吧。这一次,终见到他本人。很低调,很热情,很热心。他带着一部相机,简直成了朋友们的专职摄影师。墨村,来。墨村,给我们拍。墨村……墨村有叫必应,忙得晕头转向。
还有与我一起来自桂林的蒋育亮蒋区长,来之前一再让我坐他的车,我还是执意提前坐火车走了。违了师友的热情与好意,当时只是考虑到他要拉那么多的画册,还要等另一位朋友,原本他的工作就忙时间就紧张。好再,他并没有怪罪于我。会间,在我们所住的阳光大酒店的露台上一起拍照留念,他风趣地问给我们拍照的卢生强:我们像不像兄妹?说完开心一笑。回程的火车上,他的一本《杜鹃花开》陪我走过好长一段寂寞旅程,关于那本书的感想,以后慢慢来聊。
还认识了很多师友,与我住同屋的美女黄秋琪,能干的黄炳帅,对文学执著不弃的蔡呈书老师,一直为大会热心忙碌的韦锦雄老师,风趣幽默的莫灵元老师,为人谦虚低调的潘立平老师,玉林名记梁智华老师,还有会后到家才认识的覃志鹏,他从网上辗转找到我的QQ加了我,谈起他的文学梦想,让我很是感动……
如果没有小小说,我与这些师友,也许永远都没有机会坐在一起,进而成为朋友。感谢小小说,感谢这样温暖而美丽的相遇。
3
在接到来参加这次大会的通知很久以后,才知道这次的会上,还有一个人要来。已经写过很多关于他的文字了,《误入百花深入》《文理并茂,情深意长》《纸上得来不觉浅》……那些文字里,所有对他的印象全来自他的文字来自别人写他的文字,现实中的第一次见面,终是姗姗来迟。
前去报到的当天,杨老师和当地文联的一行师友们去外面采风了,一直到下午五点多才匆匆赶回我们入住的酒店。我当时正在楼下大厅里和沈老师他们聊天。看他从外面满面春风大踏步的向我们走过来,心跳得有点不规则。跟我想像中的样子不差半点,身材伟岸,仪表堂堂。米色外套,蓝白格子的衬衣,一身休闲装,随意却极得体的搭配。伸出手,轻轻一握,听到他转身跟身边的沈老师说:这是你的生力军呵。
整个会议期间,我与这位仰慕已久的师长能说话交流的时间几乎没有。他太忙,几乎所有到会的小小说作家、师友们都想找机会与他交流一番。我便只有远远地坐在角落里,静静观望。曾经在一篇文章里写:有人说他是集豪气傲气侠气霸气柔情于一身的男人,这众多的“气”便在他的周身营造出一种让人无法拒绝的气场。那一种气场,会在他现身的每一个场合无端吸引着他身边的人。这种强大的气场,与他的小小说事业休戚相关。这一次,让我亲自见证。
有一点,却是我事前不曾想到的,那就是他的低调。无论是跟当地政府的一些领导交流还是跟一名无名的小小说作者探讨,他给人的感觉都是那样低调从容。他是人群中的太阳,却不以自己的光芒来灼伤别人。他又像一股春风,所到之处,柔波轻荡。在给广西民族师范学院的大学生们的开设的讲座上,他坐在美丽的莲花背景前,不急不徐,向在座的大学生们传授着小小说,小小说的发轫,小小说三十年不衰的理由,小小说的平民性,小小说自身的文体性,小小说的美丽前景……这些理论,已经在他的书里读过很多次,现场聆听他的亲授,却是第一次。坐在台下,远远望向台上,身后硕大的莲花丛中,端坐着那个为中国的小小说事业呕心沥血的人,忽然有一种莫名的感动,他不就是那个莲花中的布道者么?一生只选一件事,今世钟情小小说。在眼下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还有谁能向他这样坚守着自己的精神高原,一走就是三十年?
有关老师的话题太多了,提起笔来才发现,情到深处反倒无言。千言万语,道不尽一份敬慕之情,不说也罢。只愿老师快乐安好,永葆一颗年轻向上的心,继续引领中国的小小说走向更广阔的天地。
4
回来两天了,看到有出手快捷的师友早已把此次崇左行的感怀发到了网上,我却迟迟无法动笔。心中积郁的想法太多,反倒不知从何说起了。在这里留下这番感言,虽杂乱无章法,却句句肺腑字字真情。眼下这个纷纷扰扰的世界,文学已被越来越边缘化,常人的眼里,搞文学创作的人更几乎被视为异类。可无论世事如何变幻,人心如何不古,总有那么一群人,会抛开世俗功利,去寻求自己的精神家园,会以自己的文学文字来滋养着众生灵魂也滋养自己的心灵。感动于这些人的坚守,也感谢这些人的坚守,因为这些人,才会让我们在疲惫忙碌的现实之外,得到些许精神的慰藉。更感谢像杨老师沈老师这些小小说的倡导者、引路人,正是因为有了他们,一盘散沙状的小小说爱好者们才找到了组织找到了家,才能在这个温暖的大家园里携手共进,共同享受小小说给我们带来的愉悦。
左江江畔的小小说聚会,一次小小说人的温暖集结,是我生命中的第一次,也许,以后的人生征程上,还会有许多次这样的相聚,却可能没有一次的意义能与这一次崇左行的意义相提并论。因为,在这里,我第一次体会到小小说这个大家庭的和谐与温暖。我曾经写过一篇散文随笔,题目是《逍遥圈外人》,我不喜欢圈子,自认三两知己好友,便可慰藉平生。这次崇左行,却改变了我的看法,让我体会到,有志同道合的师友相伴,这样的人生才是幸福。
祝福小小说,祝福所有热爱小小说的师友们,愿明天更美好!
莲花丛中的布道者
和恩师杨晓敏
和美女孙如静
和区长蒋育亮
和墨村
和美女黄秋琪(左)黄炳帅(右)
和文友卢生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