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http://ww4/large/5f24bba5gw1emoq4aer58j20c70go0wk.jpg
(文/麦克疯)看完片子才知道《火线反攻》其实就是网络上流传的那部《以火攻火》,两年前的片子了,至于为何现在才引进,其中有什么不可抗拒的因素,这是不得而知的。但作为一部标准的好莱坞B级警匪片,《火线反攻》能够直面内地观众也总归是件好事。在这里我看到的是近年来有越来越多的美国B级片通过正规官方渠道在内地公映,比如说《被解救的姜戈》、《敢死队》系列、《饥饿游戏》还有《暴力街区》等等,虽然电影水准质量需要检验,加上里面血腥情色等需审查分级的东西固然遵守程式式地被拿掉了,但这种趋势化的东西所在,还是能带给内地观众不少惊喜的.
在网上搜索了一下,《火线反攻》还有一个香港版译名叫做《虎胆追杀令》,这命名显然是冲着布鲁斯·威利斯的面子去的,就如州长的片子以前总会被冠上“魔鬼”二字的宣传噱头是一个道理。其实就《火线反攻》里的戏份而言,布鲁斯·威利斯顶多算是卖个面子友情客串一把,乔什·杜哈明饰演的消防员杰里米才是真正的男主角。当然暂且不论导演是有意还是无意,在这里感觉其实本片还是有点致敬《虎胆龙威》系列的意味的,这个致敬更多的是故事架构和人物特性上的东西:比如《火线》里的杰里米和《虎胆》中的麦克莱恩都有着意外被卷入恐怖事件或黑帮仇杀事件的遭遇,然而他们最终都没有选择坐以待毙,而是主动进击,在孤立无缘的境况下,只能靠自身过硬的素质单枪匹马去手刃对手,如果没有机会在大荧幕上一睹《虎胆龙威》前三部曲的观众,不妨通过大荧幕来进行人物的对号入座式圆梦。
相比老布犹如苏坡曼一样见招拆招、逢凶化吉的能耐,到了《火线》里明显还是写实了许多,比如主角边缘化身份的塑造,警方能力的削弱,最后杰里米靠的是消防员的专业技能才勉强战胜对手,虽然在人物塑造上多少停留于旧式影片的窠臼,但这里后现代个人英雄片的人物立体感还是有。影片中有一个很有趣的段子,当反派跟威利斯饰演的警官说出“杰里米这家伙干掉了我们许多人”的台词时更像是反相式的交口称赞了,这活脱是《虎胆龙威》系列里大反派们面对麦克莱恩这个克星时惊慌失措惯用的台词设计,同时这也很像是导演借反派之口对威利斯含有谄媚成分地调侃道:“您已经老了,动动嘴指挥指挥得了,《虎胆龙威》的任务交给更有活力的年轻人来进行吧!”
当然,这仅只是导演对经典电影的解构和借鉴部分,毕竟《火线》要做的是通过传统类型片进行突破,该坚守的不能变,该创新的还是要有。故事结构方面,电影既融合了《保镖》这种美国警匪类型片中亚文化的东西,也有着《家园防线》、《暂告安全》这样的新派硬汉动作片风格。细化来讲,乔什·杜哈明毕竟不是杰森·斯坦森那样的肌肉硬汉,作为文艺小生的转型之作,杜哈明也没有功夫底子,没办法一直脱衣露肉打下去,因此电影靠拢的是故事气氛渲染还有演技层面上的东西,或许渴望到电影院里挥洒荷尔蒙的观众会对影片有些失望,其实这也是可以预见的结果。
导演大卫·布莱特算是美国近年来从小荧屏跃身大荧幕的重要导演之一,《火线反攻》是他的第一部电影作品,按照电视剧导演试水电影的经验和案例来看,后者在题材选取和娱乐性上的东西不会差到哪儿去,出了问题也都是基本集中在剧本编排的节奏把握上,毕竟电视剧可以慢慢讲完,电影要的是高密度的梗,也需精准计算观众的情绪反应点,而《火线》里这些东西正是有所欠缺的。按照导演参与拍摄过《童话镇》、《穹顶之下》等经典美剧的从业经历来看,《火线反攻》的小题材也适合大卫·布莱特进行磨练,随着日后在片场再摔打几次,相信他会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