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文:麦克疯
http://s6/large/001K1FGtgy6NxYCTogJ55
虽然用的是台湾作家罗夫曼原书的名字,但《撒娇女人最好命》跟原著已无甚关系,基本上是一个全新的原创故事,在这里我们终于看到了彭浩翔真正将触角深入到了合拍片里,这与《春娇与志明》、《人间小团圆》这些还带着香港文化味道的作品是不同的,在影片里我几乎没有看到彭浩翔像很多香港导演一样将港片的创作形态和内地本土文化生拉硬拽在一起,而是对内地流行的社交工具、新兴用语,以及时下年轻人惯常的行为方式和思维逻辑等等的理解以玩笑的方式结构了出来。这一点是要让人击节称赞的,也证明了彭浩翔这几年在内地体验洞察生活的日子是没有白费的。
《撒娇的女人最好命》基本维持了彭浩翔一贯的创作风格,没有剧情,没有主要线索,完全靠的是导演把握故事细节的节奏掌控力,这一点在《低俗喜剧》、《买凶拍人》等影片中都已经展现的淋漓尽致。我在观影过程中可以脑补出彭浩翔送审的原始剧本基本都是大段大段的台词对话的,而变成电影成品后在台词衔接、人物塑造和抖包袱的创作很明显是边拍边发挥的,这种临时创作感和和照本宣科拍出来带有匠气的东西在观影体验上是有着很大差别的,让人会心一笑和挠着咯吱窝让你笑也是有不同的,所以香港电影影评人曾声称彭浩翔电影很难概括成某一类型片形式,对于《撒娇》来说同样奏效。
同样是碎片化的情景幽默,人物个性塑造是很关键的,基本上在每个很短的场景内彭浩翔都必须将角色的性格和言谈举止一下子爆发出来,像《低俗喜剧》里郑中基饰演的暴龙哥戏份不多,但能拿到金像奖男配是有道理的,像姐妹淘揭穿隋棠的那场戏采用的就是外景和内景的镜头蒙太奇的切换,个性展现和第三人称的辅助旁白,只需要短短五分钟时间就将“绿茶婊”的人物形象丰满起来,彭浩翔类似的设计在《志明与春娇》片头也使用过,饰演志明女友的演员甚至连正脸都没有露过,但随着角色们的谈论,人物印象便深深扎根于观众脑海中。
虽然影片探讨的是另外的主题,男主角变成了内地屌丝男青年恭志强(黄晓明),女主角变成了“不懂撒娇”的女汉子张慧(周迅),但说白了,《撒娇》其实还是《志明与春娇》里的东西,首先是人物的基本性格特征没有变,故事结构没有变,“相爱而不敢承认”的磕磕绊绊同样在这两个主角身上发生了。台湾名模隋棠饰演的男主角枕边人很像是《春娇与志明》杨幂的那个角色,第一是用来养眼的,第二大作用是助男主角深入剖析内心,以反射出自我内心独白的,我一直很喜欢彭浩翔对演员的调度,无论是不是巨星,在彭的影片里犯傻犯二,贱兮兮是必修课,恭志强和张慧这个两个角色完全就像是为黄晓明和周迅量身定做的,一方面他们有着既定的公众形象,一方面他们仿佛在通过角色自我嘲弄观众给予的评价。
如何你非要和彭浩翔矫情逻辑的东西你就输了,本片的逻辑也在于没有逻辑,像志强和张慧复合的情节显得就有些狗血,其实在影片里感觉彭浩翔还是想要带出一点关于爱情的说教意味的,但他很清楚自己要的是什么,便用轻描淡写的幽默和玩笑平稳过渡和消解了这些本该出现俗套的地方,这是让人能够接受的。转到电影片名来说,电影绝对不是教人撒娇的宝典,用现在这个名字,也或许与内地标题党情结有关,据说《撒娇》是早就拍好了的,但电影为何推迟上映,想必和彭浩翔前一阵子的舆论风波等一系列不可抗拒因素有关,但对于彭浩翔的影迷来说,这无形中是一种饥饿营销的方式,而这种饥饿营销完全是建立在对于彭浩翔的信任基础上的,换句话说,彭浩翔的靠谱是从来不会让人在乎电影的片名是什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