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美食大冒险》:随中华美食“打通关”

(2014-02-12 09:23:11)

文:麦克疯

中国有句俗话叫作“民以食为天”,而老舍在《上任》中提到的:“吃喝玩乐的惯了,再天天啃窝头?受不了。”也将“吃”排在了第一位,可见饮食文化在中国人心中的分量究竟有多重。或许全世界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像中国一样将饮食文化发扬的博大精深,并随时随地影响和改变着中国人的生活习惯。在影视剧媒介方面,不久前虽有红透半边天的《舌尖上的中国》可算得上真正意义上探究中华美食的宝典,但毕竟是拍给成年观众看的纪录片,针对青少年群体打造的美食剧却一直还属空缺。

春节假期在家闲来无事向来喜欢浏览视频网站,不久前在搜狐视频上意外搜索到了一部叫作《美食大冒险》的3D动画片,初还以为是美剧,点击一看没想到是一部由国人打造的原创动画,影片里的人设完全来自中国传统的美食:有包子,馒头,花卷,还有面条,饺子,锅奎等等,每个主角都拥有自己不同的性格,形象非常可爱讨喜。在目前已正式连载的几集中,甚至还出现了非常接地气的人物形象,俗语中人们一般用“老油条”形容人的狡猾世故,本片则会恶趣味地告诉你这个形容的“来历”等等。

动画片的好处是可以寓教于乐,以最简单直接和富于想象力的形式将知识道理普及给观众。本片最有意思的地方第一在于对中华美食复杂的分类,替代成将角色划分成了蒸族、煮族、烤族和油炸族等等,每一个种族的食物有不同的“生活”习性:如馒头花卷时刻需要蒸汽才能维持活力,面条和饺子需要就寝在热汤里,锅奎可以在火焰来临时独挡一面,每个角色都可以在不同的物理环境下发挥自己最擅长的本事以保护队友。当然在现实生活中并非每个食物都不可用其他方式烹饪,但从本质特性的科普角度来说本片还是很basic的,既科普又有乐趣,何乐而不为?


《美食大冒险》还有在一定程度上普及中华美食历史的作用:从古老的历史开始追本溯源,颇有些史诗的味道,片中自然有代表着这种文化起源和传承的地方。片中交代了美食们来源于女娲娘娘的创造,简化了复杂程序而突出了故事发展的趣味性;而蒸族祖先们航行的“蒸盒号” 则象征了中国古老而神秘的智慧符号;片中还出现了来自非本土的“外来”食物,但它们最终都与主角结盟,亦仿佛象征了中国美食文化包容并蓄的精神。

虽然是动画片,不过却丝毫不影响各年龄层的观众各取所需,本身《美食大冒险》定位的就是“历险”,乐趣是在不断发现着美食新大陆,其实更像是一个收集卡片的过程,随着剧情的发展至通关后会否发生更多的奇迹和惊喜,是本片最大的一个看点。论剧情创作,《美》更像是一个符合中国观众审美情操的武侠小说的模式,开篇由蒸族因女娲食谱被烧毁而开启了完善和再书写食谱的历程,这很像是徒弟要练功,但发现武功秘籍坏了要下山寻找的故事,基本上每集都有新的食物和反派出场,主角要费心尽力记载下食物特性,与他们结成盟友,还要挫败敌人,在闯荡江湖中不断结识新朋友,也不断面临成长。

有趣的是片中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的“成名绝技",如包子的双节棍,面条的弓弩等等,我想如果本片做成那种打BOSS的通关游戏也应该蛮不错,这很大程度来源自本片人物形象和3D特效的精良创造,将食物以拟人的方式呈现是最难的,何况是一眼能让人辨认的食物角色呢?除此之外,片中很多场景是在大海进行,有许多夹板破裂,风浪来袭的特效场面,从表现效果而言,本片在国产动画片中都算得是一个很大的进步,何况是一部只在网络和电视播映的动画,这种诚意是很难能可贵的,唯一的不足之处是在打斗过程中缺乏了食物受创后的物理效果,如果在这个方面增加更多的渲染想必笑料会更足。

论立意,《美食大冒险》对于国内美食类动画片是一个开创的指标,同时本片还有一些劝导人们不要有贪念和歹念等正能量的心灵鸡汤,也与国内一些胡闹一通无任何实际含义的低龄动画拉开了档次。本片有一种单纯的理念,但却不幼稚,而在我看来。本片最大的意义是以成功的人物塑造阐述了一个环保的主题:看见这么多可爱的食物,你以后还忍心浪费它们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