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图来自网上
应该是圆脸,却似汤圆被压一下,成了扁平,鼻梁夸张地凸起,连带门牙也龅出来,头发整齐地一边倒,城里人笑话的一匹瓦,一件阴蓝土布衣,已洗得发白,套在五短身上,胸脯鼓鼓的,我妈说是鸡胸,每每向我走来,都有恐他胸脯先到的感觉。
为泽娃子的这个写真,不肯定就写得逼真。毕竟学龄前的记忆多已淡忘,却只那个夏天发生的故事如昨日,实在自己也觉不可思议。
泽娃子姓李,名元泽,是先从我妈口中知道的发音,上学后对应的方块字。李应是木子李,元可能是原或园,泽最不会错,妈说他与画上老人家名字一字相同。
泽娃子是他妈对他的叫法,正如我名字的第三字为毅,我妈叫我毅娃。重庆话毅同利音,颇有不知底细的人听成弟娃,泽娃子就是这么叫我的,而且名正言顺,我妈每每提醒,管泽娃子叫哥哥,说他比我大两岁。
年长两岁的泽娃子却比我矮半头。我应该属于童年长得快的一类,泽娃子正相反,这么一进一出,差距就更凸显。不过我从不叫泽娃子哥哥,泽娃子却真拿我当弟弟。其嗓既粗,舌头又大一点,口音不似重庆城镇人,却也不像乡下农夹儿。每每早上,村里上班的大人走后,一听见泽娃子极具特色的呼喊,便知泽娃子随他妈妈,我叫的王嬢嬢,即将来到我家。我妈与我爸说,两娘母上班一样准时。
当年的牛王村,为几排白璧灰瓦的平房组成,依地势高低错杂分布,每排住六户人家,我家住靠路边一排,西头第一间,早上推开房门,一眼即见一面灰色高墙,墙里据说是染料厂的仓库。房门与高墙之间的路,宽度或能过汽车,却从未见有汽车来过,过往者除了村里人外,就是附近乡下的农民,有的挑担子,有的推鸡公车,为是借道去两里路外的街上,泽娃子家在我家背后,两排房子平行,相距不过数米,推开我家后窗,眼前一面三合土抹的灰壁,近于垂直,必须使劲仰头,才见坎上人家的房门。
泽娃子家住坎上东头第一间。村里人不说坎,都是说坡,泽娃子和他妈从他家来我家,就叫从坡上来坡下。记忆中只有他母子来我家,从无我妈带我上他家。我妈应该也不喜欢去他家。泽娃子他爸是厂里的工程师,不止一次听见我爸说他幺不倒台,裤裆里夹蛇,大起一饼。
王嬢嬢进屋坐定,待我喝完一碗包谷羹,我妈即令我随泽娃子哥哥去耍,王嬢嬢也照例叮嘱泽娃子照看好弟娃。我知道王嬢嬢与我妈有很多话要说,我妈不愿让我听。我妈不发话我也是要出去的,随泽娃子出去耍,远比听我妈与他妈说话好玩得多。
出门左转,没几步路,路边一长方形水池,大人说是消防池,池水浓绿,水面飘着浮萍。捡石子掷击池中蛤蟆,即为一乐。再过一排房子,即到村口,左手边一吊脚楼式茅房,架在半坡上,茅坑踏板距下面粪池约一丈多高,蹲坑拉粑粑,泽娃子说是造黄龙,每看一条黄龙从胯下出,悠悠坠入粪池,为又一乐。追随泽娃子的最大乐,还是去村外的野地撒欢。茅房右侧的村口,煤渣路换成灰石板路,一路向下,左边是农民的庄稼地,右边是乱草丛生的山坡,行约百米,阻于一条小河,名花溪河,枯水时可见河里的水草和游鱼。河上一小石桥,名石龙桥,也就一根扁担的宽度。站在桥上回头,马王村居然远在高坡上。过了石龙桥,石板路复又抬升,指向更广大的农村。我妈和王嬢嬢给我俩的禁令是不要过河,从村口到桥头的这片区间,就成我和泽娃子疯狂撒欢的乐园。
当年的泽娃子,在我眼中真是了不起的人物。不仅让我认识很多农作物,还教我辨别地里的包谷杆哪根甜哪根不甜,哪颗红苕藤下能刨出大红苕。山坡上的野草中,我能知道花姑猫和牛耳朵大黄,也因他的教导。最开心是泽娃子带我在热气蒸腾的草丛中扑蜻蜓、逮螳螂、捉蚂蚱。泽娃子将螳螂的肚子挑开,说暴露出来的黑线为其肚里长的虫子,就像人肚子里的蛔虫,虽然有点不忍,还是很觉刺激。只是泽娃子将捕获的蚂蚱用竹签穿成串,火烧后让我吃,我有点不敢,勉强放进嘴里嚼嚼,立刻吐了出来。
于是泽娃子批评我胆小,说需要练胆,说他曾随大娃儿捉蛇。说将一条菜花蛇,剁头、剥皮、掏肚后,盘起来下在瓦罐里,加水焖煮,那个热气腾腾的香,真比鸡汤还鲜。泽娃子又说,曾拜一老道士习打,师傅峨嵋山下来的,他得到师傅的真传,一套拳脚施展开,三五个娃儿近不了身。说要是我受了谁的欺负,只管告诉他,他为我报仇。
泽娃子这么一说,倒引起我的兴趣。我其实也没什么仇人,就是与村后二黑蹲在地上拍个纸画什么的,明明是他输了,他总不肯认账。二黑与我一般大,个头比我矮,单打独斗我不怕,但二黑家还有个大黑,大黑已经上学,据二黑说,在班里的座次是二大王,令我无奈到绝望。泽娃子听罢我的倾述,安慰我别急,说逮着机会几爷子一块收拾。
成天领我四处找乐的泽娃子,却也并不总是快乐。每每是刚出村时最快乐,临近中午要回家时,就显得较不快乐。有时候,遥见他妈还有我妈站在村口大声呼唤着我俩的名字,泽娃子脸色立刻晴间多云,随着一步步走向村口,阴云越渐浓厚,及至来到他妈身边,凝重得几乎就要下雨。
要说,其实我也不爱回家。我婆婆住在我家,我妈与我婆婆三天两头吵架,两人的话都很难听。我爸下班回家,有时帮我婆婆吵我妈,除嗓门大外,还爱摔东西,瓷碗、暖瓶、小板凳等,什么顺手摔什么。我家每每吵架,门口总聚很多人,直成村里一景,我很不乐意成为别人围观的风景。
泽娃子的不肯回家,竟与我同病相怜。不过,我妈与我婆婆和我爸吵架,吵过闹过后,一家人照常说话,照常做事,脸上也照常有笑容。泽娃子他妈与他爸吵架,只听他妈一人要死要活的尖利哭喊,他爸总是脸色阴沉,说话低到几乎听不见,他妈说十句,他爸答不到一句,俩人还都不摔东西,阵仗比我家小多了。但有知情人说,泽娃子他爸不仅吵架不搭理他妈,两人平时也不说话,白天饭桌上各自闷头吃饭,晚上睡觉各睡一床。我曾亲见的一幕是,泽娃子他妈把住门不让他爸去上班,泽娃子扯住他爸的衣角。他爸一言不发,一手拂开泽娃子,一手将他妈推倒在地,扬长而去,留下泽娃子与他妈相拥而泣,哭声凄厉,就像夜里叫春的野猫。
多年后,我才渐知泽娃子他家吵闹的缘由。原本他爸一人在重庆的厂里上班,泽娃子和他妈则在乡下,俗话说的两地分居。虽然相距遥远,王嬢嬢还是听到什么,带了儿子急急赶来,用时下女权主义的话说,是为捍卫自己的权益而战斗了。过于悬殊的地位与气质落差,决定了两人的战斗与我家吵架迥然不同的风格。设若当下人穿越回去,或将泽娃子他爸的应对策略定义为冷暴力,当时村里人没这眼力界,多以两人声音的高低粗细判断是非,同情泽娃子他爸不幸,摊上一头母老虎。
现在回头看,泽娃子他妈与其说是母老虎,莫如说更像祥林嫂,村里但凡没出外上班的大妈嬢嬢,逮住谁都眼泪汪汪地说上一通。在众多倾诉对象中,显然又与我妈说话最多,这让我一度以为我妈与泽娃子他妈耍得最好。一天早上,王嬢嬢拉着我的手,说她与我妈两人名字只中间一字不同,长相都极像,不知道的人以为是亲姐妹,要我与泽娃子也亲兄弟一般,我妈一旁满面笑容点头称是。但当晚我上床睡觉时,听见我妈与我爸床头嘀咕,说蛮婆娘油盐不进,难怪男人不要她。我妈没提名字,我想我已猜中指的是谁。
泽娃子他妈说与我妈相像,倒也是事实,两人都是小矮个儿,几乎一般高,只泽娃子他妈略胖,两人也都梳短发,圆脸形,只我妈下颏略尖,两人肩并肩读贴在村口的大红喜报,能识的字也差不多。但那时我已渐懂,两人之间最根本的不同,便是我妈是城镇户口,泽娃子他妈是农村户口。无疑正因这个不同,我都觉察到,泽娃子他妈是仰着头对我妈说话,是培着笑脸哭诉自己的苦衷,我妈虽也耐烦听她的倾诉,宽慰之余却不无开导,甚至教训。同样也因这个不同,我妈已报名参加厂里组织的招工培训,泽娃子他妈就没得到这个机会。泽娃子他妈说是他爸不肯给她报名,提起就恨得咬牙切齿。
泽娃子他妈与我妈是否结拜成姐妹已不可知,我所看见的是,其虽对于我妈的教训报以沉默,脸色不好看,过后仍来我家,继续听我妈的教训。至于我与泽娃子,尽管未结拜兄弟,实在更胜兄弟。就我而言,我在家居长,下面只俩妹妹,一点帮不上忙,在村里村外走动,与二黑等人较劲,真是乐意有一哥哥罩着。在泽娃子,整个牛王村,除了成日与我一起,没见他还与别人有来往。我当然高兴做泽娃子最好的朋友,却不免奇怪,泽娃子为什么除我之外别无朋友?而且与泽娃子同龄的大黑已上二年级,泽娃子为什么还不上学?泽娃子的解释是户口还没办来,说他爸正在赶紧办,说他一入学就能直上三年级,他妈已教他认了不少字,超过大黑不在话下,一如声称出手就能收拾大黑。
泽娃子仍然领着我满世界耍,尽管我们仍然随时都在找到快乐,无所不能的泽娃子,越来越变成心事重重的泽娃子。而且我还发现,泽娃子每每咧嘴笑,从鼻子到嘴角都像他爸,泽娃子不再笑,表情呆呆时,眉眼和额头则酷似他妈。泽娃子的不快乐越来越多,泽娃子也就越来越像他妈,不像他爸。最让我失望乃至失落的是,泽娃子或许并不像他自己说的那么武艺高强。不止一次听见大黑二黑在我们身后叫农夹儿,心知他们叫的泽娃子,而不是我,泽娃子表情漠然,似乎没有听见。远远看见大二黑们迎面过来,泽娃子一定领我绕道回避,说是如老鼠怕猫虽最落套,却也最准确。
泽娃子和我还是到了避无可避的一刻。是在村头半里外,一个名叫二加工车间的地方。路边坎下一排比村里房子大些的房子,先前是工厂的车间,必是后来在别处盖了更大的车间,这里便改建打了隔断,变成了子弟校的几间教室,大黑就在那些教室里上学。但那时教室空空,应该已放暑假。犹记得路旁的洋槐树白花飘落,满地星星点点,令人莫名的伤感。
那天我随泽娃子上街,看过敲锣打鼓的游行,正在回村的路上,抬眼看见对面路中站着大黑,泽娃子赶紧回转,却又一头撞上二黑,旁边还有白娃三四个人。泽娃子拔腿就往斜刺跑,猜是想绕道坎下教室后的小路逃离,大黑一步赶上,一把从身后抱住泽娃子,两人同时倒地,大黑先翻身爬起,骑到泽娃子身上。大黑屁股下的泽娃子,就像一只被人拿住而肚皮朝天的蛤蟆,只剩两脚两手还在扑腾。二黑白娃等人一起围上来,拳打连带脚踢,落在泽娃子的头上和身上,全都砰砰有声。泽娃子大声呼喊,弟娃快来帮我啊!可我哪敢,实在魂都吓都丢了。直到大黑们住手,嬉笑而去,泽娃子坐起身来哇哇哭,我仍呆站着,都忘了去拉他一把。泽娃子自个儿站起,一路哭着往前走,我一直跟在他身后。临近村口泽娃子止住哭,仍没搭理我,直到分手回家,才回头说了一句,莫让我妈晓得。
泽娃子与我之间从此出现鸿沟,本以为不过如同我妈和他妈禁令不许过桥的花溪河,未料竟是命运再未给跨越机会的时间之河。
先是我妈已进厂上班,王嬢嬢不再来我家,其在我记忆中的存在,只是间或传来呼天抢地的尖利哭喊。泽娃子倒是每天还来找我,继续着我们在白太阳下的欢乐。二加工车间的事发生后,泽娃子再没来过。我心知伤了他的心,数次主动走近泽娃子家的坡下,远远看见泽娃子站门口发呆,遂又近一点,没敢主动招呼,却希望泽娃子看见我。泽娃子想必已看见我,却不发一语,过了一会儿,竟扭头进屋去了。
我与泽娃子就这样,在牛王村的同一片天空下,抬头不见低头见,左沉默复右无语。我倒真他希望骂我两句之后和好的,但泽娃子脸色只是漠然,看不出恨,却就像不认识,真真已形同路人。然后我上学读书,中午回家吃饭,和下午放学回家,偶尔还见泽娃子站在他家门口发呆。那时泽娃子仍没上学。
不记得又过了多长时间,突然想起,好久不见泽娃子,且也好久没听见泽娃子他妈的哭喊。晚上问我妈,泽娃子怎么老不见了?我妈回答,随他妈回绵阳老家去了。绵阳二字,遂成我除了老家广安之外,最早知道的一个四川县名。
也就知道泽娃子离开不久,泽娃子他家门上贴出大红喜字。村里出现一位烫着波浪发型的嬢嬢,比泽娃子他妈更高,肤色也更白。村里人都夸漂亮,但我妈有不同意见,说一副胖冬瓜脸,越老就会越丑。
世人都说人生多苦,但我活过的日子越是如落叶堆积,越是感觉,我的一生尽管也有不尽如意,对比泽娃子,或都不值一提。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尽管我七岁后再没见过泽娃子,还是有充足理由想象,泽娃子这一辈子,过得有多么艰难而又晦暗。可怜的泽娃子,要是还活着,已满七十二岁了。
二〇二三年七月二十八日
泽娃子
应该是圆脸,却似汤圆被压一下,成了扁平,鼻梁夸张地凸起,连带门牙也龅出来,头发整齐地一边倒,城里人笑话的一匹瓦,一件阴蓝土布衣,已洗得发白,套在五短身上,胸脯鼓鼓的,我妈说是鸡胸,每每向我走来,都有恐他胸脯先到的感觉。
为泽娃子的这个写真,不肯定就写得逼真。毕竟学龄前的记忆多已淡忘,却只那个夏天发生的故事如昨日,实在自己也觉不可思议。
泽娃子姓李,名元泽,是先从我妈口中知道的发音,上学后对应的方块字。李应是木子李,元可能是原或园,泽最不会错,妈说他与画上老人家名字一字相同。
泽娃子是他妈对他的叫法,正如我名字的第三字为毅,我妈叫我毅娃。重庆话毅同利音,颇有不知底细的人听成弟娃,泽娃子就是这么叫我的,而且名正言顺,我妈每每提醒,管泽娃子叫哥哥,说他比我大两岁。
年长两岁的泽娃子却比我矮半头。我应该属于童年长得快的一类,泽娃子正相反,这么一进一出,差距就更凸显。不过我从不叫泽娃子哥哥,泽娃子却真拿我当弟弟。其嗓既粗,舌头又大一点,口音不似重庆城镇人,却也不像乡下农夹儿。每每早上,村里上班的大人走后,一听见泽娃子极具特色的呼喊,便知泽娃子随他妈妈,我叫的王嬢嬢,即将来到我家。我妈与我爸说,两娘母上班一样准时。
当年的牛王村,为几排白璧灰瓦的平房组成,依地势高低错杂分布,每排住六户人家,我家住靠路边一排,西头第一间,早上推开房门,一眼即见一面灰色高墙,墙里据说是染料厂的仓库。房门与高墙之间的路,宽度或能过汽车,却从未见有汽车来过,过往者除了村里人外,就是附近乡下的农民,有的挑担子,有的推鸡公车,为是借道去两里路外的街上,泽娃子家在我家背后,两排房子平行,相距不过数米,推开我家后窗,眼前一面三合土抹的灰壁,近于垂直,必须使劲仰头,才见坎上人家的房门。
泽娃子家住坎上东头第一间。村里人不说坎,都是说坡,泽娃子和他妈从他家来我家,就叫从坡上来坡下。记忆中只有他母子来我家,从无我妈带我上他家。我妈应该也不喜欢去他家。泽娃子他爸是厂里的工程师,不止一次听见我爸说他幺不倒台,裤裆里夹蛇,大起一饼。
王嬢嬢进屋坐定,待我喝完一碗包谷羹,我妈即令我随泽娃子哥哥去耍,王嬢嬢也照例叮嘱泽娃子照看好弟娃。我知道王嬢嬢与我妈有很多话要说,我妈不愿让我听。我妈不发话我也是要出去的,随泽娃子出去耍,远比听我妈与他妈说话好玩得多。
出门左转,没几步路,路边一长方形水池,大人说是消防池,池水浓绿,水面飘着浮萍。捡石子掷击池中蛤蟆,即为一乐。再过一排房子,即到村口,左手边一吊脚楼式茅房,架在半坡上,茅坑踏板距下面粪池约一丈多高,蹲坑拉粑粑,泽娃子说是造黄龙,每看一条黄龙从胯下出,悠悠坠入粪池,为又一乐。追随泽娃子的最大乐,还是去村外的野地撒欢。茅房右侧的村口,煤渣路换成灰石板路,一路向下,左边是农民的庄稼地,右边是乱草丛生的山坡,行约百米,阻于一条小河,名花溪河,枯水时可见河里的水草和游鱼。河上一小石桥,名石龙桥,也就一根扁担的宽度。站在桥上回头,马王村居然远在高坡上。过了石龙桥,石板路复又抬升,指向更广大的农村。我妈和王嬢嬢给我俩的禁令是不要过河,从村口到桥头的这片区间,就成我和泽娃子疯狂撒欢的乐园。
当年的泽娃子,在我眼中真是了不起的人物。不仅让我认识很多农作物,还教我辨别地里的包谷杆哪根甜哪根不甜,哪颗红苕藤下能刨出大红苕。山坡上的野草中,我能知道花姑猫和牛耳朵大黄,也因他的教导。最开心是泽娃子带我在热气蒸腾的草丛中扑蜻蜓、逮螳螂、捉蚂蚱。泽娃子将螳螂的肚子挑开,说暴露出来的黑线为其肚里长的虫子,就像人肚子里的蛔虫,虽然有点不忍,还是很觉刺激。只是泽娃子将捕获的蚂蚱用竹签穿成串,火烧后让我吃,我有点不敢,勉强放进嘴里嚼嚼,立刻吐了出来。
于是泽娃子批评我胆小,说需要练胆,说他曾随大娃儿捉蛇。说将一条菜花蛇,剁头、剥皮、掏肚后,盘起来下在瓦罐里,加水焖煮,那个热气腾腾的香,真比鸡汤还鲜。泽娃子又说,曾拜一老道士习打,师傅峨嵋山下来的,他得到师傅的真传,一套拳脚施展开,三五个娃儿近不了身。说要是我受了谁的欺负,只管告诉他,他为我报仇。
泽娃子这么一说,倒引起我的兴趣。我其实也没什么仇人,就是与村后二黑蹲在地上拍个纸画什么的,明明是他输了,他总不肯认账。二黑与我一般大,个头比我矮,单打独斗我不怕,但二黑家还有个大黑,大黑已经上学,据二黑说,在班里的座次是二大王,令我无奈到绝望。泽娃子听罢我的倾述,安慰我别急,说逮着机会几爷子一块收拾。
成天领我四处找乐的泽娃子,却也并不总是快乐。每每是刚出村时最快乐,临近中午要回家时,就显得较不快乐。有时候,遥见他妈还有我妈站在村口大声呼唤着我俩的名字,泽娃子脸色立刻晴间多云,随着一步步走向村口,阴云越渐浓厚,及至来到他妈身边,凝重得几乎就要下雨。
要说,其实我也不爱回家。我婆婆住在我家,我妈与我婆婆三天两头吵架,两人的话都很难听。我爸下班回家,有时帮我婆婆吵我妈,除嗓门大外,还爱摔东西,瓷碗、暖瓶、小板凳等,什么顺手摔什么。我家每每吵架,门口总聚很多人,直成村里一景,我很不乐意成为别人围观的风景。
泽娃子的不肯回家,竟与我同病相怜。不过,我妈与我婆婆和我爸吵架,吵过闹过后,一家人照常说话,照常做事,脸上也照常有笑容。泽娃子他妈与他爸吵架,只听他妈一人要死要活的尖利哭喊,他爸总是脸色阴沉,说话低到几乎听不见,他妈说十句,他爸答不到一句,俩人还都不摔东西,阵仗比我家小多了。但有知情人说,泽娃子他爸不仅吵架不搭理他妈,两人平时也不说话,白天饭桌上各自闷头吃饭,晚上睡觉各睡一床。我曾亲见的一幕是,泽娃子他妈把住门不让他爸去上班,泽娃子扯住他爸的衣角。他爸一言不发,一手拂开泽娃子,一手将他妈推倒在地,扬长而去,留下泽娃子与他妈相拥而泣,哭声凄厉,就像夜里叫春的野猫。
多年后,我才渐知泽娃子他家吵闹的缘由。原本他爸一人在重庆的厂里上班,泽娃子和他妈则在乡下,俗话说的两地分居。虽然相距遥远,王嬢嬢还是听到什么,带了儿子急急赶来,用时下女权主义的话说,是为捍卫自己的权益而战斗了。过于悬殊的地位与气质落差,决定了两人的战斗与我家吵架迥然不同的风格。设若当下人穿越回去,或将泽娃子他爸的应对策略定义为冷暴力,当时村里人没这眼力界,多以两人声音的高低粗细判断是非,同情泽娃子他爸不幸,摊上一头母老虎。
现在回头看,泽娃子他妈与其说是母老虎,莫如说更像祥林嫂,村里但凡没出外上班的大妈嬢嬢,逮住谁都眼泪汪汪地说上一通。在众多倾诉对象中,显然又与我妈说话最多,这让我一度以为我妈与泽娃子他妈耍得最好。一天早上,王嬢嬢拉着我的手,说她与我妈两人名字只中间一字不同,长相都极像,不知道的人以为是亲姐妹,要我与泽娃子也亲兄弟一般,我妈一旁满面笑容点头称是。但当晚我上床睡觉时,听见我妈与我爸床头嘀咕,说蛮婆娘油盐不进,难怪男人不要她。我妈没提名字,我想我已猜中指的是谁。
泽娃子他妈说与我妈相像,倒也是事实,两人都是小矮个儿,几乎一般高,只泽娃子他妈略胖,两人也都梳短发,圆脸形,只我妈下颏略尖,两人肩并肩读贴在村口的大红喜报,能识的字也差不多。但那时我已渐懂,两人之间最根本的不同,便是我妈是城镇户口,泽娃子他妈是农村户口。无疑正因这个不同,我都觉察到,泽娃子他妈是仰着头对我妈说话,是培着笑脸哭诉自己的苦衷,我妈虽也耐烦听她的倾诉,宽慰之余却不无开导,甚至教训。同样也因这个不同,我妈已报名参加厂里组织的招工培训,泽娃子他妈就没得到这个机会。泽娃子他妈说是他爸不肯给她报名,提起就恨得咬牙切齿。
泽娃子他妈与我妈是否结拜成姐妹已不可知,我所看见的是,其虽对于我妈的教训报以沉默,脸色不好看,过后仍来我家,继续听我妈的教训。至于我与泽娃子,尽管未结拜兄弟,实在更胜兄弟。就我而言,我在家居长,下面只俩妹妹,一点帮不上忙,在村里村外走动,与二黑等人较劲,真是乐意有一哥哥罩着。在泽娃子,整个牛王村,除了成日与我一起,没见他还与别人有来往。我当然高兴做泽娃子最好的朋友,却不免奇怪,泽娃子为什么除我之外别无朋友?而且与泽娃子同龄的大黑已上二年级,泽娃子为什么还不上学?泽娃子的解释是户口还没办来,说他爸正在赶紧办,说他一入学就能直上三年级,他妈已教他认了不少字,超过大黑不在话下,一如声称出手就能收拾大黑。
泽娃子仍然领着我满世界耍,尽管我们仍然随时都在找到快乐,无所不能的泽娃子,越来越变成心事重重的泽娃子。而且我还发现,泽娃子每每咧嘴笑,从鼻子到嘴角都像他爸,泽娃子不再笑,表情呆呆时,眉眼和额头则酷似他妈。泽娃子的不快乐越来越多,泽娃子也就越来越像他妈,不像他爸。最让我失望乃至失落的是,泽娃子或许并不像他自己说的那么武艺高强。不止一次听见大黑二黑在我们身后叫农夹儿,心知他们叫的泽娃子,而不是我,泽娃子表情漠然,似乎没有听见。远远看见大二黑们迎面过来,泽娃子一定领我绕道回避,说是如老鼠怕猫虽最落套,却也最准确。
泽娃子和我还是到了避无可避的一刻。是在村头半里外,一个名叫二加工车间的地方。路边坎下一排比村里房子大些的房子,先前是工厂的车间,必是后来在别处盖了更大的车间,这里便改建打了隔断,变成了子弟校的几间教室,大黑就在那些教室里上学。但那时教室空空,应该已放暑假。犹记得路旁的洋槐树白花飘落,满地星星点点,令人莫名的伤感。
那天我随泽娃子上街,看过敲锣打鼓的游行,正在回村的路上,抬眼看见对面路中站着大黑,泽娃子赶紧回转,却又一头撞上二黑,旁边还有白娃三四个人。泽娃子拔腿就往斜刺跑,猜是想绕道坎下教室后的小路逃离,大黑一步赶上,一把从身后抱住泽娃子,两人同时倒地,大黑先翻身爬起,骑到泽娃子身上。大黑屁股下的泽娃子,就像一只被人拿住而肚皮朝天的蛤蟆,只剩两脚两手还在扑腾。二黑白娃等人一起围上来,拳打连带脚踢,落在泽娃子的头上和身上,全都砰砰有声。泽娃子大声呼喊,弟娃快来帮我啊!可我哪敢,实在魂都吓都丢了。直到大黑们住手,嬉笑而去,泽娃子坐起身来哇哇哭,我仍呆站着,都忘了去拉他一把。泽娃子自个儿站起,一路哭着往前走,我一直跟在他身后。临近村口泽娃子止住哭,仍没搭理我,直到分手回家,才回头说了一句,莫让我妈晓得。
泽娃子与我之间从此出现鸿沟,本以为不过如同我妈和他妈禁令不许过桥的花溪河,未料竟是命运再未给跨越机会的时间之河。
先是我妈已进厂上班,王嬢嬢不再来我家,其在我记忆中的存在,只是间或传来呼天抢地的尖利哭喊。泽娃子倒是每天还来找我,继续着我们在白太阳下的欢乐。二加工车间的事发生后,泽娃子再没来过。我心知伤了他的心,数次主动走近泽娃子家的坡下,远远看见泽娃子站门口发呆,遂又近一点,没敢主动招呼,却希望泽娃子看见我。泽娃子想必已看见我,却不发一语,过了一会儿,竟扭头进屋去了。
我与泽娃子就这样,在牛王村的同一片天空下,抬头不见低头见,左沉默复右无语。我倒真他希望骂我两句之后和好的,但泽娃子脸色只是漠然,看不出恨,却就像不认识,真真已形同路人。然后我上学读书,中午回家吃饭,和下午放学回家,偶尔还见泽娃子站在他家门口发呆。那时泽娃子仍没上学。
不记得又过了多长时间,突然想起,好久不见泽娃子,且也好久没听见泽娃子他妈的哭喊。晚上问我妈,泽娃子怎么老不见了?我妈回答,随他妈回绵阳老家去了。绵阳二字,遂成我除了老家广安之外,最早知道的一个四川县名。
也就知道泽娃子离开不久,泽娃子他家门上贴出大红喜字。村里出现一位烫着波浪发型的嬢嬢,比泽娃子他妈更高,肤色也更白。村里人都夸漂亮,但我妈有不同意见,说一副胖冬瓜脸,越老就会越丑。
世人都说人生多苦,但我活过的日子越是如落叶堆积,越是感觉,我的一生尽管也有不尽如意,对比泽娃子,或都不值一提。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尽管我七岁后再没见过泽娃子,还是有充足理由想象,泽娃子这一辈子,过得有多么艰难而又晦暗。可怜的泽娃子,要是还活着,已满七十二岁了。
二〇二三年七月二十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