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蘇軾詩詞文章篇目編年(58歲)

(2023-06-10 06:42:33)
标签:

苏轼

诗词

文作

编年

元祐

分类: 学习苏东坡

蘇軾詩詞文章篇目編年(58歲)

五十八歲:哲宗元祐八年(癸酉)西元1093

    正月。元日立春,秦觀、王欽臣(仲至)有詩,次韻。三日,王晉卿奉詔押高麗宴射賦詩,次韻。十四日,慶上元節,侍宴宣德樓上,賦詩呈同列。十九日,文勳為福建路轉運判官。人言勳以篆字與遊,得軾援引,轍遂為除得此職。太長博士陳祥道賜緋,來謝,旋卒。二十六日,李廌(方叔)來見,為言講筵哲宗論進學須好樂中有所悟人事。與錢勰(穆父)、王欽臣餞蔣穎叔帥熙州,有詩。張敦禮(君予)為龜山長老奏海照之號,作簡報之。以墨及端溪硯贈范祖禹(淳父),祖禹有詩為謝。賦詩送襄陽從事李友諒歸錢塘。吳安詩(傳正)作枯木歌,次其韻。黃寔(師是)為兩浙刑獄,有詩送行。

二月。一日,上劄子論高麗買書利害,乞不得賣與。四日,于呂陶(元鈞)家見文同(與可)槎竹圖,為題贊。十五日,上劄子再論高麗買書利害。二十五日,奏上圓丘合祭六議劄子,論合祭天地乃古今正禮。詔令集議奏聞。二十六日,三論高麗買書利害,以高麗使者書已買到,恐遂成定例。本月,呂公著之子呂希哲(原明)除右司諫。曾為其言食河豚之美。與龜長老簡,謂新命得海照之號慰眾意。

三月。十三日,上繳進免五穀力勝稅錢劄子,乞免五穀力勝稅錢。十四日,中書侍郎范百祿(子功)罷資政殿學士,知河中府,事涉其中。十八日,過柳子文(仲遠)試墨,盛讚第一綱龍團茶。二十二日,上請詰難圓丘六議劄子。二十四日,與錢勰(穆父)、范純仁、王欽臣(仲至)等會于信安西園,餞范子奇帥慶,與錢勰等賦詩。餞送子奇歸,為李廌(方叔)言五代某僧事。禦史董敦逸、黃慶基連疏論蘇軾等朋比勢眾。本月,乞改居喪婚娶條貫,詔從所請。為晁說之考牧圖作詩。作呂大臨(與叔)學士挽詞,大臨卒於元祐七年五六月間。。

四月。二日,中書舍人陳軒知廬州,以軾劾軒館伴高麗使臣失禮也。丁巳,十一日,從請,命南郊合祭天地,罷禮部集官詳議。本月,上奏馬澈不當屏出學狀。

五月。庚辰,四日,以蘇軾薦,趙令畤以潁州簽判為光祿寺丞。七日,與呂希哲、吳安詩、豐稷、趙彥若、范祖禹、顧臨上進所校正之陸贄奏議。十日,雍丘令米芾來書,言縣有蟲食麥葉而不食實,金部郎中張元方論其理,乃記之。時與米芾和馬夢得交往甚多。十一日,李廌(方叔)、李之儀(端叔)、秦觀(少遊)來訪,為言祖父序事。時新遷東闕之弟。十五日,監察禦史董敦逸、黃慶基皆罷,坐言軾轍兄弟不當。壬辰,十六日,蘇轍與呂大防奏黃慶基以譭謗神宗為詞,意極不善。董敦逸、黃慶基再責。本月丙申,敦頤責臨江軍,慶基責南康軍。十九日,上劄子,辯黃慶基之彈劾。二十四日,上謝宣諭劄子。癸卯,二十六日,上劄子乞增廣貢舉出題,詔依。道人姚安世來訪,贈詩,與和。王欽臣(仲至)惠稺栝,種之禮曹北垣下,喜作詩。范祖禹(淳父)和韋驤有和。吳復古(子野)來京師,求度牒欲出家,屢勸不從,為求之,乃贈以扇山枕屏,有詩。

六月。甲寅,八日,乞知越州,詔不允。壬申,二十六日,除知定州。錢勰(穆父)馬上賦詩寄蔣穎叔,次韻。與錢勰簡,以響答詩筒為樂。時穆父再知開封府。程之元(德孺)生日,賀詩。

七月。姚安世複傳其所得李白詩人生燭上花、朝批雲夢澤兩首,十日為之跋。為內殿崇班馬惟寬作法雲寺禮拜石記。二十四日,上劄子再乞改知越州,不允。本月,以呂大防薦,秦觀以秘書省正字充編修官。與道潛(參寥)簡,報大防為奏妙總師號。曹煥來,為言過蔡州壺公觀晤老道士劉道淵,道師為敘歐陽修異事,有文,弟轍有詩。

八月。一日,繼室王閏之卒于京師,年四十六。明日,作文致祭。殯于京師。弟轍與張耒(文潛)有祭文。與楊濟甫簡報喪,友人慰疏,複簡。十一日,夢歸眉山縠行宅,坐于南軒,覺而記之。十五日,為吳復古(子野)作北海十二石記。同日,范祖禹(純夫 夢得)薦張舉,也嘗力薦。辛酉,十六日,太皇太后高氏有疾,與范祖禹簡,及問高氏疾事。十九日,與顧臨、趙彥若申省讀漢唐正史,上狀。辛未,二十六日,以太皇太后高氏疾,禱於天地、宗廟、社稷,為作疏文。二十七日,于建隆章淨觀中書李德裕詩贈王覿(明叟)。

九月。戊寅,三日,高太后卒,有挽詞盛讚之。嘗于經筵論高氏兼明、仁二德。上疏,論暖孝俗禮不可從,朝廷從之。畢仲游(公叔)代范純仁為太皇太后哀冊文,贊之。戊子,十三日,以端明殿學士兼翰林侍讀學士、禮部尚書出知定州。至東府,雨中別弟轍,有詩。十五日,與范祖禹同上聽證劄子,論當今所宜先者,在循太皇太后法度而謹守之。二十六日,朝辭赴定州,上論事狀。國事將變,不得入辭。陳師道(履常)寄送詩,為其喟歎,複以早休相勸。出都前,嘗赴雍丘訪米芾。此前芾亦應約來,飲酒作字甚歡。辟王寔(仲弓)為屬,寔不行。辟孫敏行(子發)入幕。以小史高俅屬王晉卿。唐庚(子西)來謁。迨婦歐陽氏卒,有祭文,作裝背羅漢薦歐陽婦疏、觀音贊。與聖用弟簡,勉其侄十郎官事勿苟簡。堂兄不危(子安)卒,有簡慰其子四九、五九。孫僕為其父固書華嚴經,為書其後。潘丙(彥明)來簡,答簡念及東坡。與蒲宗孟簡,以儉、慈為勸。赴定州,留簡別朱長文(伯原)。與道潛(參寥)簡,敘來日赴定。吳安詩(傳正)以張遇墨為饋。錢勰(穆父)、米芾贈詩並致簡。陳師錫、常安民、歐陽棐、張耒、李廌、王寔及諸館職餞行于惠濟。

十月。月上,至陳橋,與范祖禹簡。或過衛州。過相州,晤運使謝卿材,送王古(敏仲)使遼,有詩。途中和錢勰(穆父)所投贈詩,致米芾簡。二十三日,到定州任,進謝上表,上謝執政啟。定州路安撫使,統定、保、深、祁、廣信、安肅、順安、永寧八州。前任趙偁。孫知損為河北路轉運使,曾孝廣(仲錫)和藤希靖(興公)為定州通判。劉燾為安撫使管勾,馬君為教授。漕使、諸郡皆賀,有謝啟。有到狀。二十五日,謁孔子廟,作祝文。王安中(履道)從學。李之儀(端叔)應辟離京師赴任。得雪浪石,滕希靖賦詩,次韻。弟轍、李之儀、道潛、秦觀、張耒皆有和。賦石芝,並跋其後。

十一月。一日,祭故定州太守韓琦。九日,翰林醫官王宗古至,齎詔傳宣承問,賜守臣等初冬衣襖。進謝上表。十一日,設水陸道場,薦妻王閏之,作釋迦文佛頌。同日乞增修弓箭社條約,上奏狀,不報。同題再上奏狀。與運使孫知損書,論弓箭設極得力,當優異勸獎之,願知損為朝廷一言。本月,上奏狀乞降度牒修蓋禁軍營房,並奏整飾軍政,因事行法,初見治效。李之儀(端叔)到來入幕,為言近日京師時事。賦鶴歎,作劉醜廝詩。與王鞏(定國)簡,求和雪浪齋,寄紫團參與鞏,有詩。

十二月。八日,興龍節,上功德疏。二十五日,寄餾合刷瓶與弟轍,有詩。上慰正旦表、謝賜曆日表。歲末,與友人簡論邊防事。賦戚氏。

本年,在定州,戲為定州學生硯蓋隱語。曾讀柳宗元五就桀贊,謂其終篇皆妄。蔣彝授太廟齋郎,曾跋彝祖父堂所藏楊億與王旦帖。世稱蘇黃,自本年起。

 

詩詞

五古:

次韻錢穆父王仲至同賞田曹梅花(或正月下)

(寒廳不知春,獨立耿玉雪。)

送蔣穎叔帥熙州並引(正月二十六日)

(西方猶宿師,論將不及我。)

送襄陽從事李友諒歸錢塘(正月下)

(居杭積五歲,自意本杭人。)

送黃師是赴兩浙憲(正月下)

(世久無此士,我晚得王孫。)

送范中濟經略侍郎分韻賦詩以元戎十乘以先起行為韻軾得先字且贈以魚枕杯四馬棰一(二月)

(梁李久樂禍,自焚豈非天。)

書晁說之考牧圖後(三月)

(我昔在田間,但知羊與牛。)

聞潮陽吳子野出家(五月)

(予昔少年日,氣蓋裡閭俠。)

丹元子示詩飄飄然有謫仙風采吳傳正繼作複次其韻(五月下)

(飛仙亦偶然,脫明瞬息中。)

次韻王定國書丹元子寧極齋(或五月下)

(仙人與吾輩,寓跡同一塵。)

王仲至侍郎見惠稺栝種之禮曹北下今百日矣蔚然有生氣喜而作詩(五月下)

(翠栝東南美,近生神岳陰。)

吳子野將出家贈以扇山枕屏(或五月下)

(峩峩扇中山,絕壁信天剖。)

東府別子由(九月十三日)

(庭下梧桐樹,三年三見汝。)

謝運使仲適座上送王仲敏北使(或十月上)

(沖風振河朔,飛霧失太行。)

劉醜廝詩(十一月下)

(劉生望都民,病贏寄空窯。)

紫團參寄王定國(十一月下)

(谽谺土門口,突兀太行頂。)

 

七古:

次韻吳傳正枯木歌(正月下)

(天公水墨自奇絕,)

書丹元子所示李太白真(或九月)

(天人幾何同一漚,)

次韻滕大夫三首之一(十月下)

雪浪石(太行西來萬馬屯,)

次韻子由清汶老龍珠丹(或十一月)

(天公不解防癡龍,)

次韻子由書清汶老所傳秦湘二女圖(或十一月)

(春風消冰失瑤玉,)

鶴歎(十一月下)

(園中有鶴馴可呼,)

送曾仲錫通判如京師(十二月)

(邊城歲暮多風雪,)

 

五律:

太皇太后高氏挽詞(九月三日)

其一(至矣吾三後,功高漢已還。)

其二(卻狄安諸夏,先王社稷臣。)

 

七律:

次韻王晉卿奉詔押高麗宴射(正月三日)

(北苑傳呼陛楯郎,)

次韻蔣穎叔觀燈(正月下)

(安西老守是禪僧,)

呂與叔學士挽詞(三月)

(言中謀猷行中經,)

表弟程德孺生日(六月下)

(仗下千官散紫庭,)

和錢穆父送別並求噸遞酒(或十月上)

(聯鑣接武兩長身,)

次韻滕大夫三首之二三(十月下)

雪浪石(我頃三章乞越州,)

沉香石(壁立孤峰倚硯長,)

石芝並引(十月下)

(土中一掌嬰兒新,)

次韻曾仲錫承議食蜜漬生荔支(或十一月)

(代北寒齏搗韭萍,)

再次韻曾仲錫荔支(或十一月)

(柳花著水萬浮萍,)

次韻劉燾撫勾蜜漬荔支(或十一月)

(時新滿座聞名字,)

寄餾合刷瓶與子由(十二月二十五日)

(老人心事日摧頹,)

 

五絕:

常山贈劉鎡(系於元祐八年守定州時)

(劉侯年少日,駿馬撫便面。)

 

七絕:

次韻秦少游王仲至元日立春三首(正月元日)

其一(省事天公厭兩回,)

其二(己卯嘉辰壽阿同,)

其三(詞鋒雖作楚騷寒,)

上元侍宴樓上三首呈同列(正月十四日)

其一(澹月疎星繞建章,)

其二(薄雪初消野未耕,)

其三(老病行穿萬馬群,)

戲答王都尉傳柑(正月中)

(侍史傳柑玉座旁,)

再送(蔣穎叔)二首(正月下)

其一(使君九萬擊鵬鯤,)

其二(余刃西屠橫海鯤,)

次韻錢穆父馬上寄蔣穎叔二首(或六月上)

其一(玉關不用一丸泥,)

其二(多買黃封作洗泥,)

七年九月自廣陵召還複館於浴室東堂八年六月乞會稽將去汶公乞詩乃複用前韻三首(六月中)

其一(乞郡三章字半斜,)

其二(夢繞吳山卻月廊,)

其三(東南此去幾時歸,)

贈王覿(明叟)(或八月下)

(何人生得寧馨子,)

題毛女真(或十一月)

(霧鬢風鬟木葉衣,)

 

詞:

漁家傲:臨水縱橫(或十月)

(臨水縱橫回晚鞚,)

戚氏:定州作(十二月末)

(玉龜山,東皇靈媲統群仙。)

 

文作

表狀:

定州謝到任表(十月二十三日)

(兵民重寄,木禦侮以折衝;)

謝賜衣襖表(十一月九日)

(十一月九日,翰林醫官王宗古至,)

慰正旦表(十二月下)

(嗣歲將興,雖有新作之慶;)

謝賜曆日表(十二月下)

(夙頒溫詔,寵拜新書。)

 

奏議:

論高麗買書利害劄子之一(二月一日)

(元祐八年二月初一日,端明殿學士兼翰林侍讀學士左朝奉郎禮部尚書蘇軾劄子奏。)

論高麗買書利害劄子之二(二月十五日)

(元祐八年二月十五日,端明殿學士兼翰林侍讀學士左朝奉郎禮部尚書蘇軾劄子奏。)

上圓丘合祭六議劄子(二(文集作三)月二十五日)

(元祐八年三(文集作三)月日,端明殿學士兼翰林侍讀學士左朝奉郎禮部尚書蘇軾)

論高麗買書利害劄子之三(二月二十六日)

(元祐八年二月二十六日,端明殿學士兼翰林侍讀學士左朝奉郎禮部尚書蘇軾劄子奏。)

繳進免五穀力勝稅錢議劄子(三月十三日)

(元祐八年三月十三日,端明殿學士兼翰林侍讀學士左朝奉郎禮部尚書蘇軾劄子奏。)

請詰難圓丘六議劄子(三月二十二日)

(元祐八年三月二十二日,端明殿學士兼翰林侍讀學士左朝奉郎禮部尚書蘇軾劄子奏。)

乞蓋居喪婚娶條狀(三月)

(元祐八年三月日,端明殿學士兼翰林侍讀學士左朝奉郎禮部尚書蘇軾劄子奏。)

奏馬澈不當屏出學狀(四月)

(元祐八年四月日,端明殿學士兼翰林侍讀學士左朝奉郎禮部尚書蘇軾劄子奏。)

乞校正陸贄奏議上進劄子(五月七日)

(元祐八年五月七日,端明殿學士兼翰林侍讀學士左朝奉郎禮部尚書蘇軾劄子奏。)

辯黃慶基彈劾劄子(五月十九日)

(元祐八年五月十九日,端明殿學士兼翰林侍讀學士左朝奉郎禮部尚書蘇軾劄子奏。)

謝宣諭劄子(五月二十四日)

(元祐八年五月二十四日,端明殿學士兼翰林侍讀學士左朝奉郎禮部尚書蘇軾劄子奏。)

奏乞增廣貢舉出題劄子(五月二十六日)

(元祐八年五月二十六日,端明殿學士兼翰林侍讀學士左朝奉郎禮部尚書蘇軾劄子奏。)

乞越州劄子(七月二十四日)

(臣自去歲蒙恩召還,即時奏乞越州。)

申省讀漢唐正史狀(八月十九日)

(元祐八年八月十九日,端明殿學士兼翰林侍讀學士左朝奉郎禮部尚書蘇軾劄子奏。)

聽政劄子(九月十五日)

(臣等以天下不幸,大行太皇太后登遐。)

朝辭赴定州論事狀(九月二十六日)

(元祐八年九月二十六日,端明殿學士兼翰林侍讀學士左朝奉郎新知定州蘇軾劄子奏。)

乞降度牒修定州禁軍營房狀(十月)

(元祐八年十月日,端明殿學士兼翰林侍讀學士左朝奉郎知定州蘇軾劄子奏。)

乞增修弓箭社條約狀之一(十一月十一日)

(元祐八年十一月十一日,端明殿學士兼翰林侍讀學士左朝奉郎知定州蘇軾劄子奏。)

乞增修弓箭社條約狀之二(十一月)

(元祐八年十一月日,端明殿學士兼翰林侍讀學士左朝奉郎知定州蘇軾劄子奏。)

 

內制詔敕:

集官小邑詳議親祀北郊詔(或元祐八年二月)

(敕門下,國家郊廟時祀祖宗以來,)

 

內制疏文:

坤成節功德疏文(七月十六日)

(伏以神聖在禦,天地無可報之恩;)

景靈宮祈福道場功德疏文(八月二十六日)

(右伏以仁心浹物,自然憂樂之同;)

興龍節功德疏(十二月八日)

(右伏以侯嘉平之臘,協氣沖流;)

(右伏以三王之樂,固常與天下同。)

 

記:

法雲寺禮拜石記(七月中旬)

(夫供養之具,最為佛事先,其法不一。)

北海十二記(八月十五日)

(登州下臨大海,目力所及,)

 

頌:

釋迦文佛頌並引(十一月十一日)

(端明殿學士兼翰林侍讀學士蘇軾,為亡妻同安郡)

 

贊:

文與可畫贊(二月四日)

(友人與可既歿十四年,)

觀音贊並引(九月赴定前)

(興國浴室院法真大師慧汶,)

李西平畫贊(系於元祐時期)

(以吾觀,西平王。提孤軍,自北方。)

 

啟:

定州到任謝執政啟(十月二十三日)

(燕南趙北,昔稱某帥之難;)

謝本路監司啟(十月下)

(多病早衰,屢有江湖之請;)

謝監司禮啟(或十月下)

(燕南趙北,昔為百戰之場。)

定州到狀(十月下)

(得請近藩,假途治境。)

回列郡守倅啟(或十一月)

(祇奉詔恩,出臨邊寄)

賀鄰帥及監司冬至啟(或十一月下)

(月臨天統,首冠於三正;)

賀列郡知通冬至啟(或十一月下)

(日旋南極,氣兆黃宮。)

賀冬啟(或十一月下)

(伏以侯緹室之清宮,)

 

書:

與孫知損運使書(十一月)

(文安北城,如涉無人之境,)

 

尺牘:

答龜山長老(正月下)

(張敦禮(君予)都尉,聞是舊檀越,)

與錢勰(穆父)(或正月下)

(某啟。辱示,承起居佳勝。熙帥,)

答龜山長老(二月下)

(奉命忽半年,思仰無窮,)

中濟(或二月)

(軾啟。數日不接奉,渴仰殊深。)

與米芾(元章)(本年出都前)

(元章想旦夕環線,竟不得一欵話,)

與米芾(元章)(本年出都前)

(某恐不久出都,馬夢得亦然,)

與米芾(元章)(本年出都前)

(馬髯且為道意,未及答書,十千修屋緡,)

與范祖禹(純夫 夢得)(或五月下)

(某啟。辱簡,且審起居佳勝。)

與錢勰(穆父)(或六月)

(某啟。前日辱簡,以妻孥皆病不能即答。)

與錢勰(穆父)(或六月)

(某啟。伏暑,伏想起居康勝。)

與道潛(參寥))(或六月上)

(又啟。吳子野至,辱書,今人又遣人示問,)

與錢勰(穆父)(六月下)

(某啟。伏承蒞事之初,雖稍勞神,而吏民欣竦,)

與錢勰(穆父)(六至七月)

(某啟。知盛會早散,能過家庖煮菜夜話否?)

與錢勰(穆父)(六至七月)

(某啟。辱簡,承起居佳勝。所越,敢不如教。)

與王鞏(定國)(系於元祐八年七月)

(某啟。示教,承起居佳勝。子由疾少間,)

與道潛(參寥))(七月)

(某啟。紛紛,久不奉書,竊為起居佳勝。)

與楊濟甫(八月上)

(久以私撓不作書,累蒙惠問,且審起居佳勝。)

答范祖禹(純夫 夢得)(八月十六日)

(所示連日入問聖後,極是!極是!)

與米芾(元章)(本年出都前)

(某啟。過治下得欵奉,辱主禮之厚,)

與米芾(元章)(本年出都時)

(某啟。辱臨訪,欲往謝,又蒙惠詩,)

與王鞏(定國)(或九月上)

(某啟。近者崇慶大故,中外哀慕,想同此悲痛。)

與孫敏行(子發)(或九月中)

(專人來辱書,承近日尊體佳勝,)

與孫敏行(子發)(或九月下)

(貴眷各計安勝,公宇已令粗葺,)

與孫敏行(子發)(或十月下)

(人還,辱教,具審別後起居佳勝,)

與聖用弟(九月赴定前)

(十郎司禮不及別書,初官,)

與聖用弟(或為前簡附語)

(方叔兄未及拜書,且為致意。)

與不危(子安)兄子(九月赴定前)

(每聞鄉人言,四九、五九兩侄,為學勤謹,)

與潘丙(彥明)(本年赴定前)

(辱書,感慰無量,比日起居何如,)

與蒲傳正(九月赴定前)

(聞所得甚高,固以為慰。)

與道潛(參寥))(九月)

某啟。吳子野至,出潁沙彌行草書,)

與范祖禹(純夫 夢得)(九月)

(某啟。今日謁告,不克往見,)

與錢勰(穆父)(赴定出發時)

(某啟。昨日遠勤從者,草草就別。

與子由弟(或九月下)

(某為迫行事冗,不及作孫子發書,)

與范祖禹(純夫 夢得)(或十月上)

(某啟。不肖所得寡薄,惟公愛憐,)

與米芾(元章)(或九月下)

(某啟。辱教,且審起居佳勝,並惠新詩,)

與米芾(元章)(或九月下)

(某啟。辱臨訪,欲往謝,又蒙惠詩,)

與友人(或十月)

(軾頓首頓首,自拜違後,老婦臥病,)

與王鞏(定國)(十一月下)

(某啟。甘草,已如所諭削去矣,)

與劉奉世(仲馮)(或十二月)

(某近奏弓箭社事,必已降下。)

與友人(殘,歲末)

(紙示喻戎主病遜之事,)

與李商老(元祐在朝時)

(軾啟。昨日辱訪,且惠書教,)

與李廌(方叔)(元祐在朝時)

(比于稠人中,驟得張、秦、黃、及方叔、履常輩,)

與朱長文(伯原)(殘,元祐八年)

(縉紳諸公喜公疾平歸國,)

與二郎侄(系于元祐八年)

(二郎侄,得書,知安,並議論可喜,)

與清隱老師(或元祐八年出京前)

(黃長生人來,辱書,承起居佳勝為慰。)

與清隱老師(或元祐八年出京前)

(淨因之會,茫然如隔生矣。)

 

疏文:

裝背羅漢薦歐陽婦疏(九月赴定前)

(大覺現身,本無實相;)

 

祝文:

告文宣王祝文(十月二十五日)

(嗟嗟元王,三代之英。)

告顏子祝文(系於元祐八年十月下)

(志不行于時,而能驅世以歸仁,)

告五嶽祝文(系於元祐八年十月下)

(相天以育物者,五方之帝也。)

 

祭文:

祭亡妻同安郡君文(八月二日)

(維元祐八年,歲次癸酉,八月丙午朔,)

祭迨婦歐陽氏文(九月赴定前)

(昔先君與太師文忠公恩義之重,)

祭韓忠獻公文(十一月一日)

(維元祐八年,歲次癸酉,十一月初一乙亥,)

 

雜著:

定州學生硯蓋隱語(元祐七年)

(碑石猶在,硯山已催。)

 

史評:

柳子厚論伊尹(元祐八年)

(聖人之所以能絕人者,不可以)

柳子厚誕妄(元祐八年)

(柳子厚敢為誕妄,居之不疑。)

白樂天不欲伐淮蔡(系於元祐八年)

(吳元濟以蔡叛,范許、汝以驚東都,)

樂天論張平叔(系于元祐八年)

(樂天作張平叔戶部侍郎度支判詞:)

劉禹錫文過不教悛(系於元祐八年)

(劉禹錫既敗,為書自解,)

唐制樂律(系於元祐八年)

(唐初,即用隋樂。武德九年,)

歷代世便(系於元祐八年)

(秦以暴虐,焚詩書而亡。)

 

題跋雜文:

跋楊文公與王魏公帖(元祐八年)

(夜得一士,旦而告人,)

 

題跋詩詞:

跋再送蔣穎叔詩後(正月十六日)

(穎叔未有帥洮之命,作扈駕詩,)

書太白試卷(七月十日)

(元祐八年七月十日,)

書李德裕詩贈王明叟(八月二十七日)

(海上東風犯雪來,)

書石芝詩後(十月下)

(中山教授,馬君,文登人也。)

 

題跋書帖:

書孫元忠所書華嚴經後(九月赴定前)

(余聞世間凡富貴人及諸天龍鬼神)

 

題跋畫:

跋與可紆竹(或元祐八年)

(紆竹生於陵陽守居之北崖,)

 

題跋紙墨:

書柳氏試墨(三月十八日)

(昨日有人點第一綱龍團,)

試墨(系於元祐八年)

(世人言竹紙可試墨,誤矣。)

 

題跋筆硯:

記南兔毫(系於元祐八年)

(餘在北方食麝兔,極美,)

 

題跋遊行:

書贈楊子微(閏四月十八日)

夢南軒(八月中)

(元祐八年八月十一日,將朝,)

 

雜記異事:

記神清洞事(或七月下)

(曹煥遊嵩山中,途遇道士,)

 

雜記醫藥:

治治馬肺法(系於元祐八年)

(馬肺損,鼻中出血,天廄醫所不療。)

治馬背綜法(系於元祐八年)

(僕有一相識,能治馬背綜。)

 

雜記草木飲食:

記張元方論麥蟲(五月十日)

(元祐八年五月十日,雍丘令米芾有書,)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