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詩詞文章篇目編年(57歲:下)

标签:
苏轼诗词文作编年元祐 |
分类: 学习苏东坡 |
文作
表狀:
揚州到任謝表二首(三月二十六日)
其一(臣軾言。伏蒙聖恩,除臣知揚州。)
其二(一麾出守,方愧偷安。)
其一(臣軾言。伏覩制書,今月十六日)
其二(吉日既涓,柔儀允正。)
謝賜恤刑詔書表二首(或四月下)
其一(臣軾言。伏蒙聖恩,賜臣恤刑詔書)
其二(暑雨其諮,既軫小民之病。)
賀坤成節表(七月十六日)
(臣軾言。歲複六壬,襲嘉祥于太史;)
謝除兵部尚書賜對衣金帶馬狀二首(九月中)
其一(蒙恩賜臣衣一對,金代一條,)
其二(伏以在笥之珍,本出於民方;)
謝兼侍讀表二首(九月中)
其一(伏奉制書,除臣守兵部尚書兼侍讀者,)
其二(流汗恩榮,再辭莫獲;)
進郊祀慶成詩表(十一月中)
伏覩今月十四日郊祀禮成者,)
謝除兩職守禮部尚書表(十一月下)
其一(伏蒙聖恩,除臣端明殿學士兼翰林侍讀學士守禮部尚書者。)
其二(備員西學,已愧空疏;)
謝賜對衣金帶馬錶二首(十一月下)
其一(蒙恩賜衣一對,金帶一條,並魚袋金鍍銀鞍轡馬一匹。)
其二((同前)服章在笥,賁及衰殘,銜勒過庭,)
笏記二首(十一月下)
其一(榮兼兩職,寵與六卿,豈伊衰朽之餘,)
其二(陛榮秘殿,列職西清。並此光華,)
奏議:
乞將合轉一官與李直方酬獎(正月)
(元祐七年正月日,龍圖閣學士左朝奉郎知潁州蘇軾狀奏。)
薦宗室令畤狀(二月五日)
(元祐七年二月五日,龍圖閣學士左朝奉郎知潁州蘇軾狀奏。)
乞賜光梵寺額狀(二月)
(元祐七年二月日,龍圖閣學士左朝奉郎知潁州蘇軾狀奏。)
論積欠六事並乞檢會應詔所論四事一處行下狀(五月十六日)
(元祐七年五月十六日,龍圖閣學士左朝奉郎知揚州蘇軾狀奏。)
再論積欠六事四事劄子(文集原為六月十六日,或為五月末))
(元祐七年六月十六日(時間或誤),龍圖閣學士左朝奉郎知揚州蘇軾狀奏。)
論倉法劄子(七月二十七日)
(元祐七年五月十六日,龍圖閣學士左朝奉郎知揚州蘇軾狀奏。)
論綱梢欠折利害狀(七月二十七日)
(元祐七年七月二十七日,龍圖閣學士左朝奉郎知揚州蘇軾狀奏。)
乞罷轉般倉斗子倉法狀(八月一日)
(元祐七年八月一日,龍圖閣學士左朝奉郎知揚州蘇軾狀奏。)
乞罷稅務歲終賞格狀(八月五日)
(元祐七年八月五日,龍圖閣學士左朝奉郎知揚州蘇軾狀奏。)
乞歲運額斛以到京定殿最狀(八月五日)
(元祐七年八月五日,龍圖閣學士左朝奉郎知揚州蘇軾狀奏。)
申明揚州公使錢狀(八月六日)
(元祐七年八月初六日,龍圖閣學士左朝奉郎知揚州蘇軾狀奏。)
乞罷宿州修城狀(九月上)
(元祐七年九月日,龍圖閣學士左朝奉郎新除兵部尚書蘇軾狀奏。)
辭免兼侍讀劄子 (九月上或中)
(臣近准閣門告報,已降除命,)
乞擢用林豫劄子(十月)
(元祐七年十月日,龍圖閣學士左朝奉郎守兵部尚書蘇軾狀奏。)
乞賻贈劉季孫狀(十月)
(元祐七年十月日,龍圖閣學士左朝奉郎守兵部尚書蘇軾狀奏。)
再薦趙令畤狀 (十月)
(臣昨知潁州,曾薦簽本州節度判官廳公事趙令畤。)
再論李直方捕賊功效乞別與推恩劄子(十一月四日)
(元祐七年十一月四日,龍圖閣學士左朝奉郎守兵部尚書蘇軾狀奏。)
乞免五穀力勝稅錢議劄子(十一月七日)
(元祐七年十一月初七日,龍圖閣學士左朝奉郎守兵部尚書兼侍讀蘇軾狀奏。)
奏內中車子爭道亂行劄子(十一月十三日)
(元祐七年南郊,軾為鹵薄使導駕。)
任兵部尚書乞外郡劄子(十一月下)
(臣向在揚州,蒙恩除臣今任。)
辭兩職並乞郡劄子(十一月下)
(臣近奏乞越州,伏蒙聖恩,降詔不允。)
第二劄子(十一月下)
(臣近奏乞辭免端明殿學士兼翰林侍讀學士守禮部尚書恩命,)
再薦宗室令畤劄子(十二月二十二日)
(元祐七年十二月二十二日,龍圖閣學士左朝奉郎守兵部尚書兼侍讀蘇軾劄子奏。)
內制疏文:
太皇太后本命歲功德疏文(正月一日)
(右伏以天人合契,輔成繼照之明。)
坤成節功德疏文(系於元祐七年七月十六日)
(右伏以玉勝發祥,金興正侯。)
興龍節功德疏文(系於元祐七年十二月八日)
(伏以長髮其祥,已誕膺於眷生;)
記:
李太白碑陰記(系於元祐七年)
(李太白,狂士也,又嘗失節于永王李璘,)
墓誌銘:
故龍圖閣學士滕公墓誌銘(代張文定公作)(或五月下,文集作八月)
(神宗英文烈武聖孝皇弟初臨海內,)
張文定公墓誌銘(八月略前)
(仁宗皇帝在位四十二年,)
王子立墓誌銘(十一月五日)
(子立諱適,趙郡臨城人也。)
碑:
淮陰侯廟碑(三月中)
(應龍之所以為神者,以其善變化)
潮州韓文公廟碑(三月下)
(匹夫而為百世師,一言而為天下法。)
銘:
石塔戒衣銘(元祐七年守揚州時)
(石塔得三昧,初從戒定人。)
德威堂銘並敘(十二月下)
(元祐之初,詔起太師潞公於洛,)
參寥泉銘(元祐七年)
(余謫居黃,參寥不遠數千里從余於東城,留期年。)
贊:
戒壇院文與可畫墨竹贊(系於元祐七年三月)
(風梢雨籜,上傲冰雹。)
文與可畫墨竹屏風贊(系於元祐七年三月)
(與可之文,其德之糟粕。)
啟:
答晁發運及諸郡啟(二月)
(衰病交攻,已安僻壤;寵光薦發,複付名邦。)
揚州到任謝執政啟(三月二十六日)
(擇地而安,本非臣子之達節。)
答喬舍人啟(十月中)
(某聞人才以智術為後,)
書:
揚州上呂(大防)相公論稅務書(八月五日)
(軾再拜。伏蒙手書,見謂勇於為義。)
答杜侍郎啟(九月略前)
(伏審薦殷天寵,榮貳卿曹。)
尺牘:
與張大亨(嘉父)(系于元祐七年正月)
(某啟。久不奉書,過辱不遺,遠枉教尺,)
與張大亨(嘉父)(系于元祐七年正月)
(某啟借示賦論諸文,遂得厭觀,)
與張大亨(嘉父)(系于元祐七年正月)
(某啟。公文章自己得之於心,
與王鞏(定國)(正月上)
(專人來,辱書,且審起居佳勝。張公行狀,)
與王鞏(定國)(正月下)
(某啟。近遣人奉書,未達間,)
與汪道濟(正月下)
(專使至,辱書,感服存記,)
與汪道濟(正月下)
(某見報移汝上,而勑未下,)
與王箴(元直)(二月)
(別後思詠,春深,不審起居佳否,)
答范祖禹(純夫 夢得)(二月)
(到潁半年,始此上問,懶慢之最,)
與林希(子中)(二月)
(某啟。近遣人奉書,必達。乍暖,)
與潮守王朝請滌(二月)
(承寄示士民所投牒及韓公廟圖,)
(文集中有同時與蔡朝奉簡,與此簡文字基本相同,其為原潮守王滌接替,疑為古人刻印重複,今刪除。)
與錢勰(穆父)(或二月)
(軾啟。久不聞問,奉懷悵然,)
答劉季孫(景文)(二月)
(公每發言,如風檣陣馬,迅霆激電,)
與弓允(明父)權府提刑(二月下)
(到官半歲,依庇德宇,)
與潮守王朝請滌(三月下)
(承諭欲撰韓文公廟碑,)
與蔡朝奉(三月下)
(某啟。示諭韓公廟碑。)
答吳復古(子野)(三月下)
(文公廟碑,近已寄去。)
與鄧潤甫(聖求)(三月下)
(衰病日加,得此便郡,蕭然乃無一事,)
與張忠甫(殘,三月下)
(志文路中已作得太半,)
與張忠甫(殘,前簡稍後)
(志文謁告數日,方寫得了,)
與王鞏(定國)(三月下)
(花會檢舊案,用花千萬朵,)
與王鞏(定國)(或四月)
(張公所戒,深中吾病,雖甚頑狠,)
與張大亨(嘉父)(四月下)
(某啟。君為獄吏,人命至重,)
與陸秘校(四至八月間)
(某再啟,潁州人回,曲蒙書示,)
與人(疑為趙令畤)(或四月)
(久別,思詠日深,衰疾多故,人事馳廢。)
與人(疑為趙令畤)(或四月中)
(出守幸獲相聚,每得見,倏然忘懷,)
與趙令畤(德麟)(或四月下)
(惠示二詩,伏讀慰抃不可言,)
與趙令畤(德麟)(或四月下)
(某啟。宦游無定,得友君子,)
與趙令畤(德麟)(原為與人三首之三)(或四月)
(出守幸獲相聚,每得見,)
與趙令畤(德麟)(五月)
(淮南夏頗熟,然積欠為害,)
與趙令畤(德麟)(本年夏)
(文廣獄斷勅下,可略示也,)
與王賢良(系於元祐七年)
(近辱臨訪,連日紛冗,不及欵奉。)
與不危(子安)兄(或六月)
(十九郎兄弟遠至,特蒙手誨,)
與不危(子安)兄(或六月)
(往蒙適先伯父事蹟,但有感泣,)
與不危(子安)兄(或六月)
(墓表又於行狀外尋訪得好事,)
與劉奉世(仲馮)(或六月)
(某拜違期歲,衰病疲曳,書問不繼,)
與錢勰(穆父)(三至八月間)
(某啟。示諭麗使裁減事,既不出船,)
與趙令畤(德麟)(六月)
(人來,辱書,伏審履茲畏暑,)
與趙令畤(德麟)(或六月)
(別後思仰不可言,竊計起居佳勝。)
與趙令畤(德麟)(六月)
(某啟。欽服下風,為日久矣。)
與鞠持正(七月)
(兩日薄有秋氣,伏想起居佳勝。)
與鞠持正(或七月)
(知腹疾微作,想即平愈。)
與孔平仲(毅父宣德)(七月末)
(到揚吏事清暇,而人事十倍于杭,)
與趙令畤(德麟)(八月六日)
(某啟,魯直寄書來,甚安,)
答清涼長老(系于元祐七年八九月)
(昨辱佳頌見貺,足為衰朽之光,)
與何去非(正通)( 或八月下)
(某啟。辱書,承起居佳勝,)
與何去非(正通)(九月上)
(某啟。張聖途來,梢聞動止為慰,)
與人(系於元祐七年九月)
(吏役往還,得見風采,為幸已多。)
與趙令畤(德麟)(九月下)
(某啟,近承專使手書,為使者雲,)
與趙令畤(德麟)(九月下或十月上)
(累辱手教,感慰無量。比日起居,)
與錢勰(穆父)(或九月下)
(今日早不免謁告,今已頗安,)
與錢勰(穆父)(或九月下)
(經宿台侯萬福,十日之約,)
與錢勰(穆父)(或十月上)
(數日不接奉,渴仰之至。苦寒,)
與錢勰(穆父)(系于元祐七年)
(新刻特蒙頒惠,不勝珍感。畝竹萌亦佳貺,)
與王欽臣(仲至)(系於元祐七年)
(某啟頓首,數日接武,甚幸。)
與王欽臣(仲至)(十月)
(雨涼,台侯萬福,景文狀奏,)
與王欽臣(仲至)(前簡略後)
(多日不欵奉,渴仰可量。)
與趙令畤(德麟)(或十月)
(紛紛尚未暇往見,思企之極。陰寒,)
與趙令畤(德麟)(或秋冬間)
(辱教。承台侯佳勝。拙疾猶未退,)
與王鞏(定國(或十至十一月間)
(某啟。別來三辱書,勞問之厚,)
與王鞏(定國(或十至十一月間)
(張公所戒,深中吾病,雖甚頑狠,)
與范子功(或本年九至十二月間)
(見舍弟說,知得雍信,幼孫夭折,)
與范子功(或本年九至十二月間)
(辱教,承晚來起居佳勝,團茶及匣子)
與范子功(或本年九至十二月間)
(宿來起居佳勝,已弛簡邀伯揚,)
與范子功(或本年九至十二月間)
(廣嚴之會,謹如教,計必請陳四也。)
與錢勰(穆父)(十二月)
(某啟。多日不接奉,思企不可言,)
與米芾(元章)(或十二月)
(某啟。前在揚州領所惠書,)
與米芾(元章)(系於元祐七年,或前簡後)
(箋啟過禮,深愧相疎。)
與米芾(元章)(系於元祐七年,或前簡後)
(某啟。辱書,承佳勝,甚慰想望。)
疏文:
重請戒長老住石塔疏(七月三十日)
(大士未曾說法,誰作金毛之聲。)
祝文:
祭佛陀波利祝文(二月)
(積雪始消,陰沴再作。)
祈雨僧伽塔祝文(三月十二日)
(維元祐七年,歲次壬申。)
祭文:
祭張文定公文三首之二(七月下)
(軾於天下,未嘗志墓。)
祭張文定公文三首之三(九月九日)
(我游門下,三十八年。)
史評:
韓愈優於揚雄(系於元祐七年三月)
(韓愈亦近世豪傑之士,)
朱暉非張林均輸說(七月二十一日)
(東漢肅宗時,穀貴,經用不足。)
題跋雜文:
李氏述先記(八月二十六日)
(東坡居士曰,賊以百倍之眾臨我,)
跋退之送李願序(系於元祐七年守揚時)
(歐陽文忠公嘗謂晉無文章,)
書晁無咎所作杜輿子師字說後(系於元祐七年守揚時)
(易曰:君子得輿,民所載也。)
記朱炎禪頌(系於元祐七年)
(芝上人言,近有節度判官朱炎者,)
題跋詩詞:
題梅聖俞詩後(七月二十二日)
題跋書帖:
跋勾通道郎中集朝賢書夾頌金剛經(正月二十二日)
(乙已至今二十八年,)
書若逵所書經後(四月二十五日)
(懷楚比丘,示我若逵所書二經。)
跋舊與辯才禪師書(五月十一日)
(軾平生與辯才禪師道眼相照之外,)
記劉景文詩(或元祐七年十月)
(劉季孫景文,平之子也。)
題跋紙墨:
書六合麻紙(或八月)
(成都浣花溪,水清滑勝常。)
書布頭箋(或同前帖時)
(川箋取布機餘經不受緯者治作之,)
題跋筆硯:
記歐公論把筆(系於元祐七年)
(把筆無定法,要使虛而寬。)
書汪少微硯(系於守潁州時)
(予家有歙硯,底有款識雲:)
題跋琴棋雜器:
書醉翁操後(四月二十四日)
(二水同器,有不相入,)
題跋遊行:
書贈張臨溪(九月二日)
(吾友張希元有異才,使其登時遇合,)
雜記人物:
張安道比孔北海(或元祐七年)
(王鞏云:張安道向渠說,)
以樂害民(或元祐七年三月)
(揚州芍藥為天下冠,蔡延慶為守,)
以利害民(或元祐七年三月)
(近者余安道孫獻策權饒州垍器,)
溫公過人(四月二十五日)
(晁無咎言:司馬溫公有言,)
彭孫諂李憲(系於元祐七年)
(方李憲用事時,士大夫或奴事之,)
書米元章事(元祐七年守揚州時)
(元章一日從眾中問雲:人皆謂芾顛,)
雜記異事:
夢彌勒殿(系於元祐七年)
(僕在黃州,夢至西湖上)
雜記草木飲食:
種松法(或元祐七年)
(十月以後,冬至以前。)
雜記書事:
記子由言修身(四月二十五日)
((子由言:有一人死而復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