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蘇軾詩詞文章篇目編年(37歲)

(2023-05-07 08:51:21)
标签:

苏轼

诗词

文作

编年

熙宁

分类: 学习苏东坡

蘇軾詩詞文章篇目編年(37歲)

三十七歲,神宗熙寧五年(壬子)西元1072

正月。城外探春,賦浪淘沙。于官居建鳳咮堂,濺玉齋、方庵、月岩齋。簡文同(與可)求詩,同賦詩,同累和遊孤山詩。

二月。以檢正中書吏房公事殿中丞廬秉為兩浙提刑,專提舉鹽事。題張次山壽樂堂詩,並應次山請作墨寶堂記。姚辟卒,作挽詞。岑象求提舉梓州路常平,迂道過杭,有送行詩。

三月。雨中游明慶寺賞牡丹。清明,吉祥寺牡丹盛開,與眾觀賞。二十三日,與沈立觀牡丹吉祥寺。二十四日,立出所集牡丹記求作序,為作之。劉恕(道原)寄詩來,有和,道原嘗致簡,答簡不滿王安石新學。張吉甫赴閔漕,有送行詩。弟轍寄宛丘二詠,因和之。

四月。四日,三子過(叔党)生。雨中游天竺靈感觀音院,有詩。趙槩自睢陽訪歐陽修于穎,時呂公著守穎,修槩相會之地為會老堂,有詩及之。

五月。應蔡准邀遊西湖,有詩。准之子京為錢塘尉,有交往。

六月。二十七日,登望湖樓,醉書五絕。

七月。一日,出城循行屬縣,舟中苦熱,有詩。七日,寓余杭法喜寺,作詩懷吳興太守孫莘老。宿臨安淨土寺,至功臣寺,游徑山。嘗與澄慧大師游。自徑山回,得呂仲甫詩,次其韻招遊湖上,宿望湖樓,也泛西湖,皆有詩。詩求焦千之惠山泉,時千之知無錫縣。

閏七月。任伋(師中)來詩,次韻答之。沈立邀遊湖,不赴,明日得雙蓮持獻。並作詩。二十三日,歐陽修卒。聞訃後哭于惠勤之室,為文祭之。與范百嘉(子豐)簡,敘及鹽法為累,並問及百揆、百歲近況。

八月。月初,與劉撝等監試中和堂。賦詩呈諸試官,登望湖樓賦五絕。十日夜,看月懷弟轍及崔度,作詩。十五日,催試官考較,作詩。十七日,榜出,與劉撝等複留。試院中,應孫覺(莘老)請,作妙墨亭詩,應李常(公擇)請,作黃鶴樓詩。試院中與范祖禹簡,敘近況,時祖禹佐司馬光(溫公)編資治通鑒。出試院後,下痢,與人二簡言及。本月,沈立罷杭守,去杭。權領州事五日,判官妓從良。

九月。陳襄(述古)任杭守。中和堂木芙蓉盛開,襄作詩,有和。周邠(開祖)之母卒,作挽詞。梵天寺見僧守詮詩清婉可愛,次韻。聽僧惟賢琴,以歐陽修論琴詩之旨,作詩。孔文仲(經父)過杭,有倡酬。

十月。奉轉運司檄,督開湯村,鹽官運鹽河,哀役民之苦。經水陸寺,游鹽官南寺千佛閣、北寺悟空禪師塔。觀塔前古檜及僧爽所養白雞。十日。陳襄(述古)燕錢塘貢士于中和堂,賦詩勉之,為作序。

十一月。十日,冬至,獨游吉祥寺。十五日,與堂兄不疑(子明)夫婦簡。二十三日,答曾鞏(子固)書言新法不便。月下,複游吉祥寺。本月,孔延之罷越州,過杭赴京師,飲於有美堂。將奉轉運司檄往湖州,相度捍堤利害,寄詩孫莘老,首次提及黃庭堅。庭堅乃孫莘老婿。作詩暫別公輔、張次山等。送張軒民赴省試,有詩。赴湖州途中,作畫魚歌。

十二月。月初,至湖州,為孫莘老作妙墨亭記。贈莘老以羊欣帖摹本。和張子野春晝詩。始見黃庭堅詩文於莘老座上。晤邵迎、賈收。嘗評有美堂詩,以收為冠。嘗賦雙荷葉與荷花媚贈收妾雙荷葉。游道場山、何山,有詩。題孫莘老歸雁亭,莘老為會,題詩。複自湖州至秀州,晤錢顗,贈詩並寄其弟惠山老,嘗為顗甥李巨山之女題領巾詩。至報本禪院,晤鄉僧文及,題詩。在秀州,題景華寺李甲畫竹,甲有和。自秀回杭。出侯潮門訪王複,名複之亭曰種德。除夕,直都廳,題壁感歎囚系皆滿。

本歲,晁補之(無咎)嘗上書,求謁見以受教益。次子迨剃落,元淨(辯才)為祝之,因名竺僧。嘗為李生請出家,元淨不許。始識法芝(曇秀)。嘗過南屏,作南屏激水偈。嘗與東陽令王槩(文集作康公操都管)簡,敘嚮往東陽山水之意。王詵(晉卿)有饋贈。為王頤作鳳咮硯銘。從舅父程潤之回鄉,簡侯十二姨及堂兄,與堂兄商討十六郎之妻再嫁事。撰辯法帖,論辯書之難。招維琳住徑山。郡守陳襄(述古)請宗本住淨慈寺,為作疏。逐數講僧,別請長老。與林希(子中)簡及此。孫立節使其子志康來贄所業,使與邁同遊。與海月遊。高麗使者淩蔑州郡,為警押伴者,使之小戢,並命使者稟正朔,使者從之。

 

詩詞

五古:

送岑著作(二月)

(懶者似常靜,靜豈懶之徒。)

和劉道原寄張師民(熙寧五年)

(仁義大快捷方式,詩書一旅亭。)

七月一日出城舟中苦熱(七月一日)

(涼飆呼不來,流汗方被體。)

宿余杭法喜寺寺後綠野堂望吳興諸山懷孫莘老學士(七月七日)

(徙倚秋原上,淒涼晚照中。)

宿臨安淨土寺(七月上或中)

(雞鳴發余杭,到寺已亭午。)

自淨土寺步至功臣寺(七月中)

(落日岸葛巾,晚風吹羽扇。)

自徑山回得呂察推詩用其韻招之宿湖上(七月中)

(多君貴公子,愛山如愛色。)

宿望湖樓再和(七月中)

(新月如佳人,出海初弄色。)

求焦千之惠山泉詩(或閏七月)

(茲山定空中,乳水滿其腹。)

監試呈諸試官(八月上)

(我本山中人,寒苦盜寸廩。)

梵天寺見僧守詮小詩清婉可愛次韻(或九月)

(但聞煙外鐘,不見煙中寺。)

次韻孔文仲推官見贈(九月)

(我本麂鹿性,諒非伏轅姿。)

秋懷二首(九月)

其一(苦熱念秋風,常恐來無時。)

其二(海風東南來,吹盡三日雨。)

湯村開運鹽河雨中督役(十月)

(居官不任事,蕭散羨長卿。)

除夜直都廳囚系皆滿日暮不得返舍因題一詩於壁(除夕日)

(除日當早歸,官事乃見留。

 

七古:

越中張中舍壽樂堂(二月)

(青山偃蹇如高人,)

送張職方吉甫赴閩(三月下)

(羨君超然鸞鶴姿,)

雨中游天竺靈感觀音院(四月)

(蠶欲老,麥半黃,)

和歐陽少師寄趙少師次韻(或四五月)

(朱門有遺啄,千里來燕雀。)

和蔡准郎中見邀游西湖三首(或五月)

其一(夏潦漲湖深更幽,)

其二(城市不識江湖幽,)

其三(田間決水鳴幽幽,)

遊徑山(七月中)

(眾峰來自天目山,)

聽賢師琴(或閏七月下)

(大鉉春溫和且平,)

試院煎茶(八月上)

(蟹眼已過魚眼生,)

孫莘老求墨妙亭詩(八月中)

(蘭亭繭紙入昭陵,)

李公擇求黃鶴樓詩因記舊所聞于馮當世者(八月中)

(黃鶴樓前月滿川,)

八月十日看月有懷子由並崔度賢良(八月十日)

(宛丘先生自不飽,)

催試官考較戲作(八月十五日)

(八月十五夜,月色隨處好,)

鹽官部役戲呈同事兼寄述古(或十一月)

(新月照水水欲冰,)

將之湖州戲贈莘老(十一月中)

(余杭自是山水窟,)

再用前韻寄莘老(十一月下)

(君不見夷甫開三窟,)

畫魚歌(十一月下)

(天寒水落魚在泥,)

和致仕張郎中春晝(十二月)

(投紱歸來萬事輕,)

吳中田婦歎(十二月)

(今年粳稻熟苦遲,)

游道場山何山(十二月)

(道場山頂何山麓,)

至秀州贈錢端公安道並寄其弟惠山老(或十二月中)

(鴛鴦湖邊月如水,)

鴉種麥行(或十二月)

(霜林老鴉閑無用,)

 

五律:

答任師中次韻(七月)

(閑裡深有趣,常憂兒輩知。)

 

七律:

姚屯田挽詞(二月)

(京口年來耆舊衰,)

和劉道原見寄(三月)

(敢向清時怨不容,)

和劉道原詠史(或三月)

(仲尼憂世接輿狂,)

和子由柳湖久涸忽有水開元寺山茶舊無花今歲盛開二首(或三月下)

其一(太昊祠東鐵墓西,)

其二(長明燈下石欄杆,)

和歐陽少師會老堂次韻(或四五月)

(一事冠蓋盡嚴終,)

萬菊軒(系于熙寧五年)

一軒高為黃花設,

周夫人挽詞(八或九月)

(教子通經古所賢,)

次韻答開祖(或九月)

(淚滴秋風不為麟,)

是日宿水陸寺寄北山清順僧二首(十月)

其一(草沒河堤雨暗村,)

其二(長嫌鐘鼓聒湖山,)

送張軒民寺丞赴省試(十一月下)

(龍飛甲子盡豪英,)

和邵同年戲贈賈收秀才三首(十二月)

其一(傾蓋相歡一笑中,)

其二(朝見新荑出舊槎,)

其三(生涯到處似檣烏,)

莘老葺天慶觀小園有亭北向道士山宗說乞名與詩。(十二月)

(春風欲動北風微,)

秀州報本禪院鄉僧文長老方丈(或十二月中)

(萬里家山一夢中,)

 

五絕:

三萼牡丹(系于熙寧五年三月)

(風雨何時別,留真向此邦。)

哭歐公孤山僧惠思示小詩次韻(或九月)

(故人已為土,衰鬢亦驚秋。)

慈雲四景(系于倅杭州時)

甘露泉(階下有龍潭,一泓寒且碧。)

白雲居(禪居何所有,戶牖白雲分。)

姿羅樹(誰從五竺國,分得一枝來。)

鸚鵡院(古院楓篁裡,寥寥隔市喧。)

 

七絕:

雨中明慶賞牡丹(三月)

(霏霏雨露作清妍)

吉祥寺賞牡丹(三月)

(人老簪花不自羞,)

牡丹(系于倅杭州時)

(小檻徘徊日自斜,)

蓮(系于倅杭州時)

(城中擔上賣蓮房,)

吉祥寺僧求閣名(三月)

(過眼榮枯電與風,)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五絕(六月二十七日)

其一(黑雲翻墨未遮山,)

其二(放生魚鱉逐人來,)

其三(烏菱白芡不論錢,)

其四(獻花遊女木蘭橈,)

其五(未成小隱聊中隱,)

夜泛西湖五絕(七月上)

其一(新月生魄跡未安,)

其二(三更向闌月漸垂,)

其三(蒼龍已沒牛鬥橫,)

其四(菰蒲無邊水茫茫,)

其五(湖光非鬼亦非仙,)

沈諫議召遊湖二首(或閏七月)

其一(湖上棠陰手自栽,)

其二(詔書行捧縷金箋,)

望海樓晚景五絕(八月上)

其一(海上濤頭一線來,)

其二(橫風吹雨入樓斜,)

其三(青山斷處塔層層,)

其四(樓下誰家燒夜香,)

其五(沙河燈火照山紅,)

八月十七日複登望海樓自和前篇是日榜出餘與試官複留五首(八月十七日)

其一(樓上雲煙怪不來,)

其二(眼昏燈暗細行斜,)

其三(亂山遮曉擁千層,)

其四(天臺桂子為誰香,)

其五(秋花不見眼花紅,)

和沈立之留別二首(八月下)

其一(而今父老千行淚,)

其二(臥聞鐘鼓送歸艎,)

和陳述古拒霜花(九月)

(千林掃做一番黃,)

鹽官絕句四首(十月)

南寺千佛閣(古邑居民半海濤,)

北寺悟空禪師塔(已將世界等微塵,)

塔前古檜(當年雙檜是雙童,)

僧爽白雞(斷尾雄雞本畏烹,)

冬至日獨游吉祥寺(十一月十日)

(井底微陽回未回,)

後十餘日複至(十一月下)

(東風意淺著寒梅,)

欲往湖州見孫莘老別公輔張次山彥遠醇之穆仲(十一月下)

(秋來欲見紫髯翁,)

戲贈(或十一月)

(惆悵沙河十裡春,)

和人求筆跡(或十一月)

(麥光鋪幾淨無瑕,)

贈孫莘老七絕(十二月)

其一(嗟予與子久離群,)

其二(天目山前綠浸裾,)

其三(夜來雨洗碧巑岏,)

其四(夜橋燈火照溪明,)

其五(三年京國厭藜蒿,)

其六(烏程霜稻襲人香,)

其七(去年臘月訪孤山,)

題李景元畫(十二月)

(聞說神仙郭恕先,)

王複秀才所居雙檜二首(十二月)

其一(吳王池館遍重城,)

其二(凜然相對敢相欺,)

題領巾絕句(十二月)

(臨池妙墨出元常,)

六合寺沖師閘山溪為水軒(熙寧五年)

(欲放清溪自在流,)

殘句:詩二句(系于倅杭州時)

(千層高閣侵雲漢,)

 

詞:

浪淘沙:城外探春(或正月)

(昨日東城,試探春情。)

江神子:江景(熙寧五年)

鳳凰山下雨初晴,)

雙荷葉:贈賈收妾雙荷葉(十二月)

(雙溪月,清光偏照雙荷葉)

荷花媚:贈賈收妾雙荷葉(十二月)

(霞苞電荷碧,天然地,)

 

文作

奏議:

薦歐陽經疏(殘,熙寧五年)

(材猷夙壯,忠孝兩全。)

 

序:

牡丹記敘(三月二十三日)

(熙寧五年三月二十三日,)

送杭州進士詩敘(十月十日)

(右登彼公堂四章,章四句)

醉翁琴趣外邊序(殘,系于熙寧五年)

(散落尊酒間,盛為人所愛尚,)

送水丘秀才敘(或熙寧五年)

(水丘仙夫治六經百家說為歌詩,)

 

記:

墨寶堂記(二月)

(世人之所共嗜者,)

墨妙亭記(十二月)

(熙寧四年十一月,)

 

銘:

鳳咮硯銘並序(熙寧五年)

(北苑龍焙山,如翔鳳下飲之狀。)

鳳咮硯銘(熙寧五年)

(帝規武夷作茶囿,山為孤鳳翔且嗅。)

故人王頤有自然端硯硯之成于片石上稍稍加磨治而已硯銘(熙寧五年)

(其色馬肝,其聲磬,其文水中月,)

 

偈:

南屏激水偈(熙寧五年)

(水激之高,如所從來。)

靈感觀音偈並引(或四月)

(或問居士:佛無不在,雲何僧榮,)

 

啟:

謝高麗大使土物啟(倅杭州時)

(伏審揚聆造朝,弭節就舍。)

 

尺牘:

與文同(與可)(或正月)

(官居在鳳凰山下,此山真如鳳,)

答劉恕(道原)(三月下))

(道原要刻印七史,固善。)

與王淮奇(慶源)(或七月)

(陵州遞中辱書及詩,如接風論)

與范百嘉(子豐)(閏七月)

(南方夏熱,殊非中原之比。)

與范祖禹(純夫 夢得)(八月下)

(久以事牽,不遑奉書,深以為愧。)

與范祖禹(純夫 夢得)(前簡略後)

(久不奉書,愧負不可言。不審比辰起居佳否?)

與郭祥正(功父)(八月下)

(昨日承顧訪,殊慰久渴。經夕起居佳否?)

與郭祥正(功父)(八月下)

(久別,忽得瞻奉,喜慰可量。)

(上二簡文集作與郭祥正(功父),但孔凡禮認為此刻郭祥正(功父)正為邵州防務推官,非是,竟與何人,待考。)

與堂兄(不疑(子明)(熙寧五年)

(十二姨尊侯必康健,)

與堂兄(不疑(子明)(殘,熙寧五年)

(十二姨仍安健否?)

與堂兄(不疑(子明)(熙寧五年)

(欲以數張紙楦此奠文,)

與堂兄不疑(子明)(十一月十五日)

(軾啟,九月遞中奉狀,計達。)

答晁端友(君成)(系于熙寧五年冬季)

(苦寒。審尊履佳勝。新文極為精妙,)

與王槩(公操)(文集作康公操都管)(熙寧五年)

(某稔聞才業之美,)

與王槩(公操)(文集作康公操都管)(熙寧五年)

(所索詩,非敢以淺陋為辭,)

與林希(子中)(熙寧五年)

(某啟,子中既憂居,情味可知,)

與曾鞏(子固(殘,熙寧五年)

(賦役牛毛,鹽事峻急,民不聊生。)

與答楊宗文(君素)(熙寧五年)

(久不奉書,遞中領來教,欣承起居佳勝,)

與親黨(殘,系于熙寧時期)

(勿使常醫弄疾。)

 

疏文:

杭州請圓照禪師疏(八至十二月間)

(大道無為,人之必假聞見,)

 

祭文:

祭歐陽文忠公文(閏七月下)

(嗚呼哀哉,公之生於世,)

 

雜著:

判營妓從良(或八月下)

(五日京兆,判狀不難;九尾野狐,從良自便。)

判周妓牒(或八月下)

(慕周南之化,此意雖可嘉;空翼北之群,所請宜不允。)

 

題跋書帖:

辯法帖(熙寧五年)

(辯書之難,正如聽響切脈,)

辯官本法帖(系于熙寧五年)

(此卷有雲:敗趙鳴而戒晨,)

疑二王書(系于熙寧五年)

(梁武帝使殷鐵石臨右軍書,)

題羊欣帖(或熙寧五年)

(此帖在王文惠公家,軾得其摹本于公子鍇,)

題蕭子雲帖(系于熙寧五年)

(蕭子雲嘗答敕雲:臣昔不能賞拔,)

題蕭子雲書(系于熙寧五年)

(唐太宗評蕭子雲書雲:行行如紆春蚓,)

題晉武書(系于熙寧五年)

(昨日閣下見晉武書,甚有英偉氣,)

 

題跋畫:

竹枝自題(或熙寧五年)

(雲陽友(疑為文同)舊最善墨竹,與僕別幾歲月矣。)

 

題跋筆硯:

書鳳尾咮硯(熙寧五年)

(建州北菀鳳凰山,山如飛鳳下舞之狀。)

書鳳咮硯(系于熙寧五年)

(僕好用鳳咮石硯,然論者多異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