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小数乘法教案
(2009-03-16 17:57:13)
标签:
杂谈 |
第三单元
单元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38页—第51页的内容。
单元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
2、通过具体情境和实际操作,发现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了解小数位数与乘数小数位数之间的关系。
3、能正确计算小数乘法,能利用小数乘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单元教学重点:
1、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
2、发现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了解小数位数与乘数小数位数之间的关系。
3、能正确计算小数乘法,能利用小数乘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单元教学难点:
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
教学课时 10课时
及格率
预计达成率:
实际达成情况:
第1课时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38页—第39页的“文具店”。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情境和实际操作,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
2、结合小数乘法的意义,能计算出简单的小数与整数相乘的得数。
教学重点:
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能计算出简单的小数与整数相乘的得数。
教学难点:
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创设商店一角的情境,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然后对“买4块橡皮需要多少钱?”展开讨论。
2、学生自主、合作探究。
(1)学生列出算式,并说明意义。
(2)小组讨论算法。
(3)汇报。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解释理由并进行交流。
方法一:0.2+0.2+0.2+0.2=0.8(元)
方法二:0.2元=2角
方法三:几何图示法。
4、引导全班同学讨论这些方法,从中选优,进一步体会小数乘法的意义。
三、试一试:
1、买3支铅笔需要多少元?
学生独立解答,指名汇报并说明理由。
2、解决学生们提出的其他问题。
四、练一练:
第1题:学生先独立解答,交流是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第2题:通过涂一涂,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指导学生练习时,先帮助学生说说每个乘法算式及每个图表示的意思,再让学生独立涂一涂,并得出得数。
想一想:由0.01×10=0.1;0.01×100=1 推想出0.01×1000=10
五、全课小结。
板书设计
小数乘法
0.2×4=0.8(元)
答:买4块橡皮需要0.8元。
方法一:0.2+0.2+0.2+0.2=0.8(元)
方法二:0.2元=2角
2×4=8(角)
方法三:几何图示法。
第2课时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结合实际情境,发祥小数点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2、能运用这一规律计算相关的小数惩罚。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设计
一、观察情境图,明确观察任务。
1、(出示情境图)从图中你发现哪种商品最贵,哪种最便宜?
2、(板书出三种价格:8.00元,
3、全班交流总结:它们都有数字8和0,只是小数点的位置不同。
看样子一个数大小与小数点的位置有关。到底有什么关系?
二、探索小数点的位置移动与小数大小的关系。
1、先观察两个小数0.80、8.00 ,小数点是向哪个方向移动的,移动几位?
学生发现:小数点向右移一位。
教师:小数点向右移一位,小数大小怎样变化?你是怎样想的?
全班交流各种想法并讨论。
得出结论:小数点向右移一位,这个数就扩大到原来的10倍。如果向右移两位,这个数就扩大到原来的100倍。小数点向右移三位,这个数就扩大到原来的1000倍……
如果一个数乘10、100、1000,我们只要把小数点向什么方向移动?移动几位就可以了。
2、尝试第41页的第2题。
3、小组合作,探索小数点向左移,小数的大小如何变化?
小组汇报交流,总结:小数点向左移一位,这个数就缩小到原来的10倍。如果向左移两位,这个数就缩小到原来的100倍。小数点向左移三位,这个数就缩小到原来的1000倍……
三、练一练。
学生独立完成练一练的第1、3题。
四、全课小结。
板书设计
小数点搬家
小数点向右移一位,这个数就扩大到原来的10倍;
如果向右移两位,这个数就扩大到原来的100倍;
小数点向右移三位,这个数就扩大到原来的1000倍……
小数点向左移一位,这个数就缩小到原来的
小数点向左移两位,这个数就缩小到原来的
小数点向左移三位,这个数就缩小到原来的
教学反思:
第3课时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积的小数位数与乘数的小数位数的关系。
2、让学生在比较中学会观察,学会总结。
3、渗透科学的思维方法。
教学重点:探索积的小数位数与乘数的小数位数的关系。
教学难点:探索积的小数位数与乘数的小数位数的关系。
教学设计
一、创设问题情境:
1、出示一张测量表:这是小强学习测量以后,课外测量的几组数据。你能根据这些数据算出它们的面积吗?
街心广场 长30米
花
地板砖
(1)学生独立列式计算后,汇报。
(2)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出3个算式:
街心广场: 30×20=600(平方米)
花坛: 3×2=6(平方米)
地板砖: 0.3×0.2=?
二、探索积的小数位数与乘数的位数之间的关系。
1、讨论:街心广场和花坛面积之间有什么关系?它们的长与宽之间又有什么关系?
总结:长与宽都扩大到原来10倍,面积扩大——100倍;长与宽都缩小到原来10倍,它的面积就缩小到原来的100倍。缩小到原来的100倍也可以说是缩小到原数的1/100,小数点向左移动2位。
2、小组讨论:我们应用刚才发现的现象,来比较花坛和地板砖的面积之间有什么关系?
地板砖与屏幕相比,长和宽都缩小到原来的10倍,它的面积也就缩小到原来的100倍。所以它的积也会缩小到原来的100倍。结果是0.06平方米。
3、这种方法得出来的结果是否正确?你能用其它的方法验证吗?(可以引导学生从直观涂一涂的方法来验证刚材的结论是否正确。)
4、引导学生总结:在小数乘法中,我们可以先把它们看成是整数来算,然后再看乘数的末尾一共有几位小数,就在积的末尾数出几位小数点上小数点。
三、尝试练习,再探规律。
1、试一试:根据第一算式求下面2个算式的积。让学生说说怎样算的。
2、填一填:将上一题的计算结果填入表格中。然后观察积的小数位数与乘数的小数位数之间有什么关系。(小组讨论)
汇报交流:第一个小数的位数与第二个小数位数加起来等于积的小数位数。
根据上面的规律,完成练一练的第1题、第2题。
四、全课小结。
板书设计
积的小数位数与乘数的小数位数的关系
街心广场: 30×20=600(平方米)
花
地 板 砖: 0.3×0.2=0.06(平方米)
教学反思:
第4课时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能根据“包装”的有关信息提出数学问题,体会小数乘法在实际中的应用。
2、学会用竖式计算小数乘法,并培养估算习惯。
3、能用小数乘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1、学会用竖式计算小数乘法,并培养估算习惯。
2、能用小数乘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正确用竖式计算小数乘法,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
教学设计
一、提供信息,提出问题,尝试解决。
1、先让学生读书上提供的包装信息。
2、引导学生根据信息解决问题。
(1)学生理解题意,列出算式2.6×0.8。
(2)学生进行估算。
(3)尝试用竖式进行计算,并说说积的小数点的位置。
3、小结竖式计算方法。
先按照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再根据乘数的小数位数在积的相应位置上点上小数点。
二、练一练:
第1题:给下面各题的乘积点上小数点。
学生独立完成,并说一说怎样想的。
第4题:先让学生自己比较,再说说比较的方法。
引导学生体会到当一个乘数小于1时,积大于另一个乘数;当一个乘数大于1时,积小于另一个乘数;当一个乘数等于1时,积等于另一个乘数。
第5题:先让学生估计,在实际计算出3.8千克香蕉需要多少元,25元钱如果够买3.8千克香蕉,还剩多少远?如果不够,还差多少元?
三、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第5课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2、运用小数乘法解决相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
南美赤道地带的三趾蛞蝓是目前人们所知道的世界上爬行最慢的哺乳动物。它在地面上每分大约爬行2.1米,在树上的爬行速度是地面上的2.15倍。
学生提出问题。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1、两位小数乘一位小数。
问题:三趾蛞蝓在树上每分爬行多少米?
(1)学生列式,并说明理由。
(2)学生尝试解答。
教师巡视,对个别学生进行辅导。
(3)汇报。
说一说怎样列竖式进行计算,再说一说如何确定积的小数点的位置。
2、小数乘整十数。
问题:三趾蛞蝓在地面上1时大约爬行多少米?
(1)学生列式,并说明理由。
(2)学生尝试解答。
教师巡视,对个别学生进行辅导。
(3)汇报。
重点说一说怎样处理“0”的问题。
三、巩固练习
第2题:先让学生自己比较,再说说比较的方法。
引导学生体会到当一个乘数小于1时,积大于另一个乘数;当一个乘数大于1时,积小于另一个乘数;当一个乘数等于1时,积等于另一个乘数。
第3题:练习怎样确定积的小数点的位置。
第1、4、5题作为学生的课堂作业。
四、全课小结。
板书设计
爬行最慢的哺乳动物
教学反思:
第6课时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48页—第49页的“手拉手”。
教学目标:
1、能根据“人口与环保”的有关信息提出问题,体会小数乘法在实际中的应用。
2、体会整数的运算定律在小数中仍然适用,并能运用这些运算定律使计算简便。
3、能用小数乘法和加减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1、体会整数的运算定律在小数中仍然适用,并能运用这些运算定律使计算简便。
2、能用小数乘法和加减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正确计算小数乘法、小数混合运算和简便运算,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创设一个位希望小学的同学提供帮助的情境,让学生说一说图中的情境,再算算这个同学提出的问题。
二、尝试解决问题。
(1)让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2)汇报做题的方法。
方法一:12.8×3=38.4(元)
方法二:(12.8+7.2)×3
方法三:12.8×3+7.2×3
(3)教师引导说运算顺序,说明其运算顺序与整数的运算顺序一样。
(4)整数的运算定律在小数中仍然适用,运用这些运算定律可以使计算简便。
三、试一试
学生尝试练习,能简算的进行简算。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进行个别辅导。最后,进行集体订正。
四、练一练:
第1题:要求学生脱式计算小数的混合运算,能用简便方法的用简便方法计算。
第2题:提供的题材是有关环保的内容,通过计算使学生体会到试用一次性筷子要浪费很多木材,而大树可以用来净化环境,使学生在练习小数乘法的同时,受到环保教育。
五、全课小结。
板书设计
手拉手
方法一:12.8×3=38.4(元)
方法二:(12.8+7.2)×3
=20×3
=60(元)
方法三:12.8×3+7.2×3
=38.4+21.6
=60(元)
学生板演练习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教学设计:
一、
1、
0.4×3=
1.8×3=
2、整数运算定律
(1)填一填
(a+b)×c=
a×b×c=
(2)算一算
26×34+26×26
125×7×8
二、
1、导入谈话
以上复习的内容是整数的简便计算,猜一猜,这些运算定律在小数中是否适用?
2、尝试练习
(1)4.7×2.5×4
1)
2)
3)
方法一:
4.7×2.5×4
=11.75×4
=47
=7.25×(43+57)
=7.25×100
=725
3、课堂小结
三、课堂练习
课本48页“试一试”
49页“练一练”,让学生板演。
四、布置作业:
教学反思:
第8课时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2、通过练习进一步掌握小数混合运算和简便运算。
3、能用小数乘法和加减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1、通过练习进一步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2、通过练习进一步掌握小数混合运算和简便运算。
教学难点:
正确计算小数乘法、小数混合运算和简便运算,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
教学设计
一、算一算。
1、口算。教师出示口算卡片,开火车进行。
2、竖式计算。
3.8×4=
0.86×1.2=
二、解决问题。
第1题:
结合我国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计算飞船在太空大约运行的时间,一方面练习了小数的乘法,另一方面受到爱国主义的教育。
第2题:
体现了小数乘法在生活中的实际运用。要使学生明确,用本期的读数减去上期的读数就是实际的用量。
三、估一估,算一算。
第3题:
结合本班的实际情况,计算一年能节约水多少立方米,不仅练习了小数乘法,同时受到了节约用水的教育。
第4题:
通过游戏的形式练习小数的乘法,并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
首先,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再让学生任意选一行、一列或斜行,找一找、算一算。
第5题:
鼓励学生先自己估算,交流估算的方法,再看懂书上的估算方法。
四、全课小结。
通过本节练习课,你有何收获?
教学反思:
整理与复习(一)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52页—第55页的“整理与复习(一)”。
教学目标:
1、对第一、二、三单元的内容进行复习和整理。
2、巩固所学知识,同时培养学生整理知识的能力及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设计
一、说一说:
1、你学到了什么?
可以让学生翻阅课本中的第一、二、三单元的内容。
2、小组讨论与交流,以表格、网络图或者列举的方法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类整理。
3、小组间互相交流学习。展示小组的作品,介绍整理的方法,以培养学生进行反思和整理的能力。
二、想一想:
1、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可以让学生根据第一、二、三单元的内容,提出自己认为重要的、较难的或自己还不会的问题。
2、小组讨论与交流,尝试解决这些问题。
3、全班交流学习。展示小组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介绍解题方法,并将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归类。
三、练一练:
1、第一单元练习:
2、第二单元练习:
3、第三单元练习:
四、数学探索
第1题:通过实际操作,学生发现无论是什么四边形最后都是围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激发学生研究图形的兴趣。
第2题:从A到B有很多路可以走,有的是两个数相乘,有的是几个数相乘。主要练习用计算器做小数乘法,同时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
五、数学游戏
通过数学游戏,使学生进一步熟悉所学图形的特征,学习逐步缩小范围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同时发展有条理地表达的能力。
教学反思: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