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四年级数学认识图形教案

(2009-03-16 17:51:30)
标签:

杂谈

第二单元    认识图形

单元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22页—第37页的内容。

单元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的分类活动,整理图形,认识不同类别图形的特征。

2、通过对三角形的分类活动,认识并能识别哪些图形是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

3、通过直观操作,探索并发现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度。

4、通过摆一摆的实验操作,探索并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5、通过四边形分类活动,了解梯形的特征,进一步认识平行四边形。

6、欣赏图案,体会图案形成的过程,能在方格纸上利用对称、平移和旋转设计简单的图案。

单元教学重点 

1、认识并能识别哪些图形是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

2、探索并发现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度。

3、探索并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4、了解梯形的特征,进一步认识平行四边形。

单元教学难点: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探索活动中,并能有一些发现。

教学课时  7课时

及格率            优生率

预计达成率:

实际达成情况:

第1课时    图形的分类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22页—第23页的“图形分类”。

教学目标: 

1、通过分类对学过的一些图形进行整理归类,了解图形的类别特征。

2、通过实际操作,体会到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及三角形稳定性,认识这些特性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 

通过分类对已学过的一些图形进行整理归类,了解图形的类别特征。

教学难点: 

体会到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及三角形稳定性,认识这些特性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

我们在都市生活习惯了,有的人可能非常希望能去乡村看一看田园风光,今天我们就一起跟着这幅图来感受一下乡村的风景吧。

看,这幅图上有些什么图形?

二、自主探究,形成数学模型

1、这幅图上还有许多数学图形呢?从图上找出你认识的图形,并与同学进行交流。

你能画出你找到的图形吗?试试看。

把你找到的图形进行分类,说一说你是怎样分的。

汇报分三种情况:

按照图形是否是平面图形来分;

按照图形是否由线段围成来分;

按照围成图形的边数来分。

2、找一找。

看,这些美丽的图形中就有许多基本图形组成,你能找出来吗?

学生相互说一说。

三、实践活动

1、认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特性。

看,老师带来了几根小棒,可以作为图形的边,请你挑选合适的小棒,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2、自主探究,形成数学模型

(1)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

用螺丝固定后:拉拉看,你发现了什么?

平行四边形的框架容易变形;变来变去还是平行四边形。

再来拉拉看,指令:面积变小,面积变大,面积变得最大——原来就是长方形。

看来随便玩一玩都能发现好多数学的问题。

生活中你见过运用平行四边形的这个特性的情况吗?

如果是其它图形是不是也有这样的特性呢?

试一试梯形、三角形。拉一拉,你发现了什么?

(2)三角形有稳固性。

生活中见过运用这样的特性的情况吗?

分析怎样利用这两种图形特性的优势,避免这样的缺点。

我们再来看一块平行四边形的木板,可以拉动吗?为什么不可以了?

不过我们也可以来研究它。拿出平行四边形的纸片,你能剪出两个平行四边形吗?还能剪出什么?能剪出两个三角形吗?看一看这两个三角形的大小和形状怎么样?

四、总结。

你对所学图形又有哪些新的认识?

板书设计

图形分类

按照图形是否是平面图形来分。

按照图形是否由线段围成来分。

按照围成图形的边数来分。

平行四边形不稳固          三角形具有稳固性

教学反思:

 

 

 

 

 

 

 

第2课时    认识各种三角形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24页—第26页的“三角形分类”。

教学目标: 

1、通过分类认识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体会每种三角形的特点。

2、在分类中体会分类标准的严密。

3、在三角形的分类中感受各类三角形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 

通过分类认识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体会每种三角形的特点。

教学难点: 

在三角形的分类中感受各类三角形之间的关系。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

笑笑和淘气来到一个神秘的王国,他们很想了解这个神秘的王国,你们想一起去吗?那就帮他们打开这个神秘王国的大门吧,密码是——一个谜语:提示语:红领巾、图形、稳固性。

学生猜出谜底:三角形。

教师:能解释一下吗?

指名回答。

教师:知道杨辉与三角形究竟有什么样的关系吗?课后可以查阅大家提供资料。就让我们先进入三角形的王国吧。它们非常好客,派了很多代表来迎接我们。

二、自主探究,创建数学模型

1、哟,它们长得很相似的,找找它们有哪些共同点?指名回答。

三角形都有三条边,三个角,每条边都是一条线段。

2、有这么多共同点,笑笑和淘气眼都看花了,但定睛一看,还是有区别的,你们发现了吗?

教师:这些三角形看着这些长得相似,但实际上大大小小、形状各异、零零乱乱,今天让我们来整理一下好吗?

板书:三角形分类。

学生进行分类活动,教师巡视。

3、谁愿意上来展示一下你的研究成果?

从角分: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讲解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斜边。

从边分:等腰三角形和没有相等的边的三角形。讲解:等腰三角形的各部分名称。在等腰三角形中有没有三条边都相等的?(等边三角形)

交流成功经验。

三、巩固与应用

1、第25第1题:猜三角形。

学生先独立猜一猜,再进行同桌交流,最后集体汇报。

教师注意引导学生正确思考第二幅图。让学生体会到有一个角是锐角的三角形不一定就是锐角三角形,必须三个角都是锐角才能断定这个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

2、在点子图上画三角形。

画一个直角三角形;画一个钝角三角形;画一个锐角三角形;

画一个等腰三角形;

画一个直角三角形,一条直角边是3厘米,一条直角边是4厘米;

一个钝角三角形,但又是等腰三角形;

一个等腰三角形,顶角是直角。

3、剪一剪。

(1)把一张长方形纸片沿图中虚线剪成两个三角形。

(2)怎样在一张长方形纸片上剪出一个等腰三角形?

(3)正方形纸片沿图中虚线剪成的两个三角形是什么三角形?

四、总结,拓展

在这节课的探秘中你了解到了什么?你还想研究些什么?

拓展:维恩图。

板书设计

三角形分类

直角三角形             不相等边三角形

从角分:锐角三角形      从边分: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

钝角三角形             

 

教学反思:

 

第3课时     三角形内角和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27页—第29页的“探索与发现(一)”。

教学目标: 

1、通过测量撕拼、折叠等方法,探索和发现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和等于180°。

2、已知三角形两个角的度数,会求出第三个角的度数。

3、经历三角形内角和的研究方法,感受数学研究方法。

教学重点:

1、通过测量撕拼、折叠等方法,探索和发现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和等于180°。

2、已知三角形两个角的度数,会求出第三个角的度数。

教学难点: 

经历三角形内角和的研究方法,感受数学研究方法。

教学设计: 

一、创设问题情境

教师:一天两个三角形发生了争执,他们请你们来评评理。大三角形说:“我的个头大,所以我的内角和一定比你大。”小三角形很不甘心地说:“是这样的吗?”。今天让我们来做一回裁判吧。

二、自主探究,创建数学模型

1、分小组测量,比较。

鼓励学生寻找不同形状的三角形,填在书上。

2、你发现了什么?学生组内交流。

3、还有什么方法可以验证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吗?

那如果把三个角撕下来,拼在一起,应该很接近平角了?这是三角形的一个很隐秘的特征,你们的发现真了不起!

三、巩固与应用

1、那如果知道三角形三个角中的两个角,就应该可以知道另一个角的大小了。第28页试一试第3题。

学生独立练习,教师巡视,进行个别辅导。

2、第29页“练一练”第1题。

学生独立练习,教师巡视,进行个别辅导。

3、第2题。

钝角三角形两个锐角的和不可能大于90度;直角三角形两个锐角的和是90度。所以,钝角三角形所错了,直角三角形说对了。

4、实践活动。

四、总结与拓展。

这节课你了解到了什么?

等腰三角形是对称图形吗?如果知道一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只知道其中一个底角是50°,你能知道其它两个角的大小吗?

板书设计

三角形内角和

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

教学反思:

第4课时     三角形边的关系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30页—第31页的“探索与发现(二)”。

教学目标:

1、通过画一画、量一量、算一算等实验活动,探索并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2、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

3、应用发现的结论,来判断指定长度的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

教学重点: 

探索并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教学难点: 

应用发现的结论,来判断指定长度的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

教学设计: 

一、数学活动

1、出示几组长短不一的小棒,想一想,摆一摆,能用这些小棒摆成三角形吗?

第一组:3厘米,4厘米,5厘米。

第二组:3厘米,3厘米,5厘米

第三组:3厘米,2厘米,5厘米

第四组:3厘米,1厘米,5厘米

2、学生进行实验,并填写书上的表格。

3、组织汇报。

通过实验,学生发现并不是任意三根小棒都可以围成三角形。教师出示不能围成三角形的情况,你发现了什么?想一想,为什么?

教师引导学生得出以下结论: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4、质疑。

教师:是不是任意两条边的长度的和一定比第三条边大呢?

学生画一画,算一算。并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肯定得出结论。

二、运用知识模型

1、第31页“练一练”第1题。

(1)学生独立进行判断,教师巡视,进行个别辅导。

(2)组织学生进行汇报,并说一说是怎样进行判断的。

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发现,只要将两条最短的边想加的和与第三边进行比较,大于第三边就可以围成三角形,否则就不能围成三角形。

2、摆一摆,从下面的5根小棒中人以取出3根小棒,摆出两种不同的三角形。

3厘米,3厘米,3厘米,4厘米,6厘米。

第一种:3厘米,3厘米,3厘米。

第二种:3厘米,3厘米,4厘米。

第三种:3厘米,4厘米,6厘米。

3、摆一摆,填一填。

(1)3根同样长的小棒,能否摆成一个三角形?他是什么三角形?

(2)4根同样长的小棒,能否摆成一个三角形?他是什么三角形?5根,6根呢?

四、全课总结。

板书设计

三角形边的关系

 

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a+b>c      b+c>a      a+c>b

 

教学反思:

 

 

 

 

 

 

 

 

 

 

 

 

 

第5课时    平行四边形、梯形的认识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32页—第33页的“四边形分类”。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分类等活动,了解梯形的特征,进一步认识平行四边形。

2、知道长方形、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教学重点: 

了解梯形的特征,进一步认识平行四边形;知道长方形、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教学难点: 

了解梯形的特征,进一步认识平行四边形;知道长方形、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

看,淘气剪了许多四边形,你能将这些四边形进行分类吗?

学生对图形进行分类后进行汇报。

二、探究新知

1、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教师展示学生的分类方法,如和课本不一致,引导学生观察智慧老人的分法,并总结板书: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

请学生说一说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

如学生说不出平行四边形对边相等,教师可以准备几根小棒,提问:你能选几根拼出一个平行四边形吗?你认为应该选择什么样的四条边?

学生进行选择,拼摆。讨论得出结论:平行四边形每组对边想等。

2、长方形、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教师:长方形、正方形是平行四边形吗?

教师引导学生根据特征得出:长方形、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3、体会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四边形之间的关系。

教师边引导边板书:如果用一个圈把平行四边形都放在里面的话,请你也画一个圈来表示长方形、正方形。如果平行四边形的外面再画一个圈,你觉得这应该是什么?再用一个圈画出梯形的地盘,应该怎么画?试试看。

三、巩固练习。

1、在第33页的点阵图上画出平行四边形、梯形和三角形。

学生独立完成,注意指导学生在画图是,借助点子,将图形画得美观。

2、第32页填一填,找一找,下面图形中哪些是平行四边形?为什么?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3、拼一拼。

(1)剪一剪。

你能将一个平行四边形剪成两个平行四边形吗?还能剪出什么?能剪出两个三角形吗?看一看这两个三角形的大小和形状怎么样?

一张三角形的纸片,能剪出一个梯形和一个三角形吗?

(2)拼一拼。

第33页   第3题。

下面哪两个图形能拼成长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剪下附页2图形3中的图形试一试。

(3)变一变。

如果把一个梯形,一条边不断地变小,一直小到一个点,就是什么形状?一直大到和下底相等,就是什么形状?

四、全课总结。

你对这几种图形又有哪些新的认识?

板书设计

四边形的分类

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         

 

教学反思:

 

 

 

 

 

 

第6课时    图案欣赏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34页—第35页的“图案欣赏”。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图案,体会图形排列的规律,感受图形的美。

2、会利用基本图形的平移、旋转、对称,设计自己喜欢的图案。

教学重点: 

1、通过欣赏图案,体会图形排列的规律,感受图形的美。

2、会利用基本图形的平移、旋转、对称,设计自己喜欢的图案。

教学难点: 

会利用基本图形的平移、旋转、对称,设计自己喜欢的图案。

教学设计: 

一、欣赏图案

呈现教材中的图案让学生欣赏。

教师:这些图片漂亮吗?你知道这些图案是怎样制作出来的呢?

学生自己想一想,再与同桌进行交流。

二、自主探究,构建数学模型

1、如果就给一个基本的图形,你可以制作出来吗?怎样制作?

学生先说一说,再进行制作,教师巡视进行个别指导。

2、其它图案的基本图案是什么?怎样制作的?

3、活动:教材第35页。按照教材中的方法进行制作。

三、布置作业。

1、在附页中设计喜欢的图案。

2、回家收集漂亮的图案,看是怎样制作出来的,到全班交流。

 

教学反思:

 

 

 

 

 

 

 

 

 

 

 

 

 

 

 

 

 

 

第7课 数图形中的学问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36页—第37页的“数图形中的学问”。

教学目标:

1、体会到按一定的规律或分类去数,可以做到不重复、不遗漏,发展有序思维。

2、体会到在数图形中有许多规律可寻,有些可以与数列相对应。

教学重难点:

发展学生的有序思维,让学生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

1、   出示小猫图案和人脸图案

你看出这两个图案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

二、自主探究,构建数学模型

1、   数一数有几个三角形,人脸图案中有几个正方形。

你觉得哪个更容易数清楚?为什么?

2、对于错综复杂的情况,你有办法可以数得不重复、不遗漏吗?

3、我们可以用分类的办法。基本图形

4、练习:第38页练一练。

三、总结

1、第38页第4题。发现什么规律?

四、拓展

数学游戏:层层叠  

 

 

教学反思:小猫图对于学生来说还比较容易,但是人像图对于学生来说就比较困难,在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按一定的规律或分类去数,这样可以做到不重复、不遗漏。这样发展了学生的有序思维。教学效果很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