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江湖之争”,谁能领先一步(2)

(2010-05-18 09:13:46)
标签:

杂谈

分类: 城市与区域竞争战略

               区位优势集中长三角VS分散多方

   

罗天昊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和皖江城市带,均是江西和安徽唯一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区域性发展规划。而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方面,他们面临着直接的竞争。

 

    在皖江城市带的规划中,明确指出其承接产业转移的区域为长三角,意图实现皖江区与与长三角分工合作、优势互补、一体化发展,成为在全国有重要影响力的城市带。

 

    皖江城市带包括合肥、芜湖、马鞍山、铜陵、安庆、池州、巢湖、滁州、宣城九市,以及六安市的金安区和舒城县,共59个县(市、区),土地面积7.6万平方公里,皖江城市带的规划为“一轴双核两翼” “一轴”包括安庆、池州、铜陵、巢湖、芜湖、马鞍山6个沿江市,这是承接产业转移的主轴线;“双核”指合肥、芜湖,是安徽省目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发展最具活力和潜力的两大增长极,是承接产业转移的核心区域;“两翼”包括滁州和宣城市,着力打造承接沿海地区特别是长三角产业转移的前沿地带。

 

    皖江城市带的主要城市都在长三角经济区的辐射半径内,是长三角向中部地区转移产业的最近区域。目前,皖江城市带通往东部的立体交通网络已初步形成,这一区域距离长三角最远的城市安庆,到上海也只有3个多小时,随着宁安城际铁路、800里皖江黄金水道治理、安庆机场扩容等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建成,将进一步改善皖江城市带的交通条件,实现与长三角交通的网络化对接。

 

    据安徽省发展改革委主任沈卫国介绍,皖江城市带区位优势明显,是安徽东向发展、融入长三角的桥头堡和第一站,亦是长三角向中西部地区实施产业转移和辐射的最佳区域,具有产业基础好、要素成本低、配套能力强等综合优势。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皖江城市带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已经初具规模,为皖江产业带的进一步承接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皖江城市带加工产品的50%以上为长三角配套,汽车、家电等产业所需零部件70%左右来自长三角。

 

    据统计,2005年——2008年,皖江城市带实际利用外资额年均增速达到43%,分别比全国、长三角、中部地区平均增速高27.8、25.4和15.4个百分点。同期,皖江九市利用省外境内资金年均增长达65%,2008年达到了2163.9亿元,已占全省的70%以上,其中来自长三角的资金占55%,皖江城市带已成为与长三角联系最为密切、承接产业转移较多的区域之一。

 

    皖江城市带处于中国人口密集、消费需求较大的最靠近东部的中部地区,以合肥为中心,半径500公里覆盖上海、江苏、浙江、河南、江西、湖北、山东、安徽七省一市,这一区域经济发展水平高,消费潜力巨大。无论是国内生产总值,还是社会消费额,占全国的比重都接近1/2。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是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海峡西岸经济区等重要经济板块的直接腹地,亦是中部地区正在加速形成的增长极之一。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包括南昌、景德镇、鹰潭3市,以及九江、新余、抚州、宜春、上饶、吉安市的部分县(市、区),共38个县(市、区),国土面积为5.12万平方公里。从区位来看,鄱阳湖生态经济区鄱阳湖地区位于沿长江经济带和沿京九经济带的交汇点,是连接南北方、沟通东西部的重要枢纽。依托长江,上连湘楚、下通皖江,同时毗邻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海峡西岸经济区,既与沿海发达地区山水相连,又与中西部地区直接相通,毗邻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是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支点。

 

    据江西基本省情和鄱阳湖区域的经济地理特征,区域交通布局将以环鄱阳湖运输通道为核心,呈放射状连接周边省区域经济中心和城市群的“一环十通”运输通道。今后陆路通过京九连接南北,水路通过九江,南昌港口等,连接东西,而通过南京国际航空港,景德镇,宜春月明山,上饶三清山等机场,连接各个区域,水、陆、空各种交通方式一体化后,将形成连接南北、沟通东西的综合运输通道格局。

 

 

    根据自然生态系统的不同特征和经济地域的内在联系,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划分为三个区域,从内到外依次是:湖体核心保护区,滨湖控制开发带,高效集约发展区,而鄱阳湖承接东部产业转移,亦主要在高效集约发展区。

 

    在承接产业转移方面,皖江城市带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在长三角区域存在竞争关系,相对而言,皖江城市带优势更大,而鄱阳湖承接东部产业转移,主要集中在浙江。

 

    不过,鄱阳湖承接产业转移的区域更广。而在鄱阳湖区内,上饶则是承接产业转移最为地典型的区域。

 

    据张爱平介绍,如果以上饶治所驻地信州区为圆心,则上饶至长三角重镇浙江义乌只有一个半小时,到金华两个小时,到杭州,宁波只要三个小时,到温州四个小时,到上海动车不到四小时,汽车自驾五小时,到福建武夷山高速公路只要一个小时。

    同时,从北京至福州,从长沙至上海的高铁,即将动工兴建,建成后上饶到杭州一个小时,到上海两小时,到北京5个小时,同时,上饶的三清山机场亦在新建中,等全部完工,则将上饶与长三角,海西经济区,怀渤海经济区联成一体。

 

    在上饶治所驻地信州区,其工业结构非常独特,相对于一般的主城区以工业无主的经济格局,信州的形成了有色金属、光伏光学、机械电子、物流商贸等四大重点产业,而在过去的2009年,商贸对于信州经济的贡献,竟然超过了50%以上,为全国罕见。而其中一个很大的原因,就在于信州周围的200公里之内,无论是江西本地,还是浙江,福建,均在其辐射之内,同时,以信州为中心,区域内的六个县城形成了半小时的经济区。而信州最大商贸城江南商贸,竟然超过南昌的商贸城,成为江西最大的商贸市场。

 

    目前,信州承接东部产业转移,亦具有典型的兼顾长三角,海西,珠三角三地的特点。据张爱平介绍,信州目前引用的外来资金,60%以上来自长三角,主要集中在浙江。目前,信州与宁波结成了有好城市,宁波甚至在信州设立了无水港口,信州的产品,可以通过海关直接出口。而浙江的其它城市如温州,台州,金华,义乌,杭州等地资金,亦大量进入信州。

 

    而在去年出台的海西经济区的规划中,信州亦是重要辐射对象,信州乃至江西最大的江南商贸城,就是福建商人投资。而珠三角的商家,则主要投资商贸,专卖店等项目,最典型的是来自顺德的家具批发市场。

 

    总体而言,皖江开发区主要优势集中在在长三角,是长三角向中西部地区实施产业转移和辐射的最近区域。

 

    而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是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海峡西岸经济区等重要经济板块的直接腹地。

 

    双方在长三角产业转移上存在竞争,一个优势集中,一个面向多方,优势分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