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安蘭老師讀愣嚴經筆記32 上  從迷積迷,以歷塵劫

(2012-10-30 08:30:03)
标签:

杂谈

安蘭老師讀愣嚴經筆記32 上  從迷積迷,以歷塵劫

 

佛告阿難。根塵同源。縛脫無二。識性虛妄。猶如空華。

向外跑便是根塵,向內伏便是解脫,所以結縛和解脫亦是無二的。

至於能分別之識性,只是前塵虛妄相上所起之妄想,。

「解脫之本在六根」是整部《楞嚴經》的重點,

也是長久以來沉溺於生死苦海,不得出離的眾生救命

的浮木。如何在這看似真實卻是如幻如化的世界中,

找到解除憂苦的方法呢?必須從自己身心的五蘊著

手,認真的看待自己的生命。

 

為什麼眾生卻有這麼多的苦迫、生死?

只因一念不覺,妄上加妄,將貪瞋痴覆蓋在清淨自心上、不斷地在惑業。

 

苦中打滾,隱蔽了如來藏的妙真光明,以致歷經塵劫,不得出離,如經文所說:

「自諸妄想,輾轉相因,從迷積迷,以歷塵劫,雖佛發明,猶不能返。」(卷四)

《六祖壇經》所說「煩惱即菩提」、「生死即涅槃」的意思相同,所以,禪宗很喜歡這部經。

 

安蘭老師讀愣嚴經筆記32 中

不學則迷 - 一切法得成於忍

 

一切眾生。自從無始一念妄動。而有無明。

從迷積迷。以歷塵劫。起心動念。多造惡業。能為障礙。即障蔽自己佛性。

業障不除。佛性不得現前。

故我釋迦如來。唱此念佛法門。教人消除業障。

以發心念佛。即是大智慧現前。

譬如一燈光明。能破千年暗室。念佛滅罪。亦復如是。

我們每一天每一時刻,我們應該就是要注意這念心,心若是迷就生煩惱,造業日增,心門若閉鎖起來,那就拒善犯法,所以「蒙蔽心思慧障明目」。

In every day and every moment of our lives we should be paying attention to our mindsets. If we are confused, afflictions will arise, and we will accumulate karma day by day.

If our hearts are closed, then we keep goodness away and commit transgressions. So we "obscure the mind and the eye of wisdom".

那經文裡面就這麼說,「弟子眾等,自從無始以來,至于今日,積聚無明障蔽心目,隨煩惱性造三世罪。」

It is stated in the Repentance text, "We disciples, from Beginningless Time till now, have accumulated ignorance that obscures the mind's eye. Following our afflictions we have created evil in the Three Periods."

從這幾句經文我們也能夠體會,我們人人都是佛的弟子,所以我們天天上殿來做早課,面對佛、法、僧,就是要以虔誠的心,我們自己要自問自己:「我們從無始至今,無始以來,我們一直一直都是,沉迷在苦海中。」

We can understand from this passage that we are the disciples of the Buddha. We gather for the morning service every day in front of the Buddha, Dharma and Sangha, so we should always be sincere. We must reflect upon our selves every day. From Beginningless Time till now, we have been floating in the sea of suffering.

 

安蘭老師讀愣嚴經筆記32 下  無明就是無知

業障、乃三障之一。依惑障而造業障。

由業障而受報障。你我各各輪迴六道。具足三障。若得宿業消除。新業不作。則果報自可不受。

楞嚴經是探索宇宙人生真理的一部了義經,古德云:〔自從一讀楞嚴後, 不看人間糟粕〕。昔日憨山大師亦云:不知楞嚴,則不知修心迷悟之關鍵。

佛陀於佛經中很清楚的說到:**[無明就是無知].

 

雜阿含經298中世尊開示說:彼云何無明?

若[不知]前際'[不知]後際'[不知]前後際,[不知]於內, [不知]於外,[不知]內外,[不知]業,[不知]報,[不知]業報,[不知]佛,[不知]法,[不知]僧,[不知]苦,[不知]集,

[不知]滅,[不知]道,[不知]因,[不知]因所起法,[不知]善不善,有罪無罪,習不習,若劣,若勝,染污,清淨,

分別緣起,皆悉[不知],於六入處,[不如實覺知],於彼彼[不知].不見,無無間等,癡闇.無明,大冥.

是名[無明].

 

在於修學四聖諦的修行之上[不知]苦,[不知]集,[不知]滅,[不知]道.便是無明.

 

比如說嬰兒是一出生就是無知的,所以才會時常不知危險為何物,而做出種種危險的動作.

所以禪宗頓悟明心見性就是認識自己的真心.

認識一切唯心造之後,才能真正的突破無明及妄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