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兰老师地藏经笔记 无毒鬼王成了财首菩萨
(2012-09-15 13:59:20)
标签:
文化 |
分类: 艺术论坛 |
安兰老师地藏经笔记
读地藏经,才知道诸鬼也有很多的善鬼,还可以成为菩萨,现在就和大家讲讲无毒鬼王。
孝女光目女,就是地藏菩萨的前身,她到地狱找母亲,遇到无毒鬼王。
无毒,就是无染的意思。
鬼王说:「于兹可见,菩萨以种种形,甚至出现鬼王形,为众生于诸时作种种度化之事,实难可测,这种事,实在难信。」焦面鬼王是观世音菩萨。无毒鬼王是财首菩萨。笑面鬼王是地藏王菩萨。
这一段话很有意思,菩萨与鬼王本一体,互相幻化。
凡是有福德的。方才可以称王。
这鬼王有什么福德呢。
因这个鬼。存心肯怜愍人。不肯毒害人的。所以称王。
也就叫做无毒。但是这无毒鬼王。也是菩萨所化的。
《地藏经》中有位财首菩萨,他是无毒鬼王所修成的。财首菩萨修行七圣财,就是七种财宝:
(一)信。这是修行的一种财宝。为正信能够受持正法。
信仰:《华严经》云:「信为道源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根。」
《大智度论》也说:「佛法大海,唯信能入,唯智能度。」可见信仰、信心是一切善行的根本。
人生有了信仰、信心,就好像进入宝山,有了双手可以自由挖宝一般。所以「信仰」是学佛人的第一财富。
(二)戒。这是修行的一种财宝;出家人一定要受戒,才是完整的出家人。因戒为解脱之本,能止防身口意之恶业。持戒:戒的根本精神是不侵犯而尊重。一个拥有戒德之人,所到之处必受尊重信赖。戒律保护我们不失人身,犹如交通规则保护行人的安全。所以「持戒」是善法的阶梯,更是进趋佛道的根本财富。有了戒,必能够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戒财就是谨守佛陀戒律的财富。戒是清凉剂,有了戒就能防非止恶。
(三)多闻。这是修行的一种财宝。因能闻佛声教,则开发妙解。闻法:所谓「以闻思修,入三摩地」,学佛的第一步就是要多闻熏习,从听闻正法而契入佛道。佛法难闻既是八难之一,得「闻」佛「法」当然是殊胜难得的财富。
精进:精进是一种积极进取、专注向上的态度。凡是正当、有益于人的事,坚持努力去完成就是精进。能拥有「精进」的财富,所做一切必能成就。佛法难闻是四难之一,能够听闻了义之佛法,就有了得度的因缘,是十分殊胜的财富。闻法是闻于心,不是闻于耳。当今之人,福报极浅,一打开电视机,所收闻到的不是诲淫就是诲盗,听闻这些迷惑颠倒的音声,怎会证道,远离苦果呢?所以学佛人要有听闻正法的财富。
(四)舍。布施也是修行的财宝。能够舍施且运平等心,无憎爱想、吝惜。布施:练习布施分享是行菩萨道的第一堂功课。世俗人追逐五欲,如同被黄金打造的枷锁套牢;学佛人从分享之中,从执着牵绊里解脱出来。佛陀不论讲四摄或六度,一定都先说布施,「布施」实在是最好的财富。舍财”。舍就是能够舍离一切,而心无染着。世俗人被财、色、名、食、睡所牵绊,生生世世,在六道中轮回不息。修行人能够舍离这些贪恋,万缘放下,所谓放下布袋,何等自在。有了舍的境界,内心一片平等,毫无执着。这就是学佛最好的财富。
能闻才能舍。舍什么呢?舍身外之物,舍内心的烦恼。修行的过程就是一个舍的过程。
只有舍才能前进。
行布施能够使我们的贪心逐渐淡化。因为布施就是对治贪心。贪心越大,烦恼就越多,修行就难以进步。所以这贪、嗔、痴,必须在修行的过程中,要一点一点地去舍。舍一点,就进一步。能舍就能生智慧。反过来,有智慧就能舍,是一种相互促进的辩证关系。
(五)智慧。要有智慧,这也是修行的财宝。
定慧:学佛之人心常清净,自然由定心而生慧。慧就是通达事理、决断疑念的能力;是修行人所追求的境界,有了定慧才能解脱生死的束缚。所以,可以说「定慧」是最上的财富。
慧财”。慧就是具有通达事理,决断疑念的能力。有了慧,就能生道,就能够断除烦恼,光明无量。它是修行人所追求的境界。但必须前面六财先具足,才能得到这个慧财。
苦从哪里来的?从迷来的;乐从哪里来的?是觉来的。所以,苦乐是果,因是迷悟。要帮助一切众生离苦得乐,那你一定从因上去做 。
(六)惭。这也是修行的财宝。第四是“惭财”。惭就是对自己的行为,深加反省,一旦有了过错,马上生出羞耻心,力誓改过。常言:“不怕念起,只怕觉迟”。能够时时觉察自己的过失,就是有向圣之心,这样离道自然不远。所以学佛人须有惭财。
(七)愧。本来「惭愧」两字是合在一起,但在这里两个字是分开。惭愧:所谓自惭愧他,自己反省,觉得有愧于心,对不起自己,叫「惭」;觉得有愧于人,对不起别人,叫「愧」。《佛遗教经》说:「惭愧之服,无上庄严。」能够察觉自己的过失,而起惭耻之心,产生改过的力量,所以「惭愧」是修道者不可或缺的财富。
第五是“愧财”。愧是能够检省自己那些事愧对了别人,而发露忏悔。时时替别人设想,是菩萨度众的悲心。能够彻底扫除内心之贡高我慢,心存恭敬,永不造愧人恶事,这样心中有所觉悟,则光明在望。这是学佛人必须有的财富。
本来惭和愧是一种心理状态,不属于财富,但是惭愧能够守护信、戒、闻、舍、慧,使它们能够不断地增进。所以,佛教把惭、愧两种善法比作守护财富的特质。 这些都是修行所应有的财宝,因有信、戒、多闻、舍、智慧、惭、愧这七种财宝,所以叫财首菩萨。
信、戒、闻、舍、慧这五件事是依次第而来的,这五件事就是财宝,是我们到彼岸的资粮,能够帮助我们从此岸度到彼岸。
这五种财宝能救济我们的贫穷——善法的贫穷。惭愧就是守宝的特质,守护这五种财宝。有惭有愧,就会增长信心,有惭有愧就能够持戒,有惭有愧就会行舍,有惭有愧就能增长智能。
所以惭、愧这两种善法对于前面讲的信、戒、闻、舍、慧,能够起到保护的作用,所以也是属于财宝。
这七件事加在一起,就是我们学佛人的精神财富,就是我们通向圣人境界的资粮,故名七圣财。
既然世间财富是那么无常,为什么佛门在过年时也说「恭喜发财」呢?其实佛门说的发财,发的是法财,也就是资助成就佛道的「七圣财」。有了佛法的七圣财,不只现世得利益,未来更是靠它超凡入圣,永离苦海。
你可能从來没有想过:一个简单的意念,就可以改
变世界!宇宙是由一个浩瀚的能量场互相連接,每
个意念都带着具体可触的能量,足以转化他物,如
果善加利用,不但可以改善个人生活,甚至可以转
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