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安兰老师地藏经笔记  菩萨十地  9 善慧地

(2012-09-11 12:45:47)
标签:

安兰

言语表达能力

顺正理论

地藏经

理解能力

文化

分类: 艺术论坛

安兰老师地藏经笔记  菩萨十地  9 善慧地
菩萨九地,是善慧地。就是说此地菩萨的智慧,要能达到任何表现的时刻都是利益的,没有伤害的,这才叫做「善慧」。像四地菩萨的「焰慧」,只是显现的一种力量而已

「善慧」这种力量的显现,要到达不会发生任何的伤害、后遗症、或者是缺点。结果只有利益,也就是所谓的饶益功德,这就是善慧地的境界。

众生的心非常复杂,就像热带的雨林、种种丛林、种种相,第九地的菩萨都如实知,了如指掌,清清楚楚的。知众生业力,观众生行,习气种种相。对众生有很深的观察与同理,弄得清清楚楚。深灭智行,威猛其中。用神通力,破解众生的因果律。帮住众生要在因上帮,果是众生个人要承受的,也是我们一生的功课。所以帮忙要在因上去帮忙,不要在果上帮。如果在果上去帮助,就会失去意义。有一个小册为如何帮因。

如果在果上帮,自身反会受到因果律的反击,反而担业了。这是我们学九地善慧地,很重要的功课。

就佛教来讲,「理论」属「真谛」,「人事」则属「俗谛」「真谛」的道理是「心无染着、具足智慧善根」,而「俗谛」则是要人圆事圆,发挥慈悲的功能去利益人群。因此,我们应该要真俗并行

「十魔车」,里面有一项是「善根魔」,是指行了善事却一直放在心上;想着:我做了很多善事,该当得到什么福报……。如果是为了求得福报才行善,便违背了行善的原意,反而会招来烦恼,容易丧失了为善的原动力。

  〔注〕十魔军:指修行佛道之十种障碍。即欲、忧愁、饥渴、爱、睡眠、怖畏、疑、含毒、利养、高慢。

九地菩萨修习『力』波罗蜜,一为思择力,一为修习力,基于思择与修习的功力,所以能恒久度化众生而无碍。观众生行,放闻持光。
九地菩萨圆满力波罗密,力有两种,一是思择力,属于理解方面的,一是修习力,属于实践方面的

 

二者合一,则解行相应

无性菩萨之《摄论释》卷七云:「言善慧者,谓得最胜四无碍解,无碍解智,于诸智中,最为殊胜,智即是慧,故名善慧。」何谓「四无碍解」?今谨依丁福保氏《佛学大辞典》释云:

   「又云四无碍智、四无碍辩,是为诸菩萨说法之智辩(案:此四无碍解,初地以上之菩萨,仅得其部分,至第九地始得其四),约于意业而谓为解、谓为智,约于口业而谓为辩。

    法无碍 —— 名句文能诠之教法,名之为法,于教法无滞,名为法无碍(案:「法」有轨持义,轨谓轨范,可生物解;持谓任持,不舍自相。今此名句文,能持所说义,及能令生物解,故名之为「法」)。

    义无碍 —— 知教法所诠之义理而无滞,名为义无碍(案:「义」即诸法自相、共相。见《顺正理论》卷七十六)。

    辞无碍 ——  又云词无碍,于诸方言辞,通达自在,名为辞无碍(案:即能了知世语、典语,于诸方域,种种差别也。)

    乐说无碍 —— 又云辩说无碍,以前三种之智,为众生乐说自在,名为乐说无碍。又契于正理,起无滞之言说,名为辩无碍,无滞之言说,即辩也。」《顺正理论》卷七十六云:「即于文义,能正宣扬,无滞言词,说名为辩。」

    又《八十华严》卷三十八载:「菩萨住此善慧地,以法无碍智,知法差别;义无碍智,知义差别;辞无碍智,随其言音说;乐说无碍智,随其心乐说。」

    总之:善慧地菩萨,具有四种自由自在而无所滞碍之理解能力(即智解)及言语表达能力(即辩才),此四种无碍,皆以智慧为本质,故称为「四无碍智」;若约理解能力言之,称为「四无碍解」;若约言语表达能力言之,则称为「四无碍辩」。

善慧地菩萨,具有四种自由自在而无所滞碍之理解能力(即智解)及言语表达能力(即辩才),此四种无碍,皆以智慧为本质,故称为「四无碍智」;若约理解能力言之,称为「四无碍解」;若约言语表达能力言之,则称为「四无碍辩」。

闻者悉欢喜,名为善慧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