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川渝行:拜水都江堰(6)

(2024-12-25 08:20:50)
标签:

川渝自驾行

拜水都江堰

二王庙

分类: 气象万千
(2024年8月15日摄於四川都江堰)川渝行:拜水都江堰(6)

川渝行:拜水都江堰(6)

川渝行:拜水都江堰(6)

川渝行:拜水都江堰(6)

川渝行:拜水都江堰(6)
      庙门前壁上有清代末年绘制的《都江堰灌溉区域图》,是极为珍贵的历史资料。
川渝行:拜水都江堰(6)
    二王庙 二王庙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岷江东岸的玉垒山麓,是纪念古代水利名家李冰父子的祀庙,是世界文化遗产都江堰的重要组成部分。 据文献记载,古代岷江时常泛滥成灾。战国秦昭王时蜀郡守李冰及其子率众开凿都江堰,调控江水,使整个成都平原既得灌溉、舟楫之利,又免水患、干旱之苦。二王庙原为望帝祠,百姓所缅怀和敬仰更名为崇德庙,宋以后,李冰父子相继被敕封为王,改称为二王庙。民国十四年(1925年)曾遭火焚,灾后募资重建。二王庙顺应山势,建筑主轴线呈现西南东北走向,为合院式布局。同时,设计者集巧思,转换山门前序院落空间,偏置入口,反而形成极有特色的“山门院落”。现占地面积约1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6000平方米。 2018年,二王庙古建筑群灾后抢救保护工程获国家文物局授予的“优秀文物保护工程特别奖”。此外,修复工程还获得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奖”“国家传统建筑文化保护示范工程”等奖项。 (有关资料来自网络)
川渝行:拜水都江堰(6)
     二王庙建筑群最突出的风格是不强调中轴对称。庙宇完全依照自然地理环境,上下重叠交错建设,建筑上下高差达50米左右,形成庙台叠起、曲廊连环的建筑风格。从下往上看,登临一层,上面还有建筑;从上往下看,殿宇重重,错落有致。二王庙的入口为东西方向的长形院落,与岷江河道同一方向,是松茂古道的一部分。临江面有疏江亭、小筑三楹及照壁小舍。疏江亭损毁后修成一整面围墙,上面绘有都江堰灌区图。台上有乐楼,重檐歇山层面。
川渝行:拜水都江堰(6)

川渝行:拜水都江堰(6)

川渝行:拜水都江堰(6)

川渝行:拜水都江堰(6)

川渝行:拜水都江堰(6)
     治水六字诀 三官殿墙壁上嵌刻的“深淘滩,低作堰”即李冰传世治水六字诀。旁边嵌刻的治水八字格言及治水《三字经》,也无不告诫着后人须谨遵李冰的教诲,防患于未然。
川渝行:拜水都江堰(6)

川渝行:拜水都江堰(6)

川渝行:拜水都江堰(6)

川渝行:拜水都江堰(6)

川渝行:拜水都江堰(6)

川渝行:拜水都江堰(6)

川渝行:拜水都江堰(6)

川渝行:拜水都江堰(6)
     小平题字 三官殿同样有一照壁,其上有邓小平同志题写的“造福万代”四个大字。一个转身,正殿正门前,可以清楚看到“二王庙”3个金字,此为爱国将领冯玉祥将军题写的匾额。
川渝行:拜水都江堰(6)

川渝行:拜水都江堰(6)

川渝行:拜水都江堰(6)

川渝行:拜水都江堰(6)

川渝行:拜水都江堰(6)

川渝行:拜水都江堰(6)

川渝行:拜水都江堰(6)

川渝行:拜水都江堰(6)

川渝行:拜水都江堰(6)

川渝行:拜水都江堰(6)

川渝行:拜水都江堰(6)

川渝行:拜水都江堰(6)

川渝行:拜水都江堰(6)

川渝行:拜水都江堰(6)

川渝行:拜水都江堰(6)

川渝行:拜水都江堰(6)

川渝行:拜水都江堰(6)


川渝行:拜水都江堰(6)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