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示意图方向为上东下西左北右南
庭院的南侧自西向东主要有古碑、佩秋二亭。这两座亭子严格地说都只是紧贴南侧院墙的半个亭阁,可以是庭院窄小的原故吧。
古碑亭内竖立着两方残损的石碑,左边这块为清乾隆元年所立,右边这块是清顺治七年所立的“屈贾双祠序碑”。二碑都是1996年在贾谊故居的夹壁内发现的。碑座于1997年故居前院地下出土。亭柱联为:“岳峻湘清长怀太傅,地灵人杰并驾三闾。”

古碑亭

岳峻湘清长怀太傅 地灵人杰并驾三闾
佩秋亭始建于清光绪二年,亭中原来陈列着的贾太傅石床,据说那独脚石床是贾谊当年所专用的坐床,历经“文革”浩劫,流传两千多年的石床就下落不明了。现亭内坚立的《大汉敕刻贾谊纪功碑》也是根据有关记载图片复制的,原物也早已无处觅其踪影。

佩秋亭

大汉敕刻贾谊纪功碑
庭院北侧自东向西主要有陈列室、碑廊、古井和柑树。
走进陈列室,迎面所见的是北墙上的贾谊语录。这些语录反映了贾谊的政治主张。例如:“牧民之道,务在安之矣。”贾谊认为安定是国家稳定、社会发展的核心,只要民众安居乐业,社会就能稳定发展。陈列室西厅名为“治安”,西墙上陈列着历代名人对贾谊的评论。中间的石盆可大有来头,据说是贾府当年原物。陈列室东厅名为“民本”,东墙上是那篇著名的《过秦论》。厅中间陈列的是故居屋柱的石柱基垫。
陈列室正厅北墙贾谊语录

陈列室西厅

陈列室东厅
碑廊沿北侧院墙而建,廊内现在陈列着历代名人咏贾诗二十二首、历代重修故居碑文五篇。古今名人咏贾诗选碑刻是故居陈列的一笔精神财富,从唐代孟浩然。杜甫。白居易。李商隐,到宋代王安石、明清各大家,到毛泽东的咏诗,经名家书刻,置于廊壁上,在书诗刻石的艺术光彩中映照出历史天空中的一抹彩霞。
碑廊




碑廊的西边便是古井和柑树。据说这植柑树还大有讲究。西晋《荆州记》以及北魏鹂道元的《水经注》记载:贾谊故居内有贾谊亲植古柑树一株。自那以后,历代重修故居时重植柑树成为重要内容,且多由湖湘行政长官与社会名流亲自参与,以示对贾谊的尊敬。南朝湘东太守张缵大修贾谊祠宅,制定祭祀规范,补植柑树,从此,植柑成为范例。光绪二年,湖南巡抚王文韶(后军机大臣),按察使夏献云大修贾谊故居,工程完毕,又亲植柑树,并请当时名士王闿运撰《柑赋》以作纪念。1999年重修故居,将柚子树当成柑树植于院内,被台湾学者发现指出错误。2009年整修故居时,依历史传统,由长沙市市长亲手植下这株柑树。
贾府柑树
柑树旁边,修篁掩映着一座四角石亭,亭中就是赫赫大名的贾谊井。据北魏鹂道元《水经注》记载,此井“是谊所凿,小而深,上敛下大,其状如壶。”可见其历史之悠久,是目前我国保存时间最长的仍可使用的古井,堪称天下第一井。二千多年来,历代重修故居,都是以此井为坐标。毛泽东的诗句“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就是指贾谊井和长沙另一口古井白沙井的井水。此井还流传着一段神话:晋时有个道人从这口井下去追赶一条孽龙,结果人和龙都从江西南昌禅林寺的那口井钻了出来。1999年洗井,出土大量金器、玉器、银元、铜币等物。井亭柱联“不见定王城旧处,长怀贾谊井依然”的诗句是唐朝诗人杜甫所写,所以贾谊井又名“长怀井”。
抚摸着光滑冰凉的井沿石,凝视着盈盈的幽幽的井水,不禁心生感慨,水井依然,故人安在?世事沧桑,欲说还休。


贾谊井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