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上海三联:刘弘章新著是告诉你怎么治病的书

(2009-07-20 14:22:26)
标签:

刘弘章新著

养生

三分治七分养

治病

刘纯

中医

健康

分类: 太医生饥疗法
 

《三分治七分养(全新修订版)》特约编辑答读者问



《三分治七分养(全新修订版)》刚出版,很多热心的读者纷纷致电致信给作者、出版社,询问初版与全新版有哪些重要的修正和增删?全新版的重要价值表现在哪里?以及值不值得回过头重新学习阅读?等等。我们请特约编辑马立群先生谈谈他的看法,这样可能会更客观一些。

下文根据马立群先生的谈话而整理,已经本人审阅。


这两个版本分别属于中国友谊出版公司、上海三联书店。我今天只是针对书稿的具体内容与编写的宗旨、理念,谈一些看法。

1、两个版本给读者的内容导向是不一样的。

初版书命名为《刘太医谈养生》,主旨:介绍养生的方法技巧。初版书2006年问世,配合了当时正在兴起的“养生热”,也就是踏入小康社会后,人们正在注重生活内容与质量的提高,讲究身体的健壮与舒适;推出《刘太医谈养生》,介绍明代御医提供帝王贵族的养生方法,很引人注目。《刘太医谈养生》2008年重印时,仍然称说书中讲了“最简单的养生技巧”、“最廉价的养生法”;封面上写有短语:“本书为你推荐:△20则皇家祖传独特配方;△10种养生技巧;△20个经典养生案例。”右上角还有“三分治七分养”5字宣传短语。

我看过那本书,书中讲的很多内容其实与宣传上说的有出入,尤其讲到癌症的发生与治疗,很长见识,很有说服力,那就不是用“养生”两个字可以涵盖的。去年,我中学的一位老师患胃癌,我买了一本送去,动员他采用刘太医的方法,不要放疗化疗。但后来得知,老师还是做了放疗化疗。师母转达老师的话:“我现在是要命!哪有闲工夫谈养生啊!”好端端的老师,放疗化疗以后,就软弱无力瘫在床上了。这件事给我触动很大,因为当前在我们中国,记录在案的明显慢性病患者就有2.6亿,有许多人只知道肝病、高血压、肾炎是慢性病,却不知大到癌症、小到亚健康,都是慢性病。预防和医治慢性病,不仅在中国,即使在美国、在全世界人民的生活中,都是一个来不得半点疏忽的问题。我们还刚刚步入小康社会,与封建社会帝王们的富贵闲适的生活没得比,我们的生活节奏很快,也许慢性病正在想你招手,你还浑然不知。所以,今天人们对中医治好慢性病的渴望,实际上比对健康与舒适的讲究要强烈得多。

作者之所以要出全新修订本,也是看到初版书社会效应中存在这个偏差,所以坚决把书名和内容扶正为《三分治七分养》。

刘太医学说遵循《黄帝内经》“治已病”、“治未病”的中医医学原理,“三分治七分养”作为刘太医治疗慢性病的独特有效的方法,其实就是“治已病”,其中的“七分养”也并非当下人们津津乐道的那种“养生”,而是慢性病治疗的一个过程。

当前人们津津乐道的“养生”,有的仅仅是西医的营养学,甚至与炫耀优越和财富等同起来了。与中医所提倡的相比,不是同一回事;我们千万不要误入旁路。要知道,养生的根本目的在于“治未病”,在于不病,刘弘章的《病是自家生(全新修订版)》才真正系统介绍怎么“治未病”,即怎么防病。

2、《三分治七分养(全新修订版)》突出了600年前中医所进行的一场重大改革

初版书命名为《刘太医谈养生》,以介绍“养生祖传配方+故事”的形式推出内容。作者本意是强调刘太医治疗慢性病的方法有根有据,有权威性,因此讲了600年前明代太医进行的“以囚试医”,但是他没能按66年“以囚试医”的实际进程,逐年逐月介绍,而是配合病历讲事。结果把600年前中医重大改革的实践的介绍分散、淡化了。

全新修订版《三分治七分养》注意到这个问题,做了重要的弥补。

一是作者对“以囚试医”的介绍,逐字逐句校勘,不仅纠正了初版书稿中的一些疏漏以及书中的出错,而且在叙述的构架上更注重严谨。《三分治七分养》的前面,作者原来加了一个前言,对修订内容作说明,其中一段话也许对广大读者来说非常重要,兹录如下:“从历史来看,推广使用三分治七分养的难点,也在三分治的药物难寻。我这本书把刘纯的试验过程告诉公众,细心的公众认真推敲试验过程,也许能找到三分治的思路。”

二是在基本框架不做大的变动的基础上,组织一篇专题文章,诠释、评说600年前中医的重大改革,并且放到当前正在进行的中医西医锐意改革进取的大环境里,进行分析对照,讲述了那场中医变革的历史意义、现实意义。这样就很明确地加强了中医治疗慢性病取得重大成就的叙述,同时也让广大读者由此走近中医、走进中医,激发大家对祖国医学的深入了解与热爱,关注她的存在与发展。

3、《三分治七分养(全新修订版)》突出了中医治疗慢性病所取得的重大成果。

去年秋天,我与一些朋友谈论中医的病理分析,说到刘太医的“16个证候群”,很多人惘然不知。其实,全新修订版《三分治七分养》以及《刘太医谈养生》都提到这“16个证候群”,书中第4章~第19 章,每个章节讲述一个证候群,然后每个证候群举出几个典型病例。问题在于作者是学医出身,现在著述立说,而且又借用章回小说的表现形式,穿插了刘太医“以囚试医”经历的介绍,于是在内容的详略、轻重缓急的安排上,产生顾此失彼现象,“证候群”几个字都一笔带过了;而读者注意具体病例的分析,也没有在意。其实,了解这“16个证候群”,对广大读者来说,非常必要。

当年刘太医他们以囚犯为实验对象,催生各种各样的病症,进行观察分析,然后归类,才最终把人类慢性病的病机简约为16条。也就是说,揭示人类慢性病的产生有16个来源,从而把人类千百年来复杂化了的、烦琐的病理分析与诊断,简化、回归到本来就很明瞭的面貌。刘纯认为,这16个来源都“内因为主,外因为辅”,每个来源因为在不同的人、不同的时间、环境下,会表现为不同的病症,所以根据疾病的16个来源,他又做出人类慢性病实际上就表现为“16个证候群”这种高度的、具有前瞻性的科学概括,然后针对性地依据以囚试医的结果,提出中医“证候群”、中药治理——也就是16种疗法、16种药,形成他“三分治七分养”学说的很重要的组成部分。

全新修订版《三分治七分养》注意到这个问题,因此在书的内容框架上,各个章节的相关部分以及目录页上,都醒目地添加相应的“证候群”具体名称;还对“证候群”的学说名词加注,与中医西医的相关名称进行对照。这一切都有助于读者从中医的角度,加深对具体病情的发生与发展的了解,有利于把握治疗的正确方向。不过,全新修订版《三分治七分养》关注“16个证候群”,编辑加工时也有疏忽,将包括感冒症状在内的“风热袭肺证候群”写为“感冒证候群”,这里告示读者,重印时再更正。

全新修订版《三分治七分养》出版后,有读者提出一些不同意见,例如,认为人类有千百种疾病,“16个证候群”难以概括;“‘16个证候群’并不是按一般的中医辨证划分, 而是刘纯按他研究的专科药的应用适应症而圈定”。这都可以展开讨论,以期中医学的深入。有时,我也在想:《三分治七分养》提出“16个证候群”,为什么只举几个典型病例,而不讲出全部?

我觉得这里有几种可能,

一是作者所举的典型病例,都与某个人们熟悉的西医病例相同,但西医所有有定论病例是否与“16个证候群”都能一一对应,可能还是一个问题,因此采取了非常严谨的态度;

二是作者毕竟有世代行医的背景,是“中医世家”。20世纪初,绝大多数太医、医官的后代都跑到国外去了,他们在异国他乡干得很出色。他们中的一些人得知作者要公开太医养生,都持反对态度,因为太医养生是太医、医官后代的谋生秘技,谁愿意随便公开?所以作者才被他们骂为“吃饱了撑的”。“如果我把太医医学内容全部公开,那么许多中国人,包括国外的太医、医官后代就会把我吃了”。我想我们应该理解作者的苦衷。

4、《三分治七分养(全新修订版)》创导中医与西医互动。

在《刘太医谈养生》一书中,作者猛烈抨击了西医不少医院盛行拜金钱主义的歪风,还揭露了对慢性病久治不愈乃至致死的现状。愤然之下,言语多有过激之处,对西医的诊治以及西医一些名词(包括药物名称)、化验的具体名称与计量单位数值的介绍,多用他过去在医院任职时所规范应用的词语,未及全面更新。虽然作者在这本书中,也实事求是地指出和肯定西医在防疫、诊断、手术、抢救等四个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功,有优势,但是情绪之下,这些内容客观上被冲淡了。

这次修订之前,作者虚心听取了读者的意见,删除了很多过激的语言,平心静气,批评时对事,而不对具体的医疗单位、具体的医疗人员。同时,也删除了一些不很必要的段落与介绍。

上海三联书店还联系了上海一些著名西医医院的医生,对书稿中叙述的西医、西医一些药物和化验的项目内容的名称,以及单位、数值,做了大量的核对与更新。

这一切都有利于广大读者在今后在选择中西医互动治疗时,避免差错与过失。

5、《三分治七分养(全新修订版)》的其他内容的增删与修改。

作者最初的计划是围绕刘太医祖传家学的介绍,编写6本书,即:《三分治七分养》、《病是自家生》《是药三分毒》、《一步错百步歪》、《有病早知道》、《看病不求人》。

这次重新修订,他做了通盘考虑,计划有很大改动:作者将尚未出版的后3本书稿(《一步错百步歪》、《有病早知道》、《看病不求人》)的内容分别插入了前3部书稿中作为全新版,再加另外内容构成新一本,由《三分治七分养(全新修订版)》、《病是自家生(全新修订版)》、《是药三分毒(全新修订版)》和《刘太医□□□□□□》等4本书组成一套系列丛书。

《病是自家生(全新修订版)》、《是药三分毒(全新修订版)》与初版书比较,内容、结构都有很大变化;《三分治七分养(全新修订版)》由于以“治已病”为着重点,全方位介绍刘太医的学说,结构不作大的更动,而内容有增删改动,请老读者多留意。

除此之外,《三分治七分养(全新修订版)》中,作者在篇后写了“并非题外话”的再版后记,对当前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人迷信西医、诋毁中医,为什么还有不少人大话中国传统文化落后的原因,做了深刻分析,站在历史的高度回答了社会上有些人的责疑,写得非常感人。他在附录中还吐露这样的心声:

一个小小的刘家药行,每月产量极其有限,本来就不可能为全人类服务;但是任何一个中国人都可以通过电子信箱,与办事处联系,主题写申请会员,内容写病情;办事处就会回答你的信件。

许多中国人迷信药物治百病,根本不知道药物只是画龙点睛;因此他们依然迷信高人的处方,而不懂养生之道才是关键。

经常有人敲门:“你这儿卖控岩散吗?”

我说:“我这儿卖耗子药。”

敲门人说:“噢,找错啦。”

呜乎,如此糊涂的中国人,怎么能求生?

不过,本想为中国人做点好事,中国人生产的东西,理应让中国人首先享用;然而中国的医药管理体制却不准通行。从宫药局跌到天津水阁医馆,从天津水阁医馆滚到香港刘家药行;又从香港刘家药行逃到斯里兰卡刘家药行,再往后流浪到哪里去呢?

但愿中国的药材没有污染,管理体制与国际接轨,刘家药行就能搬回大陆;世界大势所趋,中国不可能怪异到底。此乃儿孙之幸;我老了,恐怕看不到这一天了!

总之,我个人觉得刘弘章的这几本全新修订版图书,是真正让大家了解祖国传统医学,让我们走近中医,走进中医,使中医能真正能造福于人类,但愿大家都能喜欢。


                         2009年7月18日

 

原文:http://jk365.5d6d.com/thread-768-1-1.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