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理想》习作评改课教学案例 讲座稿
(2014-12-14 13:56:40)
标签:
育儿习作学生案例分析三读 |
分类: 习作教学 |
《我的理想》习作评改课教学案例
尊敬的领导、各位老师们:
上午好!很高兴也很荣幸能和大家就《我的理想》这一习作评改课进行案例分享与交流。
【预设——集体备课群智慧】
1、能内容具体、条理清晰地描述自己的理想,表达真情实感。
2、能根据评改要求,对习作进行修改,提高习作能力。
学习重难点:
能将不够具体的内容通过修改变具体,悟得修改之法。
模式策略是——“共改——互改——自改——展示”的习作评改模式
通过商议,我们将教学流程初步进行了如下预设:一、明确评改要求;二、分享精彩开头;三、师生共改一文;四、小组合作修改;五、汇报修改成果;
六、展示精彩文笔;七、延伸修改习惯。
【实践——课堂教学促生成】
下面我将以课堂教学的实践与生成进行案例分析。
一、明确评改要求:
我是这样导入的:1、宣布小学版意林要征集同学们《我的理想》的优秀习作。
2、回顾这次习作的具体要求。
(根据学生汇报,师板书:内容具体
【案例分析:课伊始,宣布意林杂志征集《我的理想》的优秀习作,只为了激发学生主动修改习作的意愿,而评改要求的确定和板书,无疑为学生这堂课的习作修改指明了方向。】
二、分享精彩开头:
出示作文中的精彩开头。(是谁的请谁来读)
问生:这些开头好吗?好在哪里?谁能告诉老师?
根据学生汇报,师总结——这些开头有的是设问句,有的是比喻句,有的引用了名言,有的采用了抒情的方法,将我的理想是什么开门见山交代的很清楚,语言简洁而不失生动。
【案例分析:好的文章讲究凤头猪肚豹尾。在同样以“我的理想”为题的作文中,要想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精彩的开头必不可少。所以将学生习作中优秀的开头加以推广和分析好在哪里,很有必要。】
三、师生共改一文:
(出示一生习作片段抽生读)
我特别想当特种兵,因为暑假里,我看了《我是特种兵》这部电视剧后,感觉特种兵太帅气了,我很喜欢他们。
王新磊的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
你觉得写得怎样?
生1:我觉得他写的太简单了,理由不够具体。
生2:他应该具体写出特种兵们令人敬佩的地方。
生3:其实他也可以将这部电视剧中特种兵最感动他的一幕介绍给大家。
谁能帮他修改一下。
(生七嘴八舌将其修改)
【案例分析:针对习作中共性的问题——中间部分描写不够具体,师生共改,是对修改方法的示范,也是对学生修改方向的引导。在这一环节中,学生习得了修改方法,提升了修改能力,为下文互改、自改做了很好的铺垫。】
四、小组合作修改:
1、总结回顾修改方法
从三年级的习作起步,我就进行了关于习作的小课题研究,在多次的习作评改教学中,总结了三读三改法,即一篇文章至少要读三次改三次,一读感知,赏析优点;二读斟酌,修改错误;三读反思,完善习作。
2、运用三读三改法合作修改习作。
出示合作修改温馨提示:
1、两人一组按评改要求互改习作。
2、多发现亮点,保持习作的原汁原味,优美处划 或 。
3、多批少改,要准确使用修改符号修改习作。
3、自改习作
【案例分析:先让生回顾“三读三改”的修改方法,再出示合作修改温馨提示,两人一组交叉修改习作。待小组成员提出修改建议后仍将修改的权利交给作者本人,让其自改习作,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五、汇报修改成果:
那堂课上,我挑选了从不同角度修改的3个小组来汇报,并让生听后评价改得如何。
第一个汇报的是杜奇远,孩子们评价到——通过修改,杜奇远的这段开头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写出了理想的重要性。
生2:老师,我知道这句话是诗人流沙河说的,所以我建议句子前面写上“著名诗人流沙河说。”
生1:郭千瑜的文章通过修改让啰嗦的地方变得简单了,条理了,值得我们学习。
有的孩子说——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那个“刺”字改得很棒,能反映出她当时听到那个消息极其的震惊和难过。
我顺势评价——就如贾岛对推敲二字的斟酌,郭千瑜仅一个字的改动便让我们看到了她的修改能力。
生3:其实,我觉得郭千瑜修改后的文章加入了心理描写很好,更能突出她对当选主持人是多么期盼。
3、牛欣雨对她的结尾进行了汇报,孩子们评价到
生:牛欣雨的开头引用了名言,结尾再次通过修改引用名言,达到了首尾呼应,很好。
【案例分析:这一环节的设计,是对学生修改成果的检验,也是对课堂修改能力提升的一个考核。目标是否达成,学生修改成果的汇报便是事实。】
六、展示精彩文笔:
请同学们将自己改后的习作再读读,或许你会发现仍有某些地方不通顺、不具体,那就再改改;也或许你会发现文中的某一个句子或某一段写得很精彩,那就美美地读出来。
(生面向全班展示自己习作的精彩片段)
杨清栋的理想是长大当老板,读完后我这样鼓励他:
师:谁说当老板的理想很庸俗,老师觉得杨清栋就是个很有品味的老板。拥有这样孝顺的老板儿子,爸爸妈妈一定会为你感到骄傲!而能够奉献于社会的老板我们也求之不得。祝福杨清栋的理想早日实现!
2、第二个展示的是王姬,起初我很疑惑,为什么写我的理想要扯上武则天,后来才明白,正是武则天为什么立无字碑的疑惑让王姬拥有了当考古学家的理想,而且我肯定了她对于历史资料的运用恰到好处。。
3、王有嘉在展示完自己的习作后,我又告诉同学们:
师:文章何以感人?关键是笔下的文字表达了自己的真情实感。王有嘉不愧是习作高手。
4、最后一个展示的是魏玉琢,她的理想是当作家。我让孩子们一句一句地欣赏她地文字,并告诉她
师:原来默默地在小说吧里搞创作就是你的秘密。为了理想默默耕耘的孩子,老师为你喝彩!
【案例分析:一堂课至少要留出3到5分钟时间让学生展示自己习作中的精彩之笔,一句话、一段话或整篇文章都可以,堂堂如此,定会有好多学生因被表扬而越发地喜欢上习作。而适时地对孩子的理想进行评价,也是关注了德育的渗透,将育人融于教学之中,体现了我们学校的“课程育人”特色。】
七、延伸修改习惯:
1、小结:
播种理想,也就是播种了希望,老师衷心地祝愿每一颗希望的种子都扎根泥土,心向阳光,是叶要吐绿,是花要争辉,待到姹紫嫣红花满园,我为春陶醉!
2、课结束前,请同学们再次齐读我们的口号:
把习作当成一种习惯,把修改当成一种习惯。
期待你们将修改后的文章发到老师的邮箱里,也期待你们的文章能变成铅字,刊发在意林杂志上。
【案例分析:每堂习作评改课结束之前我都会让学生齐读“把习作当成一种习惯,把修改当成一种习惯”的口号,意在让学生下去继续修改文章,因为仅靠课堂上有限的几次修改是远远不够的,惟有多加修改才能让文章越来越好,变成铅字。】
【体会——习作评改很重要】
“三分文章七分改”“文不厌改”这都说明了修改文章的重要性。在探索“以生为主”的习作教学模式中,评改是实现学生主体地位的关键,从学生习作到重新习作,评改是桥梁。人都有渴望帮助的需要,习作完成后,都期待被批改。如果说“指导”对形成习作动机很必要的话,那么这只是起点,必须要有重写的环节,才是完整的反馈机制。激活学生重写的动机只能是“评改”,这较之于指导,更能形成习作动机。这样,让习作课变“要我写”为“我要写”,学生写出来的东西自会真诚而感动人心,习作能力的提高也是显而易见的。
《我的理想》这一堂习作评改课,是在集体备课中,我们共同研究、一起磨课的成果。此课在试讲过程中,收效甚好,并且在我市举办的小课题现场会中公开执教,为其他教师如何上好习作评改课做了很好的示范引领,也得到了听课老师的一致好评。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