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文鞭影》今读(三十)
标签:
书山寻路韩琦娄师德祢衡张路斯 |
分类: 《龙文鞭影》今读 |
魏公切直
译注:魏公指北宋名臣韩琦。韩琦因才华出众、屡建功勋,被封为魏国公。思之深,处之当,故切;性纯一,无邪曲,故直。
说明:人生一世,当有作为。读历史经常感到时光荏苒,匆匆染就华发,不能建功立业,如何对得起那些期待。杨柳多情,究竟是儿女情长;松柏古茂,方具有支撑力量。读《宋史·韩琦传》,真让人心血澎湃、作英雄念。
宋英宗忽然得了重病,太后于是垂帘听政,代为行事。英宗在重病之中举止失度,对宫里的人经常痛斥责罚,这让他身边的人受不了,于是他们合力在英宗与太后之间制造谣言,以希望能在两宫内斗之中得到喘息。
太后听了这些谣言,悲伤难忍,但又不知从何说起。在一次韩琦和欧阳修陈奏完工作后,终于再也忍不住,将听到的那些话全部说了出来。
“他到底想怎么样?”太后呜咽流涕。
“太后”,韩琦上前陈道:“这就是陛下重病时的话,等病好了,肯定不会这样。孩子病了,做母亲的能不体谅一下吗。”欧阳修接着也劝了一会儿,太后这才缓和下来,又过一段时间就不提了。
不久,韩琦单独去见宋英宗。
“陛下,太后……”韩琦上前奏道,皇帝已看出他要说什么,连忙摆手,不用劝了。
“事已至此”,英宗闭上眼,深锁着眉,“太后对我没有慈爱,我没有感到任何关心。”
“陛下”,韩琦的语气很坚定又柔和,“自古以来圣明的帝王不少,却唯独称舜为大孝,难道是其他人都不孝?父母慈爱而孩子孝顺,这是人之常情,不需要强调。只有当父母不那么称职,而孩子仍然能恪守孝道,这才值得称赞。陛下恐怕还没有尽到心,难道有不慈爱的父母?”
“嗨呀!”英宗听了大受感动,仰天叹息,“我做了多少,就开始抱怨和放弃,太后难道想这样……不,她有她的不得以,是我没做好。舜帝善待的不仅是自己的亲人,更是容纳自己,跟自己人过不去,不就是跟自己过不去?我应该做得更多,让太后感到我的诚意,让天下人看到我的心意,应该像舜帝那样!自己有这个能力,有这个责任,让事情转好。”
有这个想法,时机也很快到来。英宗病愈后,借一个机会恢复了与太后的关系。天下这才安定下来。脱脱:“琦相三朝,立二帝,厥功大矣。当治平危疑之际,两宫几成嫌隙,琦处之裕如,卒安社稷,人服其量。”海纳百川,有容乃大,韩琦之量,可谓大矣。
《菜根谭·概论》:“一念慈祥,可以酝酿两间和气;寸心洁白,可以昭垂百代清芬。”又:“士君子处权门要路,操履要严明,心气要和易,毋少随而近腥膻之党,亦毋过激而犯蜂虿之毒。”以此形容韩琦、娄师德,再恰当不过。
史载,韩琦“既长,能自立,有大志气。端重寡言,不好嬉弄。性纯一,无邪曲,学问过人”。王曾为相,谓之曰:“今言者不激,则多畏顾,何补上德?如君言,可谓切而不迂矣。”
师德宽容
译注:娄师德为武则天时期的宰相,以宽大仁慈著称。
说明:娄师德的弟弟因资历深厚,被任命为代州刺史,临行之时,娄师德对他说道:“我是宰相,你担任州牧,咱们家得到的恩宠太多,会招人嫉妒,要知道如何保全自己。”
弟弟不慌不忙:“哥哥放心,今后就算有人朝我脸上吐口水,我也不生气,自己擦干净就是了,绝不让您担心。”
“不,弟弟”,娄师德还是露出了担心,“人家朝你吐口水,是对你发怒。你去擦了,说明你心中不满,这样会使人家怒气更大。”
“那怎么办?”弟弟一脸不解。
“你应该笑着应对,让口水自己干了。”师德一脸严肃。
“这个……”弟弟听后一愕,“好吧,哥哥,我会记住的。”
娄师德看着弟弟远去,不知他能不能理解这样做的目的,这得需要多大的耐性。精钢胜于生铁之处,正在于其刚柔并济。钻石虽硬,其实也很容易融化;美玉刚度惊人,又温润可心,做到了一个极致,自然有另一种赋予。且说娄师德。
狄仁杰做宰相后,屡次向武则天强烈建议:“陛下,师德的才干还是更适合在地方上施展,您也看到的,他一出去就立功。”
“是吗”,武则天微笑了一下,看着狄仁杰。
狄仁杰被看得有些发蒙。
“你看一下这个折子”,武则天让身边的人递给狄仁杰。
狄仁杰恭敬地打开一看,是一封荐书,娄师德写的,推荐的是——自己!
“哎呀!”狄仁杰脸上一阵发热,做人怎么就这么不同!
“陛下!”狄仁杰很低下头,“娄公盛德,早就听说了,没想到宽容我到这个程度!”
廉颇与蔺相如,寇准与王旦,都是这样的相容,所以才有坚不可摧的事业。
《旧唐书·娄师德传》:“师德颇有学涉,器量宽厚,喜怒不形于色。自专综边任,前后三十余年,恭勤接下,孜孜不怠。虽参知政事,深怀畏避,竟能以功名始终,甚为识者所重。”与韩琦何其相似,有德有学,深谙取舍。
不与争锋,是因为有更大的负重,有更为宏远的抱负。不与小人争锋,因为君子斗不过小人,有底线的拿没底线的没办法,自古即是。但自古以来,邪不压正,天道好还,早晚得还。不与君子争锋,君子之间所争者在于学问,经得起诤友的砥砺,才能由原始矿藏化为精金美玉。
《论语·八佾篇》:“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君子是无所争的,如果真有的话,那也是像射箭这样的技艺吧。相互揖让着到场地,比试后一起温柔敦厚地饮酒,这就是君子式的争法。有暮春者舞雩之感。
也是在这一篇,孔子又说:“射不主皮,为力不同科,古之道也。”精准度或许才是真正的力度。当然,君子之争又不限于射箭,文化艺术科学都是有意思的领域,既利于社会又有益人生,何乐而不为。此不争之又一义也。
祢衡一鹗
译注:鹗读è,俗称鱼鹰,古称雎鸠,比喻贤才。孔融曾向汉献帝推荐祢衡,为此写有《荐祢衡表》,其中有句:“鸷鸟累百,不如一鹗。”
说明:东汉末期,士人经常通过举荐的方式获得任职资格。孔融当时也通过这种方式举荐了自己的朋友,但他虽然激赏祢衡之才,又不识其用。这一荐,实在是把祢衡置于极为危险的境地。
用“鹗”来形容祢衡,不恰当。祢衡应如一鹤。只不过生逢末世,不能振翅高举,更不能悠游林间。李白:“鸷鹗啄孤凤,千春伤我情”,又“鸷鸟累百,不如一鹗。”鹗为凶残之物,或喻为鱼鹰,累于尘俗。而祢衡本人虽性格执拗,但并不阴狠,这在《鹦鹉赋》中可以看出。祢衡就是一个性格过激的才士,其清朗气质可通过《吊张衡文》看出。
祢衡的心思,是通过举荐进入国家智库,像张衡那样,担任太史令,以智慧思考来实现人生价值。祢衡未必不知道自己的弱项,但处在那样的时代,就是想做陶渊明,恐怕也做不成。《吊张衡文》里,祢衡感叹道:“昔伊尹值汤,吕望遇旦,嗟矣君生,而独值汉”。东汉中期尚且如此,到末年就更可想而知了。
贾谊有《吊屈原赋》,祢衡有《吊张衡文》。这样的文士,去凭吊谁,其实也是在叹息自己。以文学水平而论,《荐祢衡表》为孔融代表文章,《吊张衡文》也充分显示了祢衡的才华。
曹操不直接杀祢衡,主要有三方面原因。一,正处汉末纷争之世,延揽人才是各方势力工作之重,为招聘人才考虑,没有动手;二,祢衡是孔融推荐来的,而此时曹操对孔融还没动杀机,否则绝不放过祢衡;三,祢衡终属有才之辈,从孔融的推荐以及其为数不多的诗文来看,定有非凡之才。而曹操对于真正的人才,还是有惜惜之念的。对曾撰檄文痛斥自己的陈琳,曹操就没有下手。
祢衡最为人熟知的,是“击鼓骂曹”一段,至今已成戏曲传唱,可见民间对“白脸的曹操”印象之深。事情的起因是这样的:
孔融向汉献帝推荐了祢衡,荐书实际是曹操来看。祢衡对曹操一直有看法,这点曹操知道。既然无法共事,又不得不在一起,那只有暂时委屈了你,去给乐队当鼓手吧。这对于祢衡来说不是一个职业,而是一种态度。祢衡当然能击鼓,而且击得相当不错。但音乐对于祢衡来说,究竟属于副业。
“好吧。”祢衡答应了。前来送信的人有点不信了。
很快,曹操设宴邀请宾客,顺便赏析一下新人新曲。
鼓手们在演奏之前,先要换上工作装。轮到祢衡上场演奏的时候,却没有换,但他演奏的《渔阳》鼓曲实在声情悲壮,动人心魄。
“你怎么不换工装?!”一位曹操的侍从上前怒视。
“好,我换。”祢衡服从道。他真换了,现场换,当着曹操和众宾客的面,一件一件往下脱。刚开始还感到好笑的气氛,随着祢衡的衣服一件件剥落,变得越来越紧张了。
“脱光了!!!”一些宾客禁不住小声叫道,虽是东汉末年礼仪土崩瓦解,但要在公共场合这样玩,还是太超前了,已经到史前时期了,现场气氛由尴尬变得诡异。
宾客们纷纷将眼光投向曹操,就是脱给你看的,你看怎么办。
“继续。”曹操示意祢衡,有本事晾着,看谁耗过谁。大家又看祢衡。
毕竟目的已经达到,如果还不穿上,那就不是羞辱曹操了,而是自己有问题了。
“穿!”祢衡内心一声吼,迅速从容穿上,然后离开。
“呵呵,本来想给他点颜色看看,没想到让他给整一下子。”曹操看着祢衡的背影,笑着向众宾客道,算是解嘲。
“你呀你!”孔融这边早知道了祢衡的表现,疑惑地看着祢大才子,“你不想击鼓就请假,脱什么呀,还想不想工作?”
“想。”祢衡答道,“但就是不想和他一起工作。”
“可能以后天下人都得为他工作”,孔融一声长叹,“我写封道歉书,你再亲自去一趟,就这么说了。”结果祢衡又跑到曹操府上痛骂一顿。上一次是裸体,这一次是裸辞。
曹操受不了,于是将他打发到刘表那里。刘表刚开始赏其才,但时间不长,也表示不行,受不了,继续打发到黄祖那里。黄祖还是受不了,在一次大发雷霆后,黄祖的宾客一起趁火浇油,要了祢衡的命。黄祖事后后悔,厚葬了他。
《菜根谭》:“鹤唳雪月霜天,想见屈大夫醒时之激烈;鸥眠春风暖日,会知陶处士醉里之风流。”贾谊深识屈原,祢衡远叹张衡,不同的时代,共同的心曲。屈原尚有大夫之名,陶潜也有薄田几亩,而祢衡无名无分、穷困无依,所以性格凛冽、行为直接,也可以理解。
史载,祢衡与孔融、杨修均交好,三人也先后在曹操这里断送性命。祢衡被害于公元198年;孔融被害于公元208年;杨修被害于公元219年,十年一人,相继凋零。
路斯九龙
译注:路斯指的是张路斯,隋朝进士,唐代景龙年间担任宣城县令。民间传说,张路斯是龙,有九个儿子,这九个孩子后来在与别人搏斗后,也化为龙飞去。
说明:金克木先生说过,唐朝仍属于神话时代。其实我们读《旧唐书》和《宋史》,就可明显感觉到叙述语气的递转。《宋史》的规模在二十四史中是最为庞大的,事项的全面体现着分工的细致。但唐朝之前的神话气质依然萦怀不去,这就是文化的魅力。且说张路斯。
张路斯经常在一个叫焦氏台的地方钓鱼,他的妻子叫石氏,对他的钓鱼爱好没什么说的,就是最近每次回来,总见他一身湿透触之如冰,这让人感到好奇。
“你怎么回事?”这一天石氏终于忍不住,每次都掉进水里,不可能吧,这是钓鱼,又不是喂鱼。
“奥,呵呵。”路斯看到妻子好奇的表情,忍不住笑道,“这个当然是有原因的,也难怪你要多想。”
“愿闻其详。”妻子也笑了。
“其实,我是条龙。”路斯忽然一本正经。
“好,实不相瞒,我也是只凤。”石氏随了一句,两人哈哈大笑起来。
“说真的,每天一身水冻得不成样子,到底怎么回事?”妻子还是不解,这不是一句玩笑就能遮掩过去的。
“我本是一条龙。”张路斯再次重申,就在他说这句话的时候,隐隐从周身挥发出一种祥和的光彩,温暖而又神秘,将房子烘托得别有一番味道。
“不会吧,他是条龙?!”石氏惊得说不出话,“保佑保佑,多谢不吃之恩啊。”
从妻子惊惧不已的眼神,路斯已知道再瞒下去也没必要了。
“我就是一条龙,不过你放心,你我还是夫妻,龙也要有个伴啊”,路斯还是一脸笑容。
这笑容让妻子疑虑顿消,他再厉害,还是原来的他。
“怎么今天说实情了,我要不问你,你就一直不告诉我?”妻子问道。
“说实话”,路斯顿了一下,考虑到妻子的接受范围,他接着说道:“蓼地有个叫郑祥远的人,也是条龙。”
“进龙窝了?”妻子恍然遐想。
“注意听。”路斯提示。
“今天钓鱼的时候,郑祥远这条龙与我争夺钓台这座宝殿,我们在水中斗了一场,未分出胜负。”路斯说完,看了看妻子,还好。
“然后,我们相约明天再战,明天你让九个孩子过来助我。我麾下是绛绡兵,郑祥远领的是青绡兵。切记啊!”
“怎么帮助你,孩子们还小!”妻子不禁又担心害怕起来。
“射它!”路斯语气坚定,“九个孩子一起射!”
第二天,张路斯的九个公子一起到钓台旁将领青绡兵的郑祥远从水上腾起的雾气中射落。
“我们赢了!”九个孩子刚想围着母亲欢呼庆祝,忽然发现自己都携卷着青白色雾气缓缓上升,山河大地在眼中已是另一番景象。
“孩子呢!!!”石氏不顾一切朝丈夫喊,那声音也飘渺起来,原来她自己也升腾在云霄里。
九条小龙迅速攀升到石氏周围。
《〈龙文鞭影〉今读》全部文章链接:http://blog.sina.com.cn/s/articlelist_1595347064_9_1.html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