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锱铢斋编号读书笔记之十三

(2015-08-02 09:06:00)
标签:

书山寻路

读书笔记

黄裳研究

岁月前行

点滴积累

分类: 读书笔记

【新书速递】

说新,其实也是几个月前写的了,好在都是今年。

1,《用地图看懂世界经济》。换一个角度,学问或许更鲜活。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2,《万物:创世》。延斯·哈德。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后浪出版公司。

3,《二十五史说略》,王钟翰、安平秋等著,中华书局。名家解读,自非一般。

4,《嵇康集校注》,中华国学文库本。最近在读《鲁迅日记》,再看嵇康集,情理之中的事。

5,《杜诗详注(精)全三册,中华国学文库本。上高中时,曾在学校附近的书店遇到《杜少陵集详注》,可惜不全,但也都买了下来,这次看到中华书局的新本,怎不心动。

6,《十三经提纲》,唐文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唐先生主持无锡国专多年,殊有功于国学事业。

7,《近在远方》,七堇年主编, 庆山(安妮宝贝)和陈丹燕等十位作家共同设计推出的首部岸口系列MOOK主题书。七堇年的视野与文字均不错。

8,《唯有孤独恒常如新》,伊丽莎白·毕肖普,作者被誉为狄金森后最伟大的美国女诗人,湖南文艺出版社。想起另一本书:《心是孤独的猎手》。

9,《中外词语溯源故事大辞典》。词语的源头,和思想的源头紧密相连。

 

【经典勾陈】澡雪精神,贵在虚静。张岱的《琅嬛文集》,书名相当自负,也非常可爱。其中有一篇文章是《一卷冰雪文序》,看题目还觉得是咏风月,没想到玲珑剔透,快意澄澈。

开篇即言:“鱼肉之物,见风日则易腐,入冰雪则不败,则冰雪之能寿物也。今年冰雪多,来年谷麦必茂,则冰雪之能生物也。盖人生无不藉此冰雪之气以生,而冰雪之气必待冰雪而有,则四时有几冰雪哉!”由寒冬之风物接至四季,又何止四季。

四季之有冰雪,“若吾之所谓冰雪则异是。凡人遇旦昼则风日,而夜气则冰雪也;遇烦躁则风日,而清静则冰雪也;遇市朝则风日,而山林则冰雪也。冰雪之在人,如鱼之于水,龙之于石,日夜沐浴其中,特鱼与龙不之觉耳。故知世间山川、云物、水火、草木、色声、香味,莫不有冰雪之气;其所以恣人挹取受用之不尽者,莫深于诗文。盖诗文只此数字,出高人之手,遂现空灵;一落凡夫俗子,便成臭腐。此其间真有差之毫厘,失之千里。特恨遇之者不能解,解之者不能说。即使其能解能说矣,与彼不知者说,彼仍不解,说亦奚为?故曰:诗文一道,作之者固难,识之者尤不易也。”诗文之冰雪,发于人间之冷热,成于晶莹之纸墨,归于飘渺之心绪。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干将之铸剑于冶,与张华之辨剑于斗,雷焕之出剑于狱,识之者精神,实高出于作者之上。由是推之,则剑之有光铓,与山之有空翠,气之有沆瀣,月之有烟霜,竹之有苍蒨,食味之有生鲜,古铜之有青绿,玉石之有胞浆,诗之有冰雪,皆是物也。苏长公曰:‘子由近作《栖贤僧堂记》,读之惨凉,觉崩崖飞瀑,逼人寒慄。’噫!此岂可与俗人道哉!笔墨之中,崖瀑何从来哉!”东坡与子由,俩兄弟可臻此境。

文章刚五百字,精粹至此。

 

【随便翻翻】今年雨水格外多,已经到七月末,还没收束的意思。搜索书架,忽得明代王彦泓的《疑雨集》,这名字起得好。翻到第五页,其中有首《赋得隔水楼高》:“一寸心期百尺楼,明河界作两边秋。移开月扇朝云出,掩过银屏夜月收。鬓态易迷花影乱,衣香暗接水光浮。残阳没后寒灯小,各自垂帘背雨愁。”还是快些晴吧。

 

【诗词常谈】谢翱《铁如意》,奇特快意,深湛萦回:“仙客五六人,月下斗婆娑。散影若云雾,遗音杳江河。”山河大地,竟有如此阑珊诗意!“其一起楚舞,一起作楚歌。双执铁如意,击碎珊瑚柯。”新奇的句法,背后是多少沉郁顿挫。“一人夺执之,睨者一人过。更舞又一人,相向屡傞傞。”继续转换,攻防之间,多少致意。“一人独抚掌,身挂青薜萝。夜长天籁绝,宛转愁奈何。”最终面对的是谁,愁肠为谁百转,清夜为谁浩叹。

 

【历史纵横】去年买了好几部陈振鹤先生的书,本是为写成语故事用,但又感其系统严格,端不是寻常著述。由王元化先生主编的《学术集林》卷一中,有一篇周先生的文章:《汉郡再考》,只有两页,却很有分量。

周先生认为,其恩师谭其骧主编的《中国历史地图集》“是建立在坚实的沿革考证的基础之上的。这本《图集》也还需要发展,要从历代沿革大势深入到断代沿革的全过程,而这一步将更不容易。其次,地理沿革考证也有它的实际用处,只有在了解历史上行政区划的变迁全过程的基础上,才能进而推究其发生变迁的原因,探索变迁的规律,从而得以预测将来政区演变的趋势,并为当前政区改革提出有科学依据的建议。”

既如此重要,那就应引起重视,但实际上并没有。大多数学者对于这样的基础研究还是不热衷,而侧重于所谓的方法和角度。但是,关键是但是,最聪明的学者往往也是最笨的学者(反过来不一定)。注意,这里的笨没有用双引号,是确实的笨,不笨就无法和真正的聪明相反相成。就像对于经典的积累来讲,背诵最有效,但几人肯用。周先生的这篇文章只有两段,第二段开篇就是:“王国维不以历史地理研究闻名,但是他的历史地理研究却是名闻天下的。”这就是基础的力量,基础一旦深厚,如深掘一井,一通百通。

 

【哲思隽永】重释“格物”。《学术集林》卷一有裘锡圭先生的《说“格物”——以先秦认识论的发展过程为背景》。作者认为,要厘清“格物”的概念,不能仅仅从训诂学层面考量,还应该“以先秦时代认识论的发展过程为背景,对古人关于‘知’与‘物’的关系的思想作比较全面的考察。”

《国语·鲁语上》:“黄帝能成命百物,以明民共财”,韦昭注解:“命,名也。”裘先生由此引出儒家的“名正物定”,进而诠释“德能致物”的理念。这在训诂学上的依据有《尔雅·释诂》里的训“格”为“至”,《释言》的训“格”为“来”,以及相关文献等作为支撑。

“格物”,也就是致物的方式,根据先民的认知历程,嬗变如下:生而知之者能致物有德者能致物修德以致物,或从功利的角度致物。从功利的角度致物,包括音乐致物,方术致物等,主要是从技术层面致物,致来的“物”也不是广大人间,不是综合性的存在。

《大学》诞生的时代,思想家已经认识到:外在事物是知识的源泉。但从《大学》文本及整个古代思想脉络中,可见“格物”仍主要是明心见性之意。《大学》开篇即有:“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是提纲挈领。继而在方法层面,“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这是“自得”之法,是“知”。然后,“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这样才“行”。

提及格物,两处必须提及,一个是《大学》,另一个是王阳明。心不是空虚,心所发现的规律,是客观存在,心的这种能力,也是客观世界的一种规律性存在。“心”如洋葱,又如竹子,单纯地谈论心,最终达到的是一片空虚。古人谈心,必有所依附,如道德。心也不是可以无限畅想,“无限”在许多层面都是虚拟的,宇宙都是有限的,动辄说无限,其实可笑。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相互生成,又彼此制约,知与行也是如此。

王阳明格物,认为“心外无物”,所以他的“格物”本质上是物至于心。这时的“至”是抽丝剥茧、得鱼忘筌,是具象至于抽象,其所言的格物走的是向内反思的道德体验路经。在方法论层面,虽然还形不成正反合的递进和否定之否定的升华,但所蕴含的丰富深刻的辩证法,值得借鉴。

 

【学科穿梭】就像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相互牵制一样,各学科之间虽有相通之处,但在具体操作的时候,仍有种种“壁垒”阻挡了“通才”们的初衷。

 

【走进现实】我的两次兼职经历。在北京生活,真是不容易,一千年前,白居易居长安容易,那是何等才华。在京四年,只有那一千多本书是最让我感到欣慰的了,这用两万块钱换来的,是一生的伙伴。闲话休提,且说兼职。今年年初的时候,阿堵物忽然有些不堵了,遂有周末兼职的打算。

先是在西站附近的一个公司填写了兼职表,交了两百块钱,然后等着兼职消息(后来从兼职同事那里获知,兼职消息不是等来的,要不断地催)。终于等来了第一次,是去商场发传单。这还不简单,但事实证明是我想得太简单了。先是跟着小工头(他带着我和另一位)来到商场,拿好传单,身上披好家具公司的条幅,去一楼发传单,最核心的任务是从上午十点到下午六点必须拉上至少三位顾客去二楼的家具店里。买不买不用问,送到店里就行。

这就不容易了。只是发传单那很简单,把一张纸塞到别人手里,大多数不会拒绝,大不了来句:“麻烦您帮着扔一下行吗?”哈哈。但要让顾客跟着我去二楼的店里,这个是需要理由的,是需要技巧的。就有人在听完我的话后紧接着来一句:“我自己都没逛呢,就跟着你跑?”还有的看我走过去,直接边摆手边说:“别跟,别跟”,真是的,你以为我想跟!但大多数,还是礼貌地拒绝的,这个可以理解,因为我以前也是这么做。让我感激的是四位,不,应该是四对夫妻或谈恋爱的,是他们允许我带着他们到二楼的店里。其中有的中途还说不用我带,这就是对我们的业务不熟,自己肯定能摸到,但要不带,我一天的工钱就悬了。

这四对都慈眉善目的,前三对都是非常和悦,我都有点不好意思了,但他们也丝毫不以为意,这真是让人倍感温暖。最后一对看起来不是一般人,从衣着气质看应是富贵人家,那男的已六十左右,眉宇间有种威严,女的也一看就知道素有教养,我带他们上二楼,扶梯即将到达二楼时,他们看到还有许多家具店,就说不用我带了,先去其他店看看。我一时情急,于是说道这是我今天最后一个任务了(我撒了谎,其实一天三个就合格,但当时其他兼职的至少都七八个了,我想不能真的成“至少”吧),他们同意了。后来回想,真是感觉对不住,无论如何,欺骗总是让人亏心的。下午六点的时候,拿到一天的工钱100块钱,拖着沉重的双腿,开始往回赶。

经过了第一次的兼职,感觉走动着就不会那么累了,但是,又想错了。第二个周末是去送花。先到南三环的一个花卉市场拿货,然后按照地址送到,必须到人家家门口才能打电话,这也是花店老板特意叮嘱的,因为有不少人要求退花。这一天是母亲节,许多母亲一听儿女要送自己花,不舍得让孩子花钱,就在电话里要求退。那一束花25元,但我没有交通工具,只有坐公交和地铁,所以不可能拿很多,也不可能送一次再去花卉市场拿一次货,所以只能一次拿上这次要送的全部。我上午送了三束,下午送了两束。

不当快递,真是不知北京大。上午送的三束花都在大兴,黄村、狼垡等地方,以前曾坐车去过,这次是自己下地铁徒步送快递,感觉很不一样。这已经是南五环外了,工业不多,规模最大最繁华的就是居民区,一个大的小区里至少好几十栋楼,和北五环外的天通苑、宏福苑等小区有的一拼了。我对这些地方可以说是完全陌生,不断地问路,走过很多弯路错路,然后才能将花送到一个个母亲手里,我妈这时在河南,我只能在电话里祝她节日快乐。打电话告诉别人自己来送花的时候,对方往往一愣,大多转换一下:“你是送快递的吧”,这时我才想到自己的身份,“送花”毕竟太书生气了,当自己是送花郎呢。

上午的这三位,第一位是在一个烟酒店里,他们开始的时候一愣,还以为我要买东西,知道来意后,才笑逐颜开,笑容是很幸福的;第二位是在一栋居民楼旁边的平房里,她看起来也很质朴随和,年龄在四十左右,话语间透着亲切;第三位是一家人,从他们的口音可以听出不是本地人,那么应该是他们的孩子把他们接过来的,一家人相当融洽。从第一位开始,雨就开始下了,越下越大,我早上忘带伞,就到一个小铺子里买了一把大伞(他们也有小的,但看起来很不结实),花了35元,这时我还没领工钱,反倒先贴了路费和伞钱。

下午又送了两次,第一次在丰台,离我住的地方不是很远,开门的是母女俩,很客气,和前面一样都连连道谢;最后一束是送到宣武的,二环以内了,要求送花的人说她目前就在和平门附近工作,打了好几次电话,终于在雨中将花送到。两位五十左右年龄的阿姨和一个孩子在那里等着,真是满身贵气,孩子还问我用红笔行不行(每次送花的时候,都要让接收人签收),我说当然可以,呵呵。当时雨已经很大了,即使打着伞,但来回跑,全身上下已基本湿透,这是五月初,天气骤然冷了起来,其中一位阿姨对我说:“赶紧回去,你这非感冒不可,赶快提前喝些感冒药!”我在她们的答谢声中很快跑进地铁,然后回到西南五环外的住处。好在天意怜北漂,浑身湿透的我没有感冒,只是腿疼了一个星期,前三天几乎迈不开步。

居京大不易也!

 

【小说观览】陀思妥耶夫斯基与托尔斯泰。陀氏欣赏并鼓励托氏,托氏稍显不谦虚。如果小说的核心功能在于塑造人物形象,陀氏的小说水平在人类历史绝对进前三,无论历史如何发展,他也永居这个位次。而托氏和雨果则可列前十,雨果我喜欢得更是不得了,但喜欢归喜欢,客观归客观。

 

【散文留踪】从毕业后,很少去看黄裳,仿佛觉得那太悠闲,但也知道其实不是。最近又开始读黄裳了,好几年没看,那文字好像窖藏了一样,有滋味多了。其实本来就有滋味,只是我没有能力品赏罢了。黄裳先生游历的地方,许多我还没去过,他传奇的经历更是无法模仿,那么理解只有看时间和机缘了。

    “张学”和“黄学”,是近年来对张爱玲研究者和黄裳研究者的称呼,可谓实至名归。网上有专门研究两位作家的网站和专门博客等,资料不断地累积,新意和旧味交织,怎不令爱之者击掌。博友文泉清在其博客背景上有《浣溪沙·集黄裳先生著作名》:“翠墨银鱼两惊鸿,前尘足迹锦帆空,珠还海上负暄中。来燕榭里谈旧戏,梦雨斋边数落红,妆台归去小楼东。”巧妙,深挚,先生如有见,当莞尔欣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