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圣人可汗”为何培养出千古奇妒的妻子?

(2013-09-25 08:27:18)
标签:

圣人可汗

隋文帝

独孤皇后

俭德

百感交集

分类: 《历史何处不惊心》

                         “圣人可汗”为何培养出千古奇妒的妻子?

    隋文帝被尊为“圣人可汗”,这是在治国和战略上,而在婚姻方面,却培养出一位千古奇妒的妻子——独孤皇后。公元590年,隋文帝来到秦孝王的府邸,出席一个迎接他的宴会,并为此写下一首《宴秦孝王于并州作诗》。全诗只有六句:“红颜讵几,玉貌须臾。一朝花落,白发难除。明年后岁,谁有谁无。”这也是隋文帝传下来的唯一的一首诗。这确实是一首难得的好诗,其中的心情更值得关注。

明年后岁,谁有谁无,这话要是一个失意的人来说,可以理解,但隋文帝是开国之君,一个新生的国家正蓬勃兴起,领军人物却惆怅不已,这是为什么?通过对那段历史的寻绎,我们可以发现,隋文帝当时面对的是:魏晋南北朝以来的奢靡之风亟需整治;感情生活身不由己,家有严妻饱含醋意;小乘佛教正向大乘佛教嬗变,影响及于宫掖。这三者恰好都凑在了一起,想不惆怅都难。对于隋文帝来说,最能左右他心情的,恐怕还是他的妻子——独孤皇后。

                             “圣人可汗”为何培养出千古奇妒的妻子?

 

独孤皇后要求一夫一妻,不仅从精神方面,行为方面更是严格把控。不要说临幸,就是眉目稍微传情,立即家法伺候。隋文帝有次终于忍不住和一个宫女在一起了,结果没过几天,皇后就将这宫女处死,皇帝一气之下,骑上一匹马就走,出宫后,也不看路,在山谷间穿行了二十多里,后来高颎、杨素等追上,拉住马苦苦劝说,隋文帝叹息着说道:“我贵为天子,却没有自由!”高颎劝道:“陛下岂能因为一个妇人而将天下看轻”,隋文帝这才稍稍缓解了情绪。回宫后,皇后流泪道歉,但当听到高颎说她是一妇人后,衔恨不已,后来终于找了个机会将高颎黜落。

事情并没有就此了结,皇后从此不仅让皇帝断绝私情,就连王族和大臣们,也同样不能和妾过分亲近,尤其不能让她们有身孕,否则一旦发现,立刻报告皇帝,让他们吃不了兜着走。一时间,朝廷上下对一夫一妻制有了前所未有的认识,爱情的专一不仅成了家庭的需要,更成为朝廷考核官员的重要指标,一旦有违背此条者,无论何人,均严酷处理。

夫妻的性格,随着时间的推移,会趋同的。独孤皇后在刚嫁给隋文帝的时候,是非常贤淑的。《隋书》后妃列传讲道她早先:“柔顺恭孝,不失妇道”,当是时,“高祖与后相得,誓无异生之子”,已经发誓不许别人进入二人世界了。即使到了后来,娘家那边势力更大,皇后也“谦卑自守”,所以才会有“世以为贤”的评价。那个时候,皇后送隋文帝去上朝,退朝后也能提不少建议,她被宫中的人称为“二圣”。不仅有洞察力,更有仁爱之心:“每闻大理决囚,未尝不流涕”,看到那些被重罚的人,自己也难过得流泪。

就是这样一位好皇后,硬生生变为历史上罕见的妒妇,隋文帝对此要负主要责任。当然,听信古代皇帝的海誓山盟,这也是不行的,独孤皇后忘了这是后宫的爱情。《隋书·本纪》在描述隋文帝的气质时,称其“沉深严重”,可谓切中肯綮。明代吕坤写有一部《呻吟语》,其中有一则可作为注释:“深沉厚重是第一等资质,磊落豪雄是第二等资质,聪明才辨是第三等资质”。“沉”,如潜龙在渊,他日方可飞龙在天;“严”则要细分,严于律己很好,但要对人严酷,就像秋之肃杀,那就有后患了。隋文帝的夫人,就是将这种“严”学过来,然后用在情感方面,让皇帝也领略一下一对一的爱情。

隋文帝的“严”让人反思:一个朝代的兴衰,就像一年四季,当其兴起的时候,应该像春天一样化育万物,隋文帝却以肃杀之气笼罩朝野,这不仅让君臣之间关系紧张,也使其家庭不睦,更给隋炀帝带来了直接影响。相较于“严”,隋文帝的“俭”同样引人注目。在历史上,隋文帝的节俭和独孤皇后的妒忌是同样出名的,这节俭非常有利于国计民生,有些具体措施也让当时的官员士大夫一时不适应:隋文帝规定,除非有庆祝活动,否则每餐只能有一荤。穿戴也力求俭省,绫罗绸缎不得穿,金玉之饰不得戴,要穿就穿布帛,要戴就戴铜铁骨角的饰物,人家以前是佩玉锵锵,好远就知道是君子来了,现在一阵铜铁哐嘡哐嘡地走过,不知道的还以为是铁匠铺搬家。

隋朝的时候,主要的宗教是道家和佛教,道家的无为而治这时已外化为高效严苛的法家思维,而佛教里普度众生的大乘思想,还没有在人们行为中体现起来,隋文帝在遇到感情问题时,自然还是从小乘佛教着眼,那就是自度,但他毕竟不是修行,这自度就有了折扣。隋文帝诞生于公元541年,由尼姑智仙抚养至13岁。即位后,隋文帝立即废除北周的毁佛政策,并下诏修建寺院、重整经像,大力译经,又于公元601年,令天下舍利塔内都祀奉神尼智仙像,这些更多的是为了报恩,还没真正用佛家的思维行事。

佛教本具有包容之心。公元585年,隋文帝于大兴殿受菩萨戒,并大赦天下,接着,应沙门昙延之请,遣使臣到突厥,迎一位名叫阇那崛多的天竺犍陀罗沙门,请他来华主持译经之事,这一年还有一件和佛教紧密相关的事,那就是隋文帝召杜顺和尚入宫,奉之如佛。杜顺和尚相传为华严宗初祖,华严宗是中国佛教的宗派中最强调圆融的一派,信奉:“一切万法是佛智慧本体的作用或表现,均处于相互依存、相互容摄、相互平等、没有矛盾冲突的和谐统一之中,共同构成现存世界”,别的先不说,单“相互容摄”这一条,隋文帝就没有做到。公元591年,当时还是晋王的杨广,在金城殿设千僧会,迎沙门智顗,并和其父亲一样,受菩萨戒;公元595年,隋文帝请沙门法纯入宫,为皇后受戒。看来效果都不是很理想。

隋文帝到底是什么样的君主,吕思勉先生在《隋唐五代史》中评价为:“贤主也。综帝生平,惟用刑失之严酷;其勤政爱民,则实出天性,俭德尤古今所无,故其时国计之富亦冠绝古今焉。”这里有两点值得注意:一,如果将其勤政爱民视为天性,那么严酷来自哪里,是天性,还是后天形成;二,隋文帝的俭德,与其用刑之严酷,是否与其“沉深严重”的气质有关,如果有关,又关联到什么程度。而这些疑问都不能否认一个事实,那就是隋文帝的功绩,他确实是一位难得的贤主。隋文帝的幻灭情绪,或许正是处在他那个历史时刻,他那样的人生经历的一种必然的状态,一朝花落,白发难除,这样的人生况味,是每个人都可以体会到的。

    独孤皇后去世后,隋文帝倍感哀痛,但当想到再也没有严妻的管控,自由感大增,接连临幸了宣华夫人陈氏、容华夫人蔡氏,但好景不长,放纵的代价是生命的骤然消逝,临走前,隋文帝向身旁的侍者说道:“要是皇后在,我不会至此……”。被尊为“圣人可汗”的隋文帝,对待独孤皇后的态度,是百感交集的。在许多时候,性格不仅决定命运,更决定幸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