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仁慈地到来,清净地归去

(2010-05-30 23:43:26)
标签:

石舒清

西海固

清水里的刀子

清洁的精神

文学评论

文化

分类: 书评

    在宁夏的文学版图中,西海固是以苦难文学著称的。在被泛化的苦难文学创作风气下,如何发掘苦难中真正有价值的部分,一直是我们持续不断地进行思考和探寻的一个主题。石舒清以自己的创作给这种探寻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在这种新的思路中,对“苦难”的书写已由对寻常人事上的悲苦的坦露转变为宗教意义上的悲悯。但石舒清的小说,特别是《清水里的刀子》,又不是一篇以阐发宗教教义为宗旨的作品。这篇小说之所以成为一篇杰作,正是因为其将悲悯的宗教情怀与对母亲的深沉大爱融合起来。这两者中,一个是属于一个民族的信仰,一个是作为一个人的原始的感情。离开了信仰,我们会活得盲目;离开了母爱,我们会失去归宿。

    石舒清用自己的这篇作品尝试让这两者结合起来。在这篇小说中,马子善老人面对亡妻这样“一种朴素的结局”,想想自己现在的尴尬和辛酸,不禁产生“一种异常的伤感和恐惧”。但他又很快释然,因为即使那些善于讲大话的人,也不知道他几时死。生命的瞬息无常使人无奈,这种无奈是每个人都会经历面对的。当马子善老人想以此劝慰儿子耶尔古拜时,他又放弃了这个念头,他想到儿子这时的哭泣是多么自然的事情。故事发生到这里,并没有多少特异之处,这样的场景已有很多作家书写过了。

    但就在此时,故事发生了微妙而重大的转折:耶尔古拜建议用自家的老黄牛来搭救亡人。想想它最终也无法免去一刀之劫,马子善老人也默认了。但当耶尔古拜用心清洗这头牛时,“莫名其妙地有着一种感动,有几次更是匪夷所思,她突然想对着这牛,泪雨婆娑地喊一声娘,这愿望竟是那样强烈,使他几乎不能抑制。”这是这篇小说最美最感人的一幕。要用这样博大而宽容的大牲来搭救故去的母亲的魂灵,使其能够进入“群星后面的天庭”,这是值得的。一想到这,耶尔古拜心里就有“难以言述的感动和狂喜”。但马子善老人,还是禁不住有些惋惜。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就让这位善良的老人泪流满面了。当老黄牛开始禁食时,儿子和老父均想到了老人们讲过的 “清水里的刀子”。在这里是不需要用科学对其进行证明的,因为这里是信仰的天地。这里的信仰不仅包括对那一个永恒世界的坚信,更有对老黄牛这样通灵的大牲的关爱和悲悯。这种信仰与对母亲的深沉大爱是息息相通的。

    这篇小说通过对一个苦难故事的书写,表达了作者对信仰的认同和坚守。马子善的妻子辛苦一生,老人也是一辈子颠沛流离。但生活的苦难并没有使他们产生愤怒的情绪,而是用忍耐和宽容来面对这个世界。苦难,在这里净化了他们的心灵。“清”这个字对石舒清来说是一个关键字。这不仅从其笔名“石舒清”上看出,在这部小说的名字上可见,在这篇小说的字里行间,均可清晰地感到。清净不仅是一种生活状态,更是一种生命的净化。已有论者指出,石舒清的创作给西海固的苦难文学以洁净的精神内涵,正是着眼于此。

    这篇小说的艺术特色是非常鲜明的。首先是浪漫主义艺术手法的娴熟运用。小说对老黄牛明白自己“大限”将至而禁食的描写,有着浓厚的浪漫主义成分在内。然后看这篇小说的结构。这篇小说以两次“泪流满面”为转折点,巧妙地安排故事情节。第一次是耶尔古拜在清洗老黄牛时泪雨婆娑;第二次是马子善老人知道老黄牛开始禁食后泪如雨下。流泪不仅仅是因为感动,更是因为在内心深处对这样有灵性的生命充满同情和感激。接着看人物形象塑造,这篇小说着力刻画了马子善老人和其儿子耶尔古拜两个人物,通过对其行动和对话的描写,很好地展示了人物各自的内心世界。最后看这篇小说的语言。这篇小说的语言是极富感染力的。这是一种使人情不自禁沉浸其中的小说语言,慢慢读下去,我们发现这些文字已将你引人一个多么让人感动和神奇的世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雨中的玫瑰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