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5月08日
(2022-05-08 12:37:54)
标签:
文化 |
王成宗 (长沙)
现实生活中,常听到“知足常乐”、“知足不辱”两词。
知足常乐,是劝诫人们满足现状,“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侧重点似乎在失意者身上。知足常乐或许也有“不为”的一面。
知足不辱,似乎是对得势者或走上升趋势的人物而言。当“走红”的时候,要注意“知足”。但这句话也有其两面性,对个人来说,对于财富、权利、美色等私欲,应有“知足”的时候,知足不辱是积极的。但是,对正义事业,如追求单位效益、民族复兴、国家强盛,应该永远不知足。
西方一位哲人说过:“人的欲望是一座火山,如不控制,就会害人伤己。”所谓“利令智昏”、“色胆包天”之类就是一种典型表现,“多行不义必自毙”,“辱”也是必然结局。党的十八大以来,“落马”的那些官员们,以功绩开始,节节上升;最后,以贪污、受贿等违法告终,多是“不知足”的结果。
“知足”贵在一个“知”字,“知者智人也”。苏轼曾言:“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知足常乐”,或许有“不为”的一面;而“知足不辱”却是真正的“有为”,它告诫人们,要经常从社会反面自警、自审,安全而完美地走过自己人生。
当年,笔者到各地采访时,收集了两首有关“知足”“不知足”民谣,今天与尊敬的读者共享。
有首《知足歌》这样说:“人生尽受福,人苦不知足。思量事劳苦,闲着便是福。思量疾厄苦,无病便是福。思量患难苦,平安便是福。思量死时苦,活着便是福。我劝世间人,不可不知足。”
另一首流传较广的《不知足》顺口溜:“终日奔波只为饥,才得饱食又思衣。冬着绫罗夏穿纱,又想娇容美貌妻。娶得美妻生下子,恨无田地少根基。买得田园一大片,出入无车少马骑。槽头拴有骡和马,叹无官职被人欺。五品六品还嫌小,又要朝中挂紫衣。若要世人心里足,除是南柯一梦西。”
上述民谣和顺口溜,对仗押韵,明白晓畅,生动形象。有的人“生在福中不知福”;有的人贪得无厌,欲壑难填。人是“知足”好,还是“不知足”好?见仁见智,难求一统。但有一点可以断定,“不知足”的人,注定是不会有快乐的。那么,“知足”的人就一定快乐吗?也未必。人生在世,既要“不知足”,勤奋好学,敬业拼搏;又要“知足”,不必高攀,随遇而安。
常德老乡、著名作家冰心的祖父,曾写过一幅对联:“知足不知足,有为有弗为”
据报载,中国科学院院士裘法祖有一段座右铭:“做人要知足,做事要知不足,做学问要不知足。”
一个人在物质条件、名利地位、生活待遇上要“知足”,知足才能常乐,淡泊方可明志。古人曾说:“学无止境,学而后知不足”
一个人要想生活得幸福,除必要的物质“实惠”外,更不可缺少的是精神财富。这就需要怀着“知不足”的心,用渊博的学识丰富头脑,抱着为社会和人民“有为”的心,磨枥自己的品德和操行。“有为有弗为”,是“知足不知足”,合乎逻辑的延伸和必然结果,也是舍弃物质的“小实惠”,而追求生命圆满的“大实惠”,以至达到人生高超的精神境界。全国铁路系统,每年评选出大批劳动模范和先进人物,为国家和人民做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但是,他(她)们总是“不知足”,总嫌自己做得还不够,力求更“有为”。这样的人生,才是有价值、有意义的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