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走进名师课堂    感受名师魅力

(2009-10-25 22:37:25)
标签:

杂谈

               走进名师课堂    感受名师魅力

金秋十月,丹桂飘香。10月16日,带着对名师的仰慕,和对知识的渴求我们迎来了我区教坛的一大盛事——“走进名师课堂  深化课程改革”暨阳泉市矿区特邀山西省教育专家学术报告会。

山西省教科院副主任、山西省小学语文教研室教研员崔云宏老师应邀到会。他不仅为我们给我带来了精彩的课堂教学,还做了题为《深钻细研,做最好的自己》的学术报告,同时我区省、市教学能手——红岭湾小学的安计芳老师和小南坑小学的郭海瑞老师同台讲课。

我们和来自我区18所小学的200多名教师一起走进名师课堂,尽情品味了教育的盛宴、感受了名师的魅力、欣赏了名师们高超的课堂调控能力和娴熟的教学技巧、领略了他们博大精深教育思想。窗外虽已是秋风瑟瑟,但是会场内始终是春意浓浓。尤其是崔老师高屋建瓴的观点,深入浅出的阐述,信手拈来的案例,幽默风趣的点评,使我们得到了精神上的愉悦、艺术上的享受、思想上的提升。

1、教师需要引领者。新课标颁布以来,许多教师茫然四顾无所适从。旧的一套行不通了,新的理念尚未形成,师生角色发生了变化,教材也一改往日的容颜。许多一线教师亦步亦趋,小心地探索着前行,但是却始终是在困惑和迷茫当中,我们时常想:到底语文应该怎么上?观摩了崔老师的课,聆听了讲座,那经过崔老师反复“推敲”的课堂设计,那凝聚着崔老师智慧和汗水的报告,让我们切实看到了一位脚踏实地思考、实践者的足迹。“把最要紧的凸显出来”,这是崔老师在讲“教学目标再清晰一点”时所提到的。这句话如醍醐灌顶,让我们顿开茅塞。我们都深深感到,教师要走专业化发展的道路,不仅需要校本教研的互动平台,而且需要自身不懈的努力与追求,更需要高层次专家的引领与指导。

2、教师要做实践者。崔老师所做的两节课和讲座,向我们传递着这样的信息:语文教学要深钻细研,语文教学要踏踏实实。首先,从指导书写“敲”字入手到用拆词法理解“避让”“宽恕”进而理解“推敲”;从给课文划分小节到概括段意进而到写小标题,一切是那么巧妙自然,那么顺理成章,没有一丝一毫的牵强、做作,犹如春风拂面,让人感到赏心悦目。还有,崔老师补充的《贾岛还俗》的故事,“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吟安一个字,捻段数茎须。”“语不惊人死不休。” 等诗句,和给五联句填字的练习,不仅让听课学生收获甚丰,也给在座的老师上了一课。他不仅向我们诠释着什么是深钻细研,什么是踏踏实实,同时凸显着他对新课标的深刻理解和独特践行。从中我们明白了今后语文教学的努力方向:教学的目标在清晰一点;教学的方式再巧妙一点;教学的步子再踏实一点;对教材的理解把握再深刻一点;学习的味道再醇厚一点;学科的特点把握的再准一点……如果我们的每一个语文教师,每一步都能够这样踏踏实实走过来,我们的学生一定会受益匪浅。

4.研究让我们成为最好的自己。在讲座中,崔老师从独特的视角审视课堂,用一种研究者的眼光来看待课堂中发生的种种现象,叩问课堂,观点犀利、独特,解决了很多可能是困扰教师多年的问题,并提出了价值颇高的建议,令听课老师深深的折服,真有一种“一语惊醒梦中人”的感觉。然而最打动我们的不仅仅是这些观点,而是隐藏在其背后的一种孜孜不倦的对于教育教学的深钻细研的精神。我们一线教师,每天都有大量的新鲜的教育教学素材,如果自身可以加以研究、整理、归纳,找出问题的前因后果,不仅对以后的教学工作的开展有着巨大的借鉴价值,更重要的对于自身来说,就是在教育教学研究上前进了一大步!如何才能从每天繁忙的事务中解脱出来?如何才能提高自身专业化的程度?……从崔老师的身上我们似乎已经找到了答案:只有靠自己的“思考”“实践”“研究”。让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共同去研究崔老师为我们留下的课题:“ 什么样的教学内容最能为学生所喜欢;什么样的教学活动最能唤醒学生的潜能;什么样的教学方式最能引发学生的参与;什么样的教学过程能让人刻骨铭心。”

3、思考能使我们走的更远。想要做一名出类拔萃的教师,必须是一个善于思考的人。在《万事随缘》在《让梨》在《小柯学玉》中,他带着我们从一个个熟知又引人深思的故事中去思考教育的真谛、教育的智慧、教育的价值、教育的使命以及教育的魅力。在《冬阳童年骆驼队》在《长相思》在《麻雀》在《圆明园的毁灭》在《乡愁》中,崔老师带着我们通过这些鲜活的课例,去思考教学的方式、教材的把握、培养兴趣、能力的提高……逐渐的我们感到由朦胧走向了清晰。不止如此,需要我们思考的还有很多很多。我们深深体会到:只有注入思考的教育才有活力,只有思考着的教师才能走得更高、更远。

今天的四节课以及崔老师的报告,或深刻,或睿智,或磅礴,或沉稳,或犀利,或思辨,无不滋润着我们的心田,我们含英咀华,相信经过思索积淀下来的一定会引发我们更深刻的思考和更深入的实践……正如怀特海在《教育的目的》中说的:“真正有用的训练,是理解若干一般的原则,对于这些原则在各种具体情况下的应用有彻底的基础训练。在以后的实践中,人们将遗忘你教给他的个别细节;但是他们将无意识地牢记如何把原则应用于直接的情境。”同样,在今后是日子里,我们也不可能记住他们的每一句教诲,但他们的思想、理念、已在我们心中留下深深的划痕,他们人格魅力也对我们影响将是长远的。

教师需要思考,教师需要实践,教师需要研究。我们希望今后能有更多的机会走进名师课堂,感受名师的魅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