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杨玲娟
杨玲娟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426
  • 关注人气:51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生态文明是美丽校园建设之灵魂

(2015-01-26 22:17:19)
标签:

生态文明

校园文化

节约型学校

环境保护

教育

【感谢新浪首页、博客首页、草根名博同时推荐此文】

      九年前的今天,我国发出《关于建设节约型学校的通知》,提出要积极推进技术进步,提高资源利用率。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单篇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总体布局的高度来论述,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由此想到,生态文明建设将给建设节约型学校注入新的内容和要求。

      生态文明是人类进步的重要标志,是人类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最终解决形式,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趋势。生态文明以尊重和维护自然为前提,以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共生为宗旨,以引导人们走上持续、和谐的发展道路为着眼点,是人类对传统文明形态特别是工业文明深刻反思的结果。所以,建设生态文明学校,比节约型学校的建设有更深刻、更丰富的内涵。

       第一转变传统观念,确立生态文明建设新理念。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是一种文明范式的根本性转变。生态文明强调自然界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础,人类社会是在这个基础上与自然界发生相互作用、共同发展的。即提倡把人类的利益和自然的利益真正平等、和谐的统一起来的自然观。而不是一味倡导一切以人为中心,一切以人为尺度,一切从人的利益出发的观念和做法。人是重要的,但需还原人之本性,重估人之价值。“人性”所规定的人类生活本来是拥有两重性的:一方面人类是万物之灵,拥有认识、改造自然的理性和手段;另一方面,人类又是地球生物圈生命网络中的一环,注定要生活在相应的自然环境中。过去人类在征服自然的“胜利”中冲昏了头脑,忘记了自己和自然血脉相连的关系。因此,几乎在人类取得“胜利”的所有方面,人类又同时掉入了如雾霾一样的自然陷阱。同样,如果当我们的教育制度在导向上变得狭隘而功利化的时候,学校就将成为一个充满功利色彩的名利场,内心的虚弱及人格的浅薄便相伴而生,这与人之初相远离,人与自然也难和谐。

       第二、创导个性自由,培养有创新意识的生态人。在生态文明建设中,要树立“教育生态化”的理念,坚持“以生为本、因材施教、注重个性、全面发展”的生态人培养原则,将生态化教育理念贯穿在人才培养方案、教学管理、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等方面,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培养生态人。在教学计划中,要强调以夯实专业基础,强化实践能力,促进素质全面提高为目标,保证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在第二课堂可采取创新竞赛、科研训练、社团活动等形式,通过实验室开放、导师制等制度,构筑师生互动平台,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促进学生个性自由发展;高校还可积极开展与生态相关的学科专业建设,根据自身特色和社会发展需要,设置生态环境学科,开拓生态环境方面的研究领域,积极开展循环经济项目研究,还可形成学科产业链,服务社会。

       第三、坚持节约发展,树立正确的消费意识。开源节流是建设节约型校园的有效途径之一,开源是节流的基础,节流是开源的继续。学校应当充分重视并应用好各种资源,努力开源节流。大到规划上、建设中,小到节电、节水等方面。帮助学生牢固树立忧患意识,使广大师生从思想上对我国能源紧缺的状况有进一步的了解,从过去那种“地大物博”的教育中醒悟过来,增强节约资源的紧迫感,以利于学生进一步明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培养学生“合理消费,俭而有度”的消费心理和习惯,反对攀比、炫耀性消费。通过各种手段帮助学生改变不良消费习惯,使“节约光荣、浪费可耻”成为校园普遍的价值取向。 
      第四、加强生态德教,奠定生态文明建设基础。生态道德是生态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大力培育全民的生态道德意识,使人们对生态环境的保护转化为自觉的行动,才能解决生态保护的根本问题,才能为生态文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面对生态环境的渐趋恶化,需要把生态道德教育纳入学校的德育教育范畴。通过教育,使学生认识到,生态道德是人类道德的重要方面,保护自然环境、维护生态平衡是人类为了自身的生存所应履行的道德义务与责任。生态道德既包括人对自然的道德,也包括人对人的道德。从“人是自然”的观念出发,人对人的道德亦是人对自然的道德的表现。让学生认识到只有合理调节与控制人类自身的生产与再生产,才能不断改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使全人类真正和平相处,这也是维护生态平衡的基本要求。在形成生态道德自觉的同时,要教育学生了解各种保护自然、保护环境的法规与条例,从而更加自觉地遵循自然生态法则。

      第五、厚重校园文化,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发展。校园文化建设有一显著特征即文化的渗透性,校园文化它不应该只是搞几场比赛,唱几首红歌,办几次活动,得几个奖项;也不仅是校园里楼房林立灯火辉煌,草长莺飞歌声嘹亮。它应该是气韵生动的,它让学校充满自然之美,充满生命之真,充满艺术之意;它应该是建立在求真、向善、爱美的基础上,让学生、老师甚至所有人员内心深处都能感受到的一种阳光的温暖、月光的柔情……生态文明是一种崭新的文明形式,生态文明与校园文化建设有着辩证统一的内在联系,相互促进、相互依存。一方面社会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直接影响校园文化的厚重度,另一方面学校作为文化文明的发源地应以其先进性和科学性带动社会文明的进步,尤其是大学的校园文化。所以,将生态文明融入校园文化建设,是实现学校自身和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体现,是培养新型人才的科学要求,是激发师生内在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动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