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法治教育如何从青少年抓起

(2014-11-04 22:29:05)
标签:

法制教育

青少年

法治精神

十八届四中全会

教育

  http://s13/mw690/001JXyxAgy6NmSRZz5i7c&690     

【感谢博客首页、草根名博首页先后推荐此文    

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要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从青少年抓起,在中小学设立法治知识课程。

       树立法治意识,只有从小抓起,才能保持依法治国的基础性和长期性目前我国青少年的法制教育工作有所开展,但明显滞后,在依法治国的大背景下如何进一步抓好青少年的法治教育,值得重视和探讨:

       一、培养法治精神
       所谓法治精神,是指尊崇法律、维护法律的勇气和毅力。我国最初倡导青少年法制教育的背景在于当时青少年法制意识的淡薄并导致青少年违法犯罪增多的事实。在这种背景下,青少年法制教育更多的是以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为指导思想,强调法律的威慑力和惩罚性的局面,这实际上是一种急功近利的做法。其实青少年法制教育不仅是为了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而应该是培养公民对法律正义性的忠诚与信仰,对法律强制性的尊重和信赖,即培养公民的法治精神。通过培养具有法治精神的社会公民,使整个社会逐渐形成良好的法律文化和法治环境,只有树立这一指导思想,我们才能准确把握青少年法制教育的方向,为法制教育内容的选择和教育方法的调整提供动力和依据。

         二、注重内容科学化      

      要加强宪法意识、权利义务观念、民主法治理念等与法学理论和价值判断有关的基础性内容的传授,使青少年从小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权利观和义务观;一方面要把法制教育内容的侧重点放在指引青少年健康成长、规范青少年的日常行为和预防青少年受到非法侵害等方面。另一方面要注重对法律操作方法的传授。许多青少年虽然具备一定的法律意识,也懂得一些法律知识,但在实际生活中却往往因为没有掌握操作方法而无法及时拿起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这些法律操作内容包括通过什么合法途径解决问题、到什么机关和部门寻求法律援助、如何书写相关法律文书等等,这在实际生活中是非常现实和重要的。

       三、提高教育实效性

       为提高青少年法制教育的实效性,在教育方式上还是要根据青少年的特点,一是要有趣味性就是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性格特点和行为习惯,力求有新意,使青少年对法制教育产生兴趣,变被动传授为主动接受。二是要有直观性。就是将抽象、枯燥的法律条文和概念通过案例和事实的形式体现出来,并在讲解过程中灌输一些法律理论和法治观念。三是要有互动性。就是充分调动受教育者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自行思考、自行分析、自我辨别,从而加深他们对法律知识和理念的理解,四是要有科学性。就是根据教育对象、特征、目的的不同,因人施教,因势利导,循序渐进,把法制教育看作一个系统的、渐进的工程而不是阶段性的工作。要注重法制教育的实际效果,摆脱分数的束缚,真正提高法制教育的实效性。

      四、与道德教育相结合

      事实上,法治教育本身就是一种生活教育,也是一种道德教育。必须将法律的裁判规范融合成为一种生活及道德规范,以便学生遵循。故学校必须提供一个民主法治的教育环境,以达到“境教”的作用。目前,许多学校提供的教育环境中,并不符合这样的教育理念,例如许多关系学生权利与义务的校规,并未以书面的形式提供给学生以使其遵行,其制定过程也没有家长或学生的参与;校规的执行有时会因人而异,时严时宽,使有些学生心存侥幸,并养成投机取巧的恶习;许多班规的制定,班级干部、优秀学生的选举,不是由全体学生通过,而是由教师指定的。甚至有些教师本身“功利主义”心理作祟,对于家庭环境较富裕的学生及家长便百般宠爱与迎合,甚至在课业上给与“礼遇优待”,这种“重富”的现象,会让一些学生产生“有钱好办事”的错误价值观,从小学会如何“说一套做一套”奉承老师。甚至有的老师逢年过节公开收受学生及家长的礼品及红包,甚至以学生捐献金额的多少衡量学生爱心的多少等等。这对于学生平等、民主、人权等法治理念的形成是非常不利的。

      五、借鉴外国经验

      如美国青少年法治教育在美国公民教育中占有重要位置,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在法律及与之有关的社会生活方面的知识、技能和价值观,成为积极的公民。教育内容是围绕法律、权力、正义、自由、平等五个概念为核心展开的。其教育特点在于建立以学生为本的法治教育模式,注重行动与实践参与,注重法治教育内容的层次性、完整性、连续性、科学性,提高学生参与社会的能力,开展多种形式的法治教育,突出情景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整合教育、家庭与社会资源,构筑三位一体的法治教育模式,充分发挥网络资源在法治教育中的作用。其教育特点启示我们,法治教育不是单一的课堂灌输,而是多元互动的结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