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不尊重权利的教育不是真正的教育

(2014-03-23 21:58:53)
标签:

儿童权利

个性发展

教育改革

调查报告

教育

   今天,看到一份中国儿童中心近日所作的关于对中国儿童权利问题的调查报告,报告普遍反映出对儿童权利的知晓度不高,在被调查者中,居然有3/4的城市小学生家长从来没有听说过儿童有权利,即使知道的也不了解具体内容,较多的回答是"受教育权游戏权利"。数据显示这些平均年收入为11.16万元的家庭中,50.43%的家长和孩子谈话最多的主题是“学习”,57.78%家长陪伴孩子花费时间最长的是“写作业”。

    这个调查所反映出的问题,恰恰是当前家庭和学校对儿童教育中最突出的问题。没有尊重的教育不是真正的教育,甚至会是一种伤害。尊重,首先是尊重儿童的权利。

    那么,儿童到底有哪些权利?

    生存权。儿童是人,是一个生命体。孩子只要来到世上,就获得了生存的权利,无论是怎样的家庭状况,父母面临怎样不利因素,无论孩子是丑是俊、是伤病是残疾,成人都没有权利扼杀、抛弃、漠视这个生命,家庭有责任为孩子的健康生存创造条件、提供保障,尊重儿童作为人的尊严,否则就是违法的。  

    发展权。儿童是发展中的人,享有发展的权利。发展权利主要指信息权、受教育权、娱乐权、文化与社会生活的参与权、思想和宗教自由、个性发展权等,有权享有促进其身体、心理、精神、道德等全面发展的条件。 

    受保护权。儿童是弱小的、不成熟的人,是特殊的权利主体。孩子从出生的那天起就享有除选举权、被选举权、婚姻自由权之外的所有公民基本权利,同时还享有不同于成年公民的、受到特殊保护的特殊权。有权不受歧视、虐待和忽视,对儿童给予特殊保护是全社会的责任。   参与权。儿童是独立的人,享有参与的权利,孩子有自己的思想、需求和自身成长的特点和规律。有权参与家庭和社会生活,发展其表达和处事能力。

    现实中不尊重儿童权利的现象:

    在中国,不尊重儿童权利的现象有普遍性,因为大多数成人不知道儿童有权利,所以也就谈不上去尊重了。

    一、监护缺失,粗暴管教。父母忙于工作忽视孩子,意外伤害频频发生;夫妻离异,推脱对孩子的抚养教育责任;农民进城务工亲子长期分离;还有女童遭受性侵害、流浪儿童以及未成年人犯罪等,儿童所面临的生存危机大多可以从父母作为孩子监护人的失职中找到原因。同时,面对孩子不尽如人意的言行,打骂孩子的现象普遍存在。许多父母和个别老师在主观上是为了孩子好,但缺乏对孩子人格的尊重。

    二、认识偏颇,以偏概全。把孩子的特点当缺点,在许多成年人的心目中,规规矩矩、老实巴交的孩子才是好孩子。不少父母和老师对孩子的好动、顽皮伤透脑筋。当大家把孩子的特点当缺点总是试图改正的时候,事实上也毁掉了童年最真实、最具有发展活力的方面。一些父母和老师过于看重孩子的知识学习,用分数说话。学习成了成人与孩子互动的中心内容。但学习的重压不仅威胁着孩子的身体健康,也限制了孩子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
    三、主观臆断、替代成就。不屑于倾听孩子的声音,孩子很少有机会充分表达自己对某件事情的看法,成年人凭着主观臆断评价孩子,也正因为如此,成年人并不真正了解孩子,时常对孩子产生误解,亲子冲突便不可避免。另一方面,孩子成功了就是自己成功了,孩子失败了就是自己失败了,把家庭的未来寄希望于孩子的同时,也把社会竞争的压力转嫁给了孩子。

    教育改革要从尊重儿童权利入手:
    无论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尊重和保护儿童权利是根本。

    一、在教育中传播儿童权利。儿童权利不被家长知晓,表面上反映了在我国教育领域中,无论是研究、指导领域还是在具体实践中,儿童权利的传播远远没有达到尽人皆知的程度,实质上折射出的是传统教育观念及教育行为对儿童权利的排斥。所以。要把儿童权利传播作为父母学习家庭教育知识和接受家庭教育指导的必修课,纳入家庭教育指导纲要。尤其注重对儿童父母的“早期教育”和“基础教育”,规范对父母作为监护人的教育,强化保护儿童权利、依法作父母的意识,提高其保护儿童权利的能力。   

    二、让教育还给儿童“玩”的权利。为什么要特别强调“玩”的权利,因为现在的中国孩子没得玩。更多父母和老师把孩子“贪玩”当缺一提到孩子的玩,首先想到的是耽误学习。诸多教育家已撰文赞同玩,所提出的主要理由是“玩也是学习”。对儿童来说,尤其是幼儿来说,玩就是一种有趣的学习活动。但是,如果“玩”不再是学习时,也应该让儿童玩,因为玩从根本上就是儿童的一种权利,与学习并无关联的一种权利。它也许并不有利于学习,但有利于儿童的身心健康。在这个年龄的人玩就是他们生活的一部分,只有生活好,才能学习好。

    三、让教改重视孩子的发展权利。不是要把发展变得热闹,而是要把发展变得有效。教育改革也如此,素质教育不是要把教育变得热闹,而是要把教育变得有效。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促进人的充分发展,这种发展体现在人的个性发展、才智发展和身心能力发展三个方面。从现状看,最严重的问题是缺少个性教育。个性象征着自信力、突破力和创新力,个性教育承认个体差异,并肯定每个人的存在价值,它将促使孩子发现自己、了解自己、发掘自己,发展自己,以成长为充分自我实现的、身心健康的人。

http://s11/mw690/001JXyxAgy6HyhRtpCaea&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