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春节燃放爆竹习俗面临绝境得失谈

(2014-01-26 21:57:46)
标签:

文化心理

烟花爆竹

辞旧迎新

雾霾

杂谈

http://s16/bmiddle/001JXyxAgy6G6VREAJ9ef&690
  

   我国的传统习俗很多,但随着历史的变迁,在城市里,很多春节习俗已经消失或逐渐淡化。唯有燃放烟花爆竹的习俗不但没有自然消失,反而愈演愈烈,危及到现代城市环境保护、社会生活、公共安全,以致政府痛下决心实行禁令。在雾霾重重,PM2.5频频爆表,烟花爆竹还是难以彻底禁止,为什么?除了烟花爆竹是春节的最重要标志物以外,燃放烟花爆竹还能满足大众的以下几种心理效应:

    一、驱邪求福。春节古称腊祭,是庆贺过去一年丰收、企盼来年更好收成的节日。古时候人们一方面通过祭祖祭神来祈求平安吉利,另一方面想通过爆竹来驱邪避鬼。后放爆竹慢慢延伸为辞旧迎新的意思,盼望烟花爆竹能给新年带来红火、福气等等。所以在不少人的心中,春节如果缺了爆竹,似乎无法辞旧,难以迎新,过年也就没了“年味”……

    二、放松减压。经过一年的劳累,各种欲望被自我或超我所掩盖而不能顺畅地表露出来,人的潜意识经常受到压抑,人们积聚了一年的怨愤、不满都希望在年终通过一个实物得以释放,放鞭炮这种带着儿提式的玩的放松更易减压,并随着一道道闪光、一声声巨响,鞭炮带着人们潜意识中的美好愿望和幻想,瞬间冲破所有压抑,驱走忧郁与恐惧,使平时不满、郁闷加以发泄。

    三、从众心理。也有相当一部分人,春节放鞭炮,不是为了祭祀、狂欢、营造过年气氛,而是受周围其他人的情绪感染与暗示而放的,别人家都放我家不放,自我感觉不好,也与大众不合拍,还怕会发生什么不利。   

    四、攀比心理。为何燃放烟花爆竹会愈演愈烈,就是攀比心理,今天你家的关门炮比我家大,那明天我家的开门炮比你家多……他家放的声音我家大,我家放的品种比他家多……不甘落后的思想在放鞭炮时也不肯输给别人,否则好运气会被别人抢走等等。

http://s1/mw690/001JXyxAgy6G6VCtsoo30&690

    正因为燃放烟花爆竹除了习俗以外,还有其形形色色的个人心理原因,所以既使危害不少,也不可能一下子随着政府的一道禁令而销声匿迹。个别人、企业的违禁行为也此起彼伏,政府的执法行为也很难彻底实施。面对这种实际,建议如下:

    一、推荐环保爆竹。由于燃放烟花爆竹有着深厚的民族文化心理基础,而且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些心理需求还在进一步强化。特别是那种辞旧迎新的寓意,一下子要消散有难度,也有保留的意义。据报道我国现已开发出环保型爆竹和电子爆竹,怎样尽快取代传统型烟花爆竹,从生产到销售到消费引导同步进行,值得重视。

    二、构寻新的年味。年味,它满足了人们的文化心理需求。年味,并不一定只局限于燃放烟花爆竹,年味也需要创新。各地可进一步开发出新的能满足人们相应心理需求的年的文化元素,如广州人的年味是逛花市,这是现代都市高品位的年味。有些企业每年在春节期间通过做公益活动来庆贺新春,这是很有意义的年味……

     三、强大自我心理。燃放烟花爆竹透射出人们的各种心理,有正常的需求,也有不正常的心理,如有人说环保烟花、电子鞭炮没有传统鞭炮红火;也有人害怕不放爆竹,来年不吉;有人为了让自己放的心安理得,认为放烟花与雾霾与环境无关;也有人说没有爆竹小孩无乐等等。所以,关键还是心霾难散。可见不放烟花爆竹也需要一定的心理自信,人们不妨可以从少放到不放烟花爆竹来对自己的心理作个训练调整,让内心变得更强大一些。

    四、合理有效控制。为保留烟花爆竹辞旧迎新的寓意,主要在年三十和大年初一及正月十五放开,对禁放日期内的燃放行为要加强监督管理和思想引导,并提倡领导干部带头少放和不放烟花爆竹,在市民中自觉形成从相互攀比转为相互劝导的改变。

    总之,面对恶劣的空气环境,少放或不放烟花爆竹既有利于环保,也是对自身心灵的一次净化,更是一份应尽的社会责任。同时,从国情出发,怎样不让爆竹在环境和年味中为难,需要大家共同献策。

 

 http://s7/bmiddle/001JXyxAgy6G6VCl47I06&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