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四季养生原则与方法(一)

(2014-03-09 09:18:42)
分类: 百姓养生

一、春季养生原则与“节气”养生的方法

1.健康人的春季养生:

   春季是指从立春之日起到立夏之日止。中医认为春季对应人体的肝,养生的原则是春要“养肝”,防外感“六淫”中的“风邪”。一年之季在于春。春季是阳气升发,生机勃勃的季节,气侯变化又以风为特点。虽然一年四季皆有风,但春天在北方乱风的日子要比其它季节多,风邪引起的疾病也以春季为多。“风者,百病之始也”,风邪多侵袭皮肤毛孔,且有发病迅速,变化无常,易侵袭人体头面、肌表,而致头疼、汗出、恶风等特点。《黄帝内经》中曰:“虚邪贼风,避之有时”,就是说对于能让人致病的风邪要能够及时避免。所以,春季养生应重视风邪致病。

  “春夏养阳”。指的是此时人们应该充养、保护体内阳气,使之充沛并不断旺盛起来。春季养阳重在养肝,肝在五行中属木,与春相应,要注意补益肝脏,强调养肝护肝。在精神上春季应顺应大自然万物生发的特点,即通过调节情志,使体内的阳气得以疏发,保持与外界环境的协调与和谐。由于春季对应的是肝脏,肝又主怒,所以此季节人们容易情绪不佳,急躁易怒。在精神上健康人士就应该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做到心胸开阔,力戒暴怒和忧郁。在生活起居上要有规律,做到“春捂”,这是因为初春阳气渐生,气侯日趋暖和,人们逐渐去棉穿单,但北方阴寒未尽,早晚较凉,如果衣着过快变单,就容易受凉而引发疾病,所以要“春捂”。春季好发疾病是:急性病毒性肝病;儿童皮肤传染病,如水痘、麻疹、风疹、猩红热等。

    春季饮食多食甜、少食酸。唐代药王孙思邈说:“春日宜省酸,增甘,以养脾气”。中医认为,脾胃是后天之本,人体气血化生之源,脾胃之气健壮,人可延年益寿。根据中医五行理论,肝属木,肝主春,脾属土,木土相克,即肝气旺盛可伤及脾土,影响脾的消化功能。中医又认为,五味入五脏,酸味入肝,甘味入脾,所以在春天,人们要少吃些酸味的食物,以防肝气过旺而伤脾,多吃甜味的食品,甜味入脾,能补益脾气,以防肝伤脾。

春季在饮食方面也以“春夏养阳”为原则,也就是多吃能温补阳气的食物。宜选辛、甘、温之品,辛甘之品有助于升阳,温食有助于护阳,春季还应多吃含优质蛋白质;糖类的食品及维生素、禽蛋、大枣、蜂蜜、山药、新鲜蔬菜,如韭菜、菠菜、荠菜、春笋等。这些大多有健脾养肝养阳敛阳的作用。春季不宜多食酸性食物,如西红柿、山楂、橙子等,酸性入肝,这些食物可助肝气旺盛,横逆犯脾,使脾功能下降,故而少食。

    总之,春天对健康人士的养生原则就是保护阳气,保护肝,防止风邪侵袭而患病,饮食多食甘,少食酸。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