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生病起于过用”(五)

(2013-08-30 15:41:50)
分类: 漫话中医

饮食太过生百病 调和饮食养生观
       饮食是维持人体生命不可缺少的物质基础,生命全赖饮食化生气血精微物质以资营养。即《素问·六节藏象论》所云:“五味入口,藏于肠胃,味有所藏,以养五气,气和而生,津液相成,神乃自生”。合理的膳食,谷肉果菜搭配得当,营养丰富而全面,就可维持和增进健康,减少疾病,延年益寿;而饮食失当,过饱、偏嗜、无规律等,又最易影响健康,折损寿命。
       因此,《内经》提出的饮食养生原则必须做到饮食五味调和,即“食饮有节”(《素问·上古天真论》)、“谨和五味”(《素问·生气通天论》),尤其重在“节”“和”二字,力戒饮食过量及五味偏嗜。《素问·痹论》说:“饮食自倍,肠胃乃伤”。《素问·生气通天论》也说:“因而饱食,筋脉横解,肠癖为痔;因而大饮,则气逆……”,指出了过量的饮食可使肠胃损伤,气血失调。《内经》中还有许多调和五味、五味不可偏嗜的论述,如《素问·五藏生成》指出:“多食咸,则脉凝泣而色变;多食苦,则皮槁而毛拨;多食辛,则筋急而爪枯;多食酸,则肉枯而唇揭,多食甘,则骨痛而发落”,《素问·宣明五气篇》云:“辛走气,气病无多食辛;咸走血,血病无多食咸;苦走骨,骨病无多食苦;甘走肉,肉病无多食甘;酸走筋,筋病无多食酸”。说明因五味偏嗜也可引起多种疾病,可见饮食五味调和的重要性。

     《素问·脏气法时论》还具体提出了饮食五味养生大法,即“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益精气”的著名饮食五味养生理论,这与现代医学提倡的“粗细搭配,荤素搭配”营养学观点是完全一致的,具有极高的理论意义和临床价值。
       所以,调节饮食,谨和五味,合理搭配,饥饱适中等就成为目前饮食五味养生的重要途径,切忌“过”和“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