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病夏治”是中医“治未病”理论的具体体现。是传统中医按照自然界变化对人体的影响,推算出气血运行在每个节气的变化,并依此制定出传统的治疗方法,在夏季采用穴位敷贴,即是“冬病夏治”。根据《黄帝内经》“春夏养阳”的原则,参考夏季阳气旺盛,人体阳气也达到四季最高峰的特点,尤其是三伏天,肌肤腠理开泄,选取穴位敷贴,药物最容易由皮肤渗入穴位经络,能通过经络气血直达病处,所以在夏季治疗冬病,往往可以达到很好的效果,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冬病夏治里的“冬病”是指在冬天易发的病,此种病的易发人群多为虚寒性体质。一般的症状有:手脚冰凉,畏寒喜暖.怕风怕冷等,中医叫阳气不足。当人体产热不足,就容易寒从内生,这样的人即使在盛夏,睡觉也要盖着被子,平时喜夏不喜冬。为什么冬病要夏治呢?是因为冬病患者本身体质就偏于虚寒,再加上冬天环境也是寒冷一片,两寒夹击,治疗是很困难的。然而在盛夏之际,外界是暑热骄阳,里面是内火正盛,这时内寒最易被赶出来。
近年来,“冬病夏治”的理论和方法得到了广大患者、市民的认可,这是人们对健康认识的改变,是人们对中医“治未病”的理解,也是人们对中医预防疾病方法的认可。但是,近年来,也出现了一些过热现象。其实,“冬病夏治”是需要辨证的。冬病夏治效果最为理想的是呼吸系统疾病,其适应症主要有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过敏性鼻炎、变异性咳嗽等中医辨证属阳虚为主,或寒热错杂以寒为主的患者;也适用于怕冷、怕风、平素易感冒或冬季反复感冒的虚寒体质的患者。当然,一些风湿性疾病、腰肌劳损、寒湿腰腿痛、肩周炎阳虚的也可采用“冬病夏治”穴位贴敷。千万不要认为什么病都适合“冬病夏治”
穴位贴敷。
贴敷药物期间,应减少运动、避免出汗,尽量避免电扇、空调直吹,以利于药物吸收;注意防止药膏污损衣物;应尽量避免食用寒凉、肥甘厚味等食物。以免减弱药物的疗效;还尽量避免烟酒、海味及辛辣、牛羊肉等食物,以免出现发疱现象,对皮肤过敏的患者,要及时停用。总之,“冬病夏治”不是任何疾病都适用,也不是每个人都能用,“冬病夏治”需辩证。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