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医“治未病”与养生(三)

(2010-05-11 15:54:24)
标签:

杂谈

分类: 漫话中医

“治未病”与养生

    中医学对健康的认识与研究是迄今为止,历史最为悠久,知识最为系统的一门科学,“治未病”的理论也是如此。如《黄帝内经》在养生方面提出了以下系统的想法:一曰法于阴阳。顺应自然界阴阳消长、寒暑变化规律调养自身,使人体适应自然界阴阳变化之道,增加对自然界变化的适应能力。二曰和于术数。运用一些养生办法,如导引、按 、吐纳、吞津等,以达到健身防病的目的。三曰饮食有节。即食物的五味不偏嗜,食物的寒温适度,忌过饥过饱等,以固护脾胃。四曰起居有常。即生活起居、工作要有规律。五曰不作妄劳。无论是劳心、劳力,还是房劳,都应该适度,做到“形劳而不倦”,以免伤精耗气。如此才能形体健壮,精神饱满,健康长寿。以上这些都体现了中医“治未病”预防为主的思维。

   《黄帝内经》“治未病”的理论还强调整体健康模式的思想精髓。将人体的健康放在整个宇宙中去,和整个大自然和谐相处,也就是“顺应自然”;其次要求人的“形与神俱”的内在和谐。这两点,充分体现了现代“生物、心理、社会”的医学模式和整体健康模式。同时《内经》在整个理论体系中即描述了人的正常健康状况,又提出了如何维持健康,防止疾病的发生的理论,即“未病先防”。对后来预防医学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借鉴和促进作用。当有疾病发生时,在提出治疗原则的同时,进行健康指导,而且重点提出了“即病防变”。对慢性疾病的治疗控制、预防并发症的出现,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治未病”的养生观也重视中医的“整体观念” 、“辨证论治”。

   “整体观念”是中医理论核心,是根据“天人合一”、“神形相合”两种整体观念;亦即“人与自然界是息息相关的”和“人体是有机的统一整体”。春、夏、秋、冬四时自然气候的变化,与人的生命活动也是对立着的两方面,人体必须适应四时气候变化来维持生命活动,否则就会损伤身体而生病。

   “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特点和精华,是中医学对疾病的特殊研究和处理方法。任何疾病的发生、发展总是要透过症状、体症等疾病现象而表现出来,而人们也是透过疾病的现象去认识疾病本质,从而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法。对于养生来说,也要“辨证论治”,“因人施养”。

   “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用现代科学去看待它,更加清醒地认识到祖国医学在发展之初,就体现了朴素的辩证法思想,从而指导着中医理论的发展、完善,确立中医药在人类健康中发挥出重要作用。

   “不治已病治未病”这是祖国医学中预防思想的集中体现。其实,现实生活中,人们更多关注了中医治疗疾病的特长,而忽视了中医在预防、保健、养生方面具有更加完整的理论体系和实践经验,这些理论对指导人们日常生活、防病治病、延年益寿有很大的帮助,尤其是“亚健康”人们,预防疾病的发生是非常关键的,而“不治已病治未病”就是教会人们如何在生活、工作、学习中做得更科学、更合理,防止疾病的发生,使人们走出“亚健康”。

    中医药在二千多年的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在诊治疾病上完整的理、法、方、药体系。而在“治未病”养生保健、预防疾病方面也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理论,指导着人们预防疾病、健康长寿。如四季养生,教会人们要顺应四时,天人相应,这样就不会被外邪(六淫:风、寒、暑、湿、燥、火)所侵袭;食物养生,就是人们在饮食方面要根据自身特点选择食物,或在疾病康复中应用食疗配合治疗等,同样可以达到养生的目的;中药养生保健是传统医学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药养生可以延缓老化过程,提高脏腑功能,尤其在老年病患者、亚健康人群的调养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从以上不难看出,中医最古老的医学专著《黄帝内经》在很多章节提出了,“治未病”理论内涵,预防为主,人与自然相统一,顺应四时的养生方法,因人而异的诊疗手段及四时养生和食疗等养生保健知识。这些理论延用至今,仍可以指导我们诊疗疾病,同样在现代健康管理中对预防疾病、合理膳食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