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立秋暑未尽,提防秋老虎

(2009-08-05 21:40:19)
标签:

王国玮

休闲

养生

中医

健康

节气

保健

分类: 百姓养生

    斗指西南维为立秋,阴意出地始杀万物,按秋训禾,谷熟也。“立秋”是肃杀的季节,也意示着秋天来到。天气逐渐转为早晚较凉,白天仍旧热浪袭人。这是因为“立秋”时,伏天还没到尽头,暑气尚未消失。秋天的含义,实际是指庄稼快要成熟的意思,是告诉人们收获的季节快要到了。“立秋 ”在今年的阳历8月7日,此时天气炎热,在我国大部分地区秋天的特点多在9月中,下旬才开始。

一、     立秋的特点: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里的第十三节气,一般在公历8月8日左右。此时,太阳到达黄经135度,按照传统历法,立秋一到,就意味着秋天开始了。《管子》中记裁:“秋者阴气始下,故万物收。”自然界的变化是循序渐进的过程,立秋的气候是由热转凉的交接节气,也是阳气渐收,阴气渐长,由阳盛逐渐转变为阴盛的时期,是万物成熟收获的季节,也是人体代谢出现阳消阴长的过渡时期。中国民间有这样的说法叫做“冷云过三九,热云过三伏”意思是说,三九最冷,三伏最热,很多地区在立秋前后正好处在三伏天,所以天气仍很热,人们称“秋老虎”。

    而“秋老虎”属温燥,损害人体的津液,可以出现皮肤干燥、眼干咽干少津液,小便黄,大便秘结症状。老年人在此时还易发心脑血管意外,因此,老年人要特别注意防暑降温。

二、     立秋的养生:

    “立秋”气候不是真正秋天的到来,但至少是即将从暑热天气走出来了。“立秋”节气是一年中气温由升温向降温的转折期。早晚温度将逐渐拉大,晚上人们已有凉的意思,睡眠也逐渐接摆脱“酷暑”的感觉。但是,此时秋风秋雨渐多,气候多变,所以专家称之为多事之秋。入秋后,人体消化功能下降,抗病能力减弱,如果注意不当,即可发生腹泻。婴幼儿在此为腹泻的易感人群,所心“秋季腹泻”多指婴幼儿。“立秋 ”后温热潮湿的天气为蚊子的孳生提供了适宜的条件,因而成为蚊虫传染病的高发季节,如乙型脑炎,流脑等。

    我国自古流传着“春捂秋冻”的养生保健谚语,“秋冻”的意思是说秋天到来之后,气温稍有下降不要立刻增添衣棉,而是要适当冻一冻,加强锻炼,提高抗寒能力。“立秋”后精神调养应做到内心宁静,神志安宁,心情舒畅,切忌悲忧伤感 。以适应秋天容平之气。生活上应开始“早卧早起,与鸡俱兴”。这是因为早卧以顺应阳气之收敛,早起为使肺所得以舒展,且防收敛之太过。秋天也是锻炼的好季节,要加强室外活动,如跑步,打球等。饮食上因秋天由肺主宰,应多食酸,少食辛。这是因为辛味发散泻肺,酸味收敛肺气,秋收不宜散,所以“立秋”后要少吃葱、姜等辛味之品,多食酸味果蔬,还要禁寒凉。因秋天多风燥,饮食多喝粥,如百合粥等。总之,“立秋”之季以热燥多风为主,要注意养阴防燥,还应防“秋老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