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悬丝诊脉真有此事吗?

(2012-01-05 14:03:01)
标签:

悬丝诊脉

望闻问切

中医

名老中医

对症下药

智慧养生

妙一馆

休闲

分类: 妙医妙语

                       悬丝诊脉真有此事吗?

提及悬丝诊脉,人们或许又想起《西游记》中孙悟空路经"朱紫国",为抱病卧床的国王治病时,故弄玄虚,变出3根金丝线,为国王悬丝诊脉,进行"望闻问切",道出了国王患病的起因由来,开出了救命处方。那么,究竟有没有悬丝诊脉这回事呢?古时候大夫又是怎么给病人看病的呢?

在我国古典小说和传统戏曲里,常有太医为皇帝的后妃们“悬丝诊脉”的情节。具体方法是:后妃和太医各居一室,由太监或宫女将一根红丝线拴在后妃的手腕上,线的另一端交给太医把按,通过丝线辨别病情。这样做,是为了维护宫廷礼制,以防乱了宫闱。

那么,在古代是否真的有悬丝诊脉之事?病人的脉象能否通过丝线传导给医生呢?

为了弄清这个问题,有人在1968年请教过施今墨老先生。施老先生是旧时北京四大名医之一,曾给清廷皇室内眷看过病。他介绍说,这悬丝诊脉可说是亦真亦假。所谓真者,确曾有其事;所谓假者,悬丝纯粹是一种形式。原来,大凡后妃们生病,总要由贴身的太监介绍病情,太医也总是详细地询问这些情况,诸如胃纳、舌苔、二便、症状、病程等。为了获得真实而详尽的情况,有时太医还要给太监送些礼物。当这一切问完之后,太医也就成竹在胸了。到了悬丝诊脉时,太医必须屏息静气,沉着认真。这样做,一是谨守宫廷礼仪,表示臣属对皇室的恭敬;二是利用此时暗思处方,准备应付,以免因一言不慎、一药不当而招祸。

由此可见,悬丝诊脉虽确有其事,但只不过是一种蒙上了神秘色彩的骗人形式而已。

 

很多人好奇中医不用借助外来的仪器就能诊断疾病,都用了哪些方式诊断呢?老中医诊断用的是“四诊法”,即“望”、“闻”、“问”、“切”四种手段,通过这些得出一些身体的情报,然后运用八纲辨证判断疾病的症候,辩证论治,最后对症下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