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陕西省戏曲研究院优秀秦腔旦角演员——魏艳妮(二)

(2011-02-15 10:53:09)
标签:

陕西省

戏曲研究院

优秀

秦腔

旦角演员

魏艳妮

(二)

杂谈

分类: 秦腔秦韵

陕西省戏曲研究院优秀秦腔旦角演员鈥斺斘貉弈荩ㄗ橥迹

已推荐到草根博客,点击查看更多精彩内容陕西省戏曲研究院优秀秦腔旦角演——艳妮

——与秦腔名人合影留念(组图)

曹斌锋  辑录

    魏艳妮,陕西省戏曲研究院小梅花秦腔团当家青衣。陕西宝鸡人,秦腔演员,主攻青衣,本科学历,中共党员,陕西省戏剧家协会会员,现就职于陕西省戏曲研究院小梅花秦腔团。曾在《哑女告状》、《窦娥冤》、《天河配》、《软玉屏》、《番禺令》、《黑叮本》、《五典坡》、《铡美案》、《杨门女将》、《五女拜寿》、《赵氏孤儿》、《断桥》、《三堂会审》、《斩秦英》、《庵堂认母》、《探窑》和《三娘教子》等戏中担任主要角色,其中《天河配》、青春版《杨门女将》被制碟出版。代表作:《铡美案》饰秦香莲、青春版《杨门女将》饰佘太君。

 

    我记得有一位戏迷曾这样说过:魏艳妮带给观众的惊喜,不是来自其几出大戏的领衔,而在于真真正正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好苗子。艳妮的表演、唱腔都是非常的规范,她的气息控制得很好,真假声的转换、何时弱、何时强等等,都令人不敢相信是一个年仅24岁的女孩子能达到的地步。艳妮演戏很有灵性,悟性很高,可以说她“会”唱戏。《杨门女将》佘太君一角,能占到全剧近乎一半的成败率,如果佘太君镇不住台,那这部戏就已失败一半了。所幸的是,到目前为止,艳妮的佘太君得到的好像尽是赞赏之言,批驳之语寥寥难数。但还不是佘太君,而是秦香莲的角色,让我对艳妮几乎可以不吝任何褒奖之词。前段时间刚看过名家联袂的《铡美案》,所以小梅花团的这本戏我可以进行较细致的比较。目前流行的《铡美案》本子,秦香莲是全剧的二号主角,“闯宫”、“杀庙”、“告状”、“扣押”、“面理”、“辩理”,每一折都有秦香莲的唱段,而正旦的表演也绝不同于《杨门女将》中的佘太君。“序幕”演员没有唱腔,但艳妮一出场就给人带来惊喜。没有了佘老太君的虎步,没有了百岁挂帅的武威,带给人的只是秦香莲送夫赶考的理解支持和温柔贤良。“闯宫”里,艳妮头一嗓子就令人佩服,正旦的发音和她老旦完全不同:老旦发音位置靠后,利用喉音和脑音的共鸣,中锋嗓子响堂达远;正旦的嗓音前移位高,面罩而出,清澈明亮、空灵剔透。我被早早地拉进了剧情,跟着她由希望转为悲愤绝望;“杀庙”一折,删掉了香莲的“母子三人出宫院”一段和韩琦的搜门,其实韩琦的搜门一直是我爱看的,可惜去掉了,但不太影响后续的发展;至“告状”里“秦香莲跪轿前心惊胆战”,艳妮真假声的巧妙结合,及落尾“战”字的弱下,假声的辅助把秦香莲那悲愤、哀怨、害怕的心理泣诉而出。我完全沉溺其中,直至身边振秦低声说“哎,这句好”(大多演员这句都是飚高音以求掌声),我才醒悟,带头鼓掌,竟然引来掌声的共鸣。“面理”的秦香莲,和李梅那晚的表演如出一辙,不卑不亢;“辩理”最后语激包拯时的滚白,更是将戏剧的冲突带入了高潮。艳妮演戏,往往能将自己和人物融为一体,随着角色高兴、陪着人物流泪,对她这么小的年龄而言,这点很是不易。

 

我演佘太君之后的感悟

我演佘太君之后的感悟

文/魏艳妮

在陕西省戏曲研究院第八期演员训练班新排的青春版《杨门女将》中,我出演了佘太君这一角色。参与这一实习汇报演出,对我来说既是压力、又是动力、更是历练。此中,既有接受“检阅”而亮相的喜悦之情;也有“不负恩师之望”的回报之念;更有秦腔艺术博大精深,自己更须努力的领悟之感。

 演员是戏剧艺术创造工作中的一种职务。演员的任务就是通过表演去塑造自己在剧中所扮演的人物形象,并和剧中的其它角色一起,共同去体现剧本所规定的主题思想。戏剧作品能展现在舞台上,就是通过演员的“二度创造”来完成的。这次出演《杨》剧佘太君这一角色的实践,回过头来感悟不少,要演好这一角色,自己认为做好以下三点较为重要.

第一,认真分析剧本去认识角色.

 剧本是戏剧艺术的文学部分,它是规定戏剧的主题思想、人物角色、故事情节、语言唱词和剧情结构的文学创造版本,为参与演出的所有演职人员提供“二度”艺术的依据。认真分析研究剧本,是演好自己所扮演角色的前提。我接到《杨》剧剧本以后,首先通览全剧,了解剧情的起始、发展、高潮、结尾及剧本的主题思想。从中知道《杨》剧是一部以历史题材为基础,而编纂成戏的历史剧,从始至终贯穿着一条彰显忠烈的主线。全剧所反映的是杨家将中诸多英雄忠肝义胆、不屈不挠、精忠报国的英雄形象和爱国情怀。自己所担任的角色佘太君不仅是三军主帅,又是个百岁老人。虽一门孤寡,却忧国忧民。她是一位大义凛然、刚毅自信、爱国爱民的巾帼英雄。在她的身上有一股遇压顶而挺立不屈、斗奸谗而旗帜鲜明、临大敌而沉稳机敏、巧运筹而必获全胜的豪气。再了解佘太君总体精神风貌的同时,我还从网上史书中搜集资料,寻找佘太君的性格特征,了解到佘太君是一个足智多谋、刚毅果断、稳健大气的人。我过去是主攻正小旦的,现在要成功塑造年已百岁的巾帼英雄形象,不仅有一个行当转变问题,而且有一个熟悉这个角色的历史背景及性格特征的问题。为此,我不仅从形体上下功夫,做好行当转换;还不断地从现实生活中寻找并提炼感受,为真正演好这个角色,不断琢磨用艺术手段将这一角色展现在舞台上,引起观众的共鸣。如《寿堂》一场,当天波府上下在百岁老人的带领下,喜气盈盈为镇守边关的孙儿杨宗保筹办五十寿辰时,忽闻噩耗,宗保不幸阵亡。这段戏,佘太君在情绪上有极大的变化。对我来说,这是全剧最难把握的一段戏。佘太君是饱经风霜,历尽沧桑的老人,而我生活阅历并不丰富。为了能使表演真实,在这段戏,我采取了错位表演的手法,将我平时生活中遇到的失去亲人的大悲场面,学着体会当事人的感受引入戏中,利用了这些生活积累,只需给佘太君加一些理智和大气,表演起来便不会觉得那么肤浅。

第二,精心钻研台词去刻画角色。

 台词,就是戏剧语言。包括对白、独白、旁白及唱词,它是报答剧中人物思想感情和彼此交流的工具。戏剧中的人物语言最能揭示人物性格,而这种语言是艺术化了的语言,是台词和表演水乳交融的语言。台词只有成了艺术化了的语言,才能刻画出人物的强烈一直和性格特征,要么剑拔弩张,浮于表面;要么内心激昂,而不溢于言外。对台词进行艺术化处理,要根据不同性质的事件,不同特定的场景,不同角色人物性格去酌情而定。

 作为演员对台词不仅要熟背硬记,更要透彻理解台词的含义,弄懂弄明它的意思,弄懂台词的字音,特别是生僻字,文言文更要正音,使其成为戏剧语言所要求的字音。只有这样,才能确定自己演唱这些台词是所持的态度和分寸的把握,做到字正腔圆,干净利落。为了准确的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对台词的演唱语调、阴阳顿挫,节奏变化还要进行艺术化处理,这种处理,要以刻画好角色形象特征为前提。如《灵堂》一场,朝廷畏惧强敌,意欲求和,佘太君力压悲伤,斥责主和派的谬论,白岁老人毅然请命挂帅。驳斥主和派的言论:“军国大事非同儿戏,为杨元帅报仇事小,朝廷的安危事大”台词处理,我以慷慨激昂的唱段,对他们作了申述和驳斥。佘太君先是一阵冷笑,紧接着说:“王大人,你好小量我杨家也!”以讽刺的腔调予以反驳。接着“一句话恼的我火燃双鬓”,则抒发出角色内心愤怒的情怀。随着音乐的变化,慢慢抑制一腔怒火,眼含热泪,心怀悲痛,苦诉着杨家誓死报国的传统精神和英雄气概。这段台词演唱较前有所不同,要唱出杨家满腔热血、忠肝义胆、精盅报国的英雄气概。当唱到“李陵碑碰死了我的夫君”时,我表露的不是凄然,不是悲切,而是凛然的正气,赫赫的壮器,傲岁的豪气!台词“一个个马革裹尸何足论,朝廷的命令就是我杨家的死生”即便是一次次面临这样那样不幸,也依然没有挫败杨家世代报国的豪情和抗敌的决心。台词“说什么朝廷安危当审慎,难道老身存私心。杨家要报仇报不尽,哪一阵不为江山黎民去出征。”这种提问式的反诘,更显得理直气壮,是对主和派谬言的有力反驳。又如《决战》一场,在大获全胜,班师回朝时,将佘太君的原台词“抬上我的英雄儿女们,班师回朝!”改为“抬上我的儿女们,咱们回家!”不仅台词接近生活、亲切忠实,而且唱腔带有埂音而声含坚强,更能刻画出佘太君的刚毅大气的人格魅力,观众此刻也能引起共鸣,热泪盈眶。另外台词的演唱在吐字、发音上一定要清晰流畅,不仅使声音共鸣,而且要是声音远行。

第三,精心设计表演去塑造角色。

 演员对剧本和角色进行种种分析研究,只是演员从理性认识角色的第一步。演员要把剧中的角色塑造成感性上的生动形象,搬上舞台,还需各类表演程式技巧去完成。这就要对台词、动作、唱腔等方面,进行必要的艺术处理和认真细致的技巧的设计工作。

 一切设计是为了表演,一切表演是为了塑造角色。除台词唱腔设计外,舞台动作设计亦是表演必不可少的环节。戏剧动作是角色欲望在矛盾冲突中的体现,它包含“内部动作”(心理思维活动)和“外部动作”(表达形式)两个方面。设计舞台动作是塑造鲜明、生动和感人的角色形象的重要环节,要从人物的心理活动选择动作,使一招一式每个动作具有目的性和准确性,只有动作语言、唱腔语言、心里语言准确到位,塑造出来的角色才真实亲切,给观众以可信感。当然,舞台艺术源于生活,但不能照搬生活;要高于生活,将生活的真实性提炼成舞台的艺术性。演员要为体现角色性格特征去设计动作。如《校场》一场,不论是言行举止,都和前两场有所突破,我在处理这场戏时,给人物在气质上加入了大量的“霸气”,以便于从各个方面塑造出佘太君的大帅风范。如《运筹》一场,又是一个情绪的转变,时而稳若泰山,时而深谋远虑。在演这两场戏时,我把自己当作一个久经沙场,富有丰富经验的人来表现佘太君。这样,在粮草被困、敌方设套时,角色显示出稳若泰山;在判断敌情时又体现她的深谋远虑,由于吃透剧本,了解角色,所以在表演上我给人物奕奕的神采,给观众一个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

 唱腔是戏曲塑造人物形象的一个重要手段。音乐的创造和编记,虽是曲作者的任务,但演唱终归要由演员来承担。演员必须要与曲作者合作,这是演员可能唱好的基础。除此,演员要唱好戏,一要理解唱词的意思;二要吐字准确清晰,让观众听清唱词字正腔圆;三要唱出感情;四要唱出意境,声情并茂。戏曲唱词具有节奏感强和音乐韵律美的特点,道白一定要振振有声,唱腔与锣鼓弦板相配,产生节奏和韵律美;唱腔与身段结合,且歌且舞,富有动作性。如《寿堂》一场,一句清唱“痛饮了这杯酒你慢慢西行”!表现了佘太君含泪为孙儿送行的悲痛心情。“一回回白发人送黑发人,一次次班师回朝杨家迎灵。”这两句更体现一个个亲人相继离去后,佘太君在情绪上悲痛至极。在处理这两句唱词时,我没有在外形上大作表现,而是把复杂的心理活动,通过眼神表现出来。我认为发自内心的表现才是最好的表现。当杨文广抱住太祖母的腿要爹爹时,悲痛之情又一次揪住了她痛楚的心。我认为看见文广失去爹爹的痛苦,比自己失去儿子更让她难过。当大家提议“要为宗保报仇”时,老人痛定思痛,这事“即是家仇更是国恨,速将此事奏于圣上知晓。”这时,情绪大转折,不论是从唱腔上,还是身段上都要表现出她刚强的一面。“痛饮了这杯酒”这段唱词是最容易抒发感情的唱段,我在唱腔上以及感情上下了大量功夫,在演唱中竭力以情带声,声情并用,以致一板一眼唱出杨家将不屈不挠的民族气概。

 综上所述,使我感悟到吃透剧本,认识角色是表演塑造角色人物形象的前提;理解台词,设计好舞台动作、唱腔是演好角色的基础。这一切说起来容易,而做起来很难。通过《杨》剧的排练演出,我深深体会到塑造一个角色不易,而要塑造戏曲中的一个“活”的人物形象更加不易。我要把这次演出作为起点,从高从严要求自己,用演员职务要求全方位完善自己,脚踏实地,苦练功底,努力攀登艺术高峰,争做一名优秀演员,为振兴秦腔作点贡献!

 

陕西省戏曲研究院优秀秦腔旦角演员鈥斺斘貉弈荩ㄗ橥迹
 陕西省戏曲研究院优秀秦腔旦角演员——魏艳妮

 

陕西省戏曲研究院优秀秦腔旦角演员鈥斺斘貉弈荩ㄗ橥迹

2010陕西省秦腔演唱大赛
 

陕西省戏曲研究院优秀秦腔旦角演员鈥斺斘貉弈荩ㄗ橥迹

余巧云


陕西省戏曲研究院优秀秦腔旦角演员鈥斺斘貉弈荩ㄗ橥迹

郝彩凤

 

陕西省戏曲研究院优秀秦腔旦角演员鈥斺斘貉弈荩ㄗ橥迹

冀福记

 

陕西省戏曲研究院优秀秦腔旦角演员鈥斺斘貉弈荩ㄗ橥迹

 齐爱云

 

陕西省戏曲研究院优秀秦腔旦角演员鈥斺斘貉弈荩ㄗ橥迹

李瑞芳 

 

陕西省戏曲研究院优秀秦腔旦角演员鈥斺斘貉弈荩ㄗ橥迹

 马友仙

 

陕西省戏曲研究院优秀秦腔旦角演员鈥斺斘貉弈荩ㄗ橥迹

张晓斌

 

陕西省戏曲研究院优秀秦腔旦角演员鈥斺斘貉弈荩ㄗ橥迹

 孙艳


陕西省戏曲研究院优秀秦腔旦角演员鈥斺斘貉弈荩ㄗ橥迹
李爱琴


陕西省戏曲研究院优秀秦腔旦角演员鈥斺斘貉弈荩ㄗ橥迹

郝彩凤  万峰

陕西省戏曲研究院优秀秦腔旦角演员鈥斺斘貉弈荩ㄗ橥迹
贾平凹


陕西省戏曲研究院优秀秦腔旦角演员鈥斺斘貉弈荩ㄗ橥迹

王玉琴

陕西省戏曲研究院优秀秦腔旦角演员鈥斺斘貉弈荩ㄗ橥迹

任晓蕾

 

陕西省戏曲研究院优秀秦腔旦角演员鈥斺斘貉弈荩ㄗ橥迹
刘随社


陕西省戏曲研究院优秀秦腔旦角演员鈥斺斘貉弈荩ㄗ橥迹

张蓓

陕西省戏曲研究院优秀秦腔旦角演员鈥斺斘貉弈荩ㄗ橥迹

齐爱云

陕西省戏曲研究院优秀秦腔旦角演员鈥斺斘貉弈荩ㄗ橥迹
李梅


陕西省戏曲研究院优秀秦腔旦角演员鈥斺斘貉弈荩ㄗ橥迹
李瑞芳


陕西省戏曲研究院优秀秦腔旦角演员鈥斺斘貉弈荩ㄗ橥迹
侯红琴


陕西省戏曲研究院优秀秦腔旦角演员鈥斺斘貉弈荩ㄗ橥迹
刘养民


陕西省戏曲研究院优秀秦腔旦角演员鈥斺斘貉弈荩ㄗ橥迹

雷开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